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红楼梦》120回的手稿已找到(下)安晓玲

发表于-2008年07月28日 早上9:41评论-0条

新探《红楼梦》快报(1)

好消息:《红楼梦》120回的手稿已找到!!!

(下)

(声明: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安 晓 玲

[提要]: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因没有原稿而困扰了

我国文学界百余年。笔者通过对比各手抄本和印刷本,终于发现:

现存的“梦稿本”的大部分就是曹雪芹的手稿,并证实“后40回”

的确是曹雪芹所作,由他父亲曹頫修改而成。

三、“后40回”不是高鹗所续

在“后41回”中,属于誊清稿,仅改动“词”和“词组”的,共有20回;改动少量“句子”者,只有2回(第79和80回);其余18回,改动比较多,不少稿页,几乎改动一半左右。图2是第94回第六页的照片,所改动的数量很大。参照[9],将其中一部分(图中用“黑三角形”标记),打字出来,如下:

图2 “梦稿本”第94回第4页的照片

袭人道:"老爷作主娶的是宝姑娘,怎么混说(起林姑娘来)·" 宝玉道:"我才刚看见林姑娘了么,还有雪雁呢,怎么说没有·你们(你们)这多{都}是做(做)什么顽呢? "凤姐(便走上来轻轻的说)道:"宝姑娘在屋里坐着(坐着)呢·别混说,回来得罪了他,老太太不依{的}·"(此时)宝玉听了,这会子糊涂更利害(了·本来原有昏愦的病,加上今夜神出鬼没,更叫他不得主意,便也不顾别的了,)口口声声只要找林妹妹去·贾母等上前安慰,(无奈他只是不懂· 又有宝钗在内,又不好明说·知宝玉旧病复发,也不讲明,只得)满屋里点起安息香来,定住他的神魂,扶他睡下·众人(鸦雀无闻,停了片时,宝玉便昏沉睡去·贾母等才得略略放心,只好)坐以待旦,叫凤姐去请宝钗安歇·宝钗置若罔闻,也便和衣在内暂歇· 贾政(在外,未知内里原由,只就方才眼见的光景想来,心下倒宽了·恰是明日就是起程的吉日,略歇了一歇,众人贺喜送行·贾母见宝玉睡着,也回房去暂歇·)

次早, 贾政辞了宗祠,过来拜别贾母,禀称:"不孝远离,惟愿老太太顺时颐养·(儿子一到任所, 即修禀请安,不必挂念·)宝玉的事,已经依了老太太完结,只求老太太训诲· "

——————————————————————————

上述文字中,圆括号( )中的黑体字是照片中添加的内容;方框内带色者,如你们,为涂掉的字,大括号{ }内的黑体字,是“程甲本”有而蒙稿本中没有的字。底部画黑线者,为方言;字形未改本者,为北方方言;改成斜体字,如多 者,为南方方言。

从上面可以看出,所改动的内容中,使用南方方言比较多。根据下面几点,即可肯定,这“后40回”不是高鹗所作:

1,当对比前80回中、发生较大改动的稿页时,就会发现:原稿的字体和“后40回”相同,都出自一人之手(对比图2和上文中的图1,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上一篇文章已经肯定,“前80回”的大部分是曹雪芹的手稿,因此“后40回”中,改动多的19回,也是他的手稿。高鹗没有可能,也没必要模仿曹雪芹的字体写后40回;甚至愚蠢到把自己的手稿外流。这就说明,这“后40回”不是他写出的;

2,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改动文字的字体,与原稿有差别,说明是另外一个人所为。这时,曹雪芹已经过世,由他父亲曹頫担任修改和定稿。修改文的字体和原稿不同,又一次有力地证实“后40回”不是高鹗的续作;因为他自己写出原稿后,无法再找出另外一个人来修改;

除了有另一种修改字体之外,还有一部分仍是曹雪芹的字体。笔者在上篇文章中,已经指出,这是曹雪芹在完成120回的初稿后,对全部手稿进行修改时留下的。只可惜,最后的定稿他只进行到第87回;余下的33回的定稿是由曹頫完成。

