我是烟雨人 ▷

浅谈佛教的修行(四)樱花渡月

发表于-2008年07月26日 上午10:54评论-0条

问:你好樱花渡月,我叫知白守黑,在网上看到了你的《浅谈佛教的修行》,觉得十分通俗易懂,而且使我知道了佛教原来是怎么一回事。以前我以为佛教就是持斋念佛,烧香磕头,现在看了你的浅说,才知道佛教以因果报应和轮回说为基础,自己不修证不了断,光凭吃斋念佛是不能断了轮回之因的。我可以和你交流交流吗?有一些疑问想请教请教。

答:请教不敢当,不过,和你交流问题,增进感情,增加友谊,对我来说,三个字:很荣幸。

问:你说修行到了很高的程度,可以断恶因,增加善因,不会再产生因果报应,也就不会在轮回中流浪生死,从而达到解脱,那么,平时你在修行吗?你自己的修证程度有多高,真的有佛教所说的成佛这种事情吗?据说西藏的活佛身化虹光,你对这种现象怎么解释?

答:很惭愧,我虽然在介绍佛教的修行,而且一些地方我也在坚持懒散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修行”,但是至今进步不大。我信仰的是伊斯兰教,因为我是一个回族人。但是我对禅的文学和佛学很感兴趣,我认为各种文化互相排斥不如互相对话。很多年来看了不少比如《禅来禅往》、《禅山禅水》、《纠禅不休》等,可总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把佛教的来龙去脉弄清楚的是今年的事,一天我看了网络上的一篇说佛的小短文,忽然恍然大悟,知道了佛教的整个体系的大体内容。

佛教修行中所谓的得道高僧,一般是“高僧未必名,名僧未必高”,因为贪图名人和佛教无私普渡众生是相违背的,所谓行善欲人知,善减大半,所以可能真正有修行成就的人都很谦虚无为。至今我尚未遇到传说中的高僧大德。一些大讲修行的僧人,我故意和他们辩论,说一些不好听的话刺激他们,发觉他们都很生气,冷着脸。我觉得这和佛教所劝导人们要修行忍辱度菠萝蜜非常不相应,佛教要求修行的僧人对外来的违缘和侮辱不能生气,免得犯嗔戒,遗憾的是,那些僧人和普通人一样需要尊重,在遇到不受尊重的情况下,很多僧人不能无嗔忍辱,其洒脱和不介意程度恐怕还不如我,从这里看来,凡人要修行出点耐心和空性,的确是非常不简单,难怪佛教说佛陀成就是经过了无数个生生世世,“比如恒河沙数”,当然,这也有可能是佛教对付外人质疑的一种说辞。

成佛这事,我也再犯嘀咕,至少我是没有见过佛。一些修行的僧人多半先忙于自我完善,因为就算你要普渡众生,自己也必须先是个自了汉,否则,盲人作向导,自己先难保,还说什么“为人民服务”?我没有见过身化虹光这类事情,不过从佛经的观点和教导中来说,佛陀把显示神通这类事情看作邪道,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出一些特异现象,也不是出神通,而仅仅是为了摆脱轮回,获得解脱。神通之类的事,反而是末要的,不是主要的。学佛是为了心灵的净化。

问:你似乎不认为学禅好,而很人可学习小乘的戒律,坚持扎实的一点一滴的积累。

答:是的,禅如同清华大学,能够入其门径的学子需要很高的根性。其实,在这个红尘俗世,红尘万丈,我们能够自了就算不错,要去为人民服务——普渡众生,谈何容易。自己尚且一身泥巴,如何能说别人不净,就如古人所说:“自顾尚且不暇,曷及论仁?”,一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也许不堪一击,可是你要说他属于小乘根器,则必定和你理论。古今千万佛子,真有修行究竟成就者如同凤毛麟角啊。

问;说的很有意思,也富有启发性。不过,你这说法也容易让人对佛教修行望而却步,产生疑虑,我们俗人修行要得成就就象茫茫大海里捞针,希望渺茫。你能解释清楚一点吗?