3,从图2的打字文字中可以看出,使用了许多南方方言和南方人的习惯用口语(如“了”字),这是北方人的高鹗无法做到的;

4,图3的文字与“庚辰本”仍然存在一点不同。例如上面是“这多是做(做)什么顽呢?”,而庚辰本是:“这都是做什么顽呢?”;

5,修改稿的部分文字在涂掉后,又出现在原稿里。如“你们”、“做”等字本来已经删去,但再次修时,又在旁边重新写出;

6,第83回末,有一附页,写道[10]:

前数×起讫或有开章诗四句,煞尾上有或二句、四句,不同籣墅定本,以

概节去较简净。已丑四月×云×草,儿于卧云方丈。

这一短信表明:在程伟元活字印刷后,杨继振父子想以“程本”作参考,把《梦稿本》中的修改稿全部誊抄出来,然后发行。这是杨的儿子写给他的信。此信清楚地表明,《梦稿本》与“程甲本”不同,不是它的改本。

笔者在文章系列[11]中,从13个方面论证了,“后40回”不是高鹗的续作,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以上情况,需要澄清的是:在程伟元发行了活字印刷《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后,出现许多120回“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版本;至今认为:它们的“后40回”是按照程甲本或程乙本雕刻的。现在看,这一结论不正确;因为在嘉庆皇朝未以淫秽小说的名义收缴和销毁《红楼梦》之前,不少皇亲高官和对《红楼梦》感兴趣的富人都购买了高价的120回《红楼梦》手抄本;它们由曹家后人组织誊抄和出售。因此,后来的出版商通过重金购买或有偿借用120回《红楼梦》的手抄本,进行刻印。只可惜清皇朝多次下旨收缴和销毁《红楼梦》,使怕事的皇亲高官、富人、出版商都把手抄本和刻印本上缴或者付之一炬,只转移了活字刻印版;当毁禁的风声稍弱时,他们又重新印刷,以牟取高利润。

现在,只需要核对这些版本同程氏版本的差异,就可以确定是否是另外的一个120回《红楼梦》的手抄本。

四、“后40回”的修改者是曹頫

最后一项工作是:笔者发现,从第88回(注意:不是78回或80回)起,修改《红楼梦》原稿的人变了,另外增多一个人。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大的信息:曹雪芹不是在完成了“前80回”后逝世的,而是在最后完成了第87回的定稿之后才停笔。好在他事先已经创作了120回(注意:不是110回)的《石头记》的初稿,并且对120回手稿曾经进行过多次修改,所以由他父亲曹頫代替他把剩余的第88至120回最终修改完毕。

图3示出了修改稿的放大件。通过字迹,对比“儿”、“不”、“是”、“个”等相同字的字形,可以确定:修改稿和原稿是两种字体,为二人所作。至于为什么说,修改人是曹頫,请看拙著[12]。简单说来是:曹頫在释放出狱,举家迁移到北京旧居后,他心怀悔恨,把全家害苦了,而把父亲曹寅的遗稿《金陵十二金钗》改写为《风月宝鉴》,将主要描写南京12名妓的《金陵十二金钗》,变成描写良家妇女的小说;后来,曹雪芹将《风云宝鉴》改写成《石头记》,改变成速写社会和人生,男女都写;而且把他曹家由兴变衰的原因公布于众,情绪比较冲动。他父亲为了防止自己的家族再次遭殃,一直在抑制《石头记》中过于明显的言词和情节。因而,令曹雪芹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家丑不可外扬)、“狱神庙慰宝玉”“ 卫若兰射圃”等回目。