答:传说中的究竟成就离我们很远,并非说明修行没有意义。修行给我们带来的精神上的安慰是很大的,想想我们一生,吃了睡,睡了吃,究竟有没有做过一件对别人有用对社会有用的事情,很多人不但对这个社会对别人没起好作用,甚至只有造恶为害。我想每个还有点良心的人,面对自我解剖的时候,可能都会愧心。注重修行是一种习惯,就象懒散也可以是一种习惯。一个人形成某种恶习后,要改过来千难万难。所以修行一方面可以使我们预防不要形成恶习,停止恶的发生,另一方面,我们形成坚持善的习惯,很容易安定和快乐。先不说成佛这种遥远的事情,日常生活和修行是紧密联系的,修行绝不是假大空,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可以消除我们虚妄的念头,去除一些浮躁虚华的习气,获得比较快乐安定的心态。

戒律恰好就是我们坚持善杜绝恶的约束纪律,不是常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吗?禅是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达到禅的地步,言行举止都是戒律,不需要专门学习和坚持戒律,就象一个人学骑单车,开始总记住这样那样的规则,一到骑熟练了,他已经不需要去刻意的记规则,因为规则已经融化在他熟练的骑车当中。

问:那么,你所说的我们都只是假我,以及空的说法,能否更详细的解释一下?

这里需要重复佛教的前提:人人都有佛性。佛教认为生命之流不绝,只是多在轮回苦海中流浪生死。我们初始的时候,本身很就具有佛性,只是因为贪嗔痴等烦恼不如意的虚幻现象出现时,逐渐产生了烦恼,导致了因果报应。我说过,佛教认为因果报应是绝对的,就算佛陀也不能改变一丁点,而只能顺应因果规律说法劝导,使人们断恶因种善因,不产生恶报,而产生善报,达到解脱。修行成佛等于是恢复我们原来的佛性,是恢复,佛性本来清净,如同一面镜子,业力轮回就象是一些灰尘或脏水覆盖了镜子,修行的手段就是把镜子上的灰尘或污泥擦干净,恢复你的本来面目。或者说你的佛性如同金子,却混杂在杂质石头中,那些杂质石头就是你所形成的恶业恶习,你如果经过修行,把金子炼出来,金子在杂质石头中仍然是金子,而不会被无明的杂质所淹没。

空不是什么也没有那个空,是指事物永远都变动不居,“万物皆变,无物常在”,无常就是空,年轻人到中年,怎么也不能象倒带子一样回到年轻,你昨天刚吃的美味今天就成了回忆,你曾经骄傲过的时光,如今到什么地方去找当时的情景。无论你曾经经历过多么欢乐和值得庆幸的事,终究不会永远常留,不论你多么珍惜的东西,比如生命,亦不能不坏。时间永不停止,事物发展变化永不停止,而无物常在,这就是空。

众生不断造恶,身口意三门随时都在造业,还要在轮回中无穷无尽的受苦。而每一世的托生,都是在前面生生世世的基础上,因果成熟,按照因果摄取的报应加上地火水风等物质所合成的一个假我,之所以说是假我,因为这个我也不常在,一天前的我和现在的我,感受和想法都在变化,既是我又不是我。比如我们都喜欢自己长的漂亮一些,可是因为报应,有的漂亮有的不漂亮,漂亮的如果作恶,下一世可能会无比丑陋,而且性格和这一世也不是一样。所说的假我指的就是我们只是因缘作用和合而成的,不常在。

再详细一点,佛教除了讲因果,还讲缘起,什么是缘起呢?佛用一句话加以说明:

“此有则彼有,此因生则彼因生:

此无则彼无,此因灭则彼因灭”。

就是说世界万物都是因为因果关系互相生起互相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之间的因果和缘而生灭的,包括我们人的生命,也是在缘起中产生的。世界没有主宰,没有中心,一切只是因果作用在不断地起作用。佛教甚至否定有造物主,否定我们自己有不变的“个性”,这个个性只是和合假我。佛也只是按照因果规律来修行而已,而无法改变因果规律。如果世界有神灵,佛陀并不是神灵,既然人人有佛性,如果佛陀是神灵,则我们也有可能是神灵了,所以佛陀也不是神,神灵就是这个因果规律。

有人说佛教其实是无神论,那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见解和唯物主义差不多,缘起论其实就相当于辨证唯物主义。

问:呵呵,有道理,真的很有道理。我在下线之前,还想问一个问题,,你能介绍我读什么佛学入门的书吗?