图3 第 117 回第 2 页修后页改稿的放大

参照他父亲的《风云宝鉴》手稿,按故事发生的年代,曹雪芹首先完成《石头记》的整体创作;然后“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写出第二次的初稿(最初是110回);接着对此初稿进行几次修改后,再作最后的加工(如图1~3所示)。当写完大约前10回,并完成了带110回的章回目录的誊清稿后,交给他父亲审阅。曹頫便提出要去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等内容;因此曹雪芹重新编纂章回,广大为120回;按照120回,写完第三次初稿,正如《梦稿本》中现在所保留的。

可见,120回《石头记》是曹雪芹在他父亲手稿的基础上创作而成;而且在创作过程中,曹頫直接参与意见;因此,在曹雪芹死后,他才有条件完成第88回以后的修改和定稿工作。

现在,可以回答上篇文章前言中,提出的四个问题:

1,之所以不采取悲剧结尾,主要是因为:(1)悲剧和喜剧结尾是老套子,虽然文人们得意悲剧,以刺激他们的神经;但处在受压和苦难环境中的民众,则喜欢喜剧,以从中获得安慰和取得心里平衡。曹雪芹当然要考虑广大民众的心里和嗜好,因而采取悲中带喜的独特结尾方式;(2)他父子不想让世人以为,他们曹家一撅不起,后继无人。

2,畸笏叟和脂砚斋的批语,虽然说曹雪芹未完成整个书稿就死了;但他留下120回的、经过了多次修改的初稿,而且是在编写完第87回后死去的,因而不太影响120回《石头记》的成书。

3,《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的结局与前80回的预示存在一些差异,是曹雪芹同意的;他在后来的写作过程中,改变了开初过于偏激的主张。

4,在“后40回”的对话中,粗话几乎绝迹,是因为定稿者变成了曹頫。曹頫是在贵族环境下长大成年的,接触的都是正规的教育,语言严格规范化。不像曹雪芹,全家被查抄后,曾经在狱王庙附近流浪和乞讨达两年多;到北京上学,也是与平民接触,语言富大众化色彩;就像他厌恶投机钻营、专搞两面派的官员那样,也讨厌装腔作势的书生气语言。这就是“前80回”中,粗话比较多的原因。

至于其它的有关“后40回”是高鹗续作的理由,在以后的文章中,笔者将逐一否定。

五、 结 论

通过上述的考证,可以确定:“梦稿本”的大部分是《红楼梦》的原稿,至今认为:“在程甲本和程乙本发行后出现的许多120回《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版本,其中的‘后40回’都是按照程版刻印的结论”不正确,它们中不少是根据自己买到的120回《红楼梦》的手抄本印刷的。因而建议:

1,基于“梦稿本”就是《红楼梦》的原稿,曹雪芹的真迹,属于我国的国宝,应该由中国历史博物馆保存;

2,今后出版的《红楼梦》作者应改为:曹雪芹和曹頫。

3,现有《红楼梦》各版本都不相同,为了恢复曹雪芹原著的本来面貌,迫切需要出版一部、以《蒙稿本》为蓝本全面修订的《红楼梦》。

参考资料

[1] 中国国学网:曹雪芹与高鹗语言的比较。国学资讯。

[2] 高鹗这个穷官宦编不过家道中落的曹雪芹,www·qianlong·com,2004-09-08 

[3] 刘心武:追寻“红学”迷踪(上),槽糕的高鹗续本,读书频道,百家讲坛,2005。

[4] 刘心武:追寻“红学”迷踪(下),槽糕的高鹗续本,读书频道,百家讲坛,2005。

[5] 陈林: 胡适——百年“红学”罪魁祸首,新浪博客,2008。1。1。

[6] 华强: 《红楼梦》后四十回为何人所著, 月光软件站

[7] 程甲本,程乙本

[8] 范宁: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 跋

[9]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10] 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梦稿本)

[11] 安晓玲:《红楼梦》探研(3):高鹗不是《红楼梦》后40会作者的论证(1~13)

[12] 安晓玲:《红楼梦》探研(4):,《红楼梦》的作者和创作过程的新探讨(1~4)

[13] 安晓玲:《红楼梦》探究(1): 前 言(已在“互联网”发表)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安晓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王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