答:《入菩萨行》,通俗易懂。是很适合初学入门者的书,网络上可以下载。以前有人劝我耐着性子把《红楼梦》一字不漏的读完一遍,说你会发现那是一本好书,我开始觉得故事情节琐碎,很不耐烦,终究还是耐心的读完了,真的是好书。如果你也耐心的一字不漏的看完一遍《入菩萨行》,你将受益匪浅。

问:谢谢。对了,你说的忍辱的修行,我觉得的确很不错,是对治嗔心的最好办法,这方面你能讲讲义理吗?

答:在贪、嗔、痴等毒中,贪心痴心嫉妒心所造下的恶业会受到恶报,但是不影响你的善报,就是说你的恶是恶善是善,但是嗔心不同,“嗔恨心一起,火烧功德林”,它会把你的多少个生世积累的善一把火烧,所以嗔心是最严重的毒,俗话说:“火烧一世穷”。

“嗔恨心一起,百万障门开”,嗔心严重的人,违缘很多,这也不顺那也不顺,越不顺越嗔心,越嗔心越不顺,恶性循环。嗔心一起,什么不吉利的事情都感应招来,家庭不和、父子成仇、夫妻反目、朋友破裂、同事相煎、人际恶化……

嗔心严重的充满了仇恨,整天唯恐天下不,非常严重的嗔心会使自己和别都不得安宁,会使周围都充满痛苦,会使自己的子女和亲人朋友极度不快乐,会使家庭不愉快,婚姻不幸福,生活不甜美。有的伟人甚至会大动干戈而血流成河,不断制造人间悲剧。排除客观因素外,主要还是嗔心严重所造的。各方面情况差不多的两个人,喜乐的那个过得要吉祥,而嗔心重的则如同自堕地狱。所以,佛家和儒家都强调“笑脸有福”、“欢乐招吉”。

佛教导人要把心内的无明业火化为佛前的光明一盏灯,即“将此嗔恨火,化为佛前灯”,满心嗔火化为一池莲花。事实上,在我们的社会里,容易忍让和包容他人的人也很容易被别人欢迎接纳,而比较伤伴,嗔火太重的,则很容易使人避而远之,恶循环下来,造成更大的嗔火。所以修行忍辱度,可以渐渐的一点一滴的化去你的嗔心,培养平易的亲和心。要知道,嗔恚是我们人生的大敌啊。

所以,修行忍辱度,其意义非常之大,我们生来的习气里有很多不良成分,借助忍辱的修行,也可以逐渐的断除。忍辱的修行借助两种资粮田:一种是佛之知见资粮田,就是依靠佛理,加深对忍辱的功德和忍辱重要意义的认识,另一种是众生知见资粮田,如果不在众生的恶习中修行,那就不可能借助这种助道因缘帮助自己修行,还是和众生一般在轮回中转。所以众生也是很珍贵的资粮田。如果众生不侮辱我们,则修忍辱干什么,而修行忍辱到一定程度,可以达到“八风吹不动”的地步,就是讥、称、毁、誉、利、衰、苦、乐世俗八风都不为所动的程度。

忍辱能够积累巨大功德,远远胜过布施千万的钱。按照佛教的观点,你的罪业可以凭借别人的侮辱而被别人担当,呵呵,也就是说别人侮辱你你忍而不报,别人就背了你罪业的黑锅。在精神上承受一些侮辱,按照天道不全不能完美的说法,你在此处不顺心,则在别的方面就会顺利一些。别人的侮辱是你积累功德的一种暗投资。我们缺乏资金,则修忍辱可以使你消除众多恶报应,变得吉祥。众生要修佛道,必须借助别的众生的辱,修出平等心,空心,妙观察智慧心。我们所住的世界在佛教里教做婆娑世界,善恶各占一半,倘若众生都善,则我们何必需要修呢?所以众生的不良习气,恰好是助你去除贪嗔痴三毒中嗔毒的有力武器,是你的助道因缘,正因为众生彼此造恶结怨,所以轮回不休。修行忍辱正可以得到纯粹的善心,消除你前世所造的罪业,修你慈悲的心态。很多有道的人对待别人的侮辱都很欢喜,因为知道这是积累功德的好机会。

最后,我想以一句话结束我们的交谈:“紫罗兰把香气留在踩扁了它的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同时也就是忍辱的修行。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樱花渡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语燕呢喃点评:

佛海无边,能参得一佛,即为修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