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姐姐咸鱼及生活风在先

发表于-2008年08月04日 上午11:57评论-6条

《姐姐》、《咸鱼》及《生活》是我贴在《现代诗歌之美就是让人一头雾水》这篇文章后面的三首诗歌。我贴这三首诗歌的目的是想测试跟帖者对现代诗歌的敏感性,大家都能在第一感觉里发现这三首诗歌与众不同,非同一般,这说明大家对现代诗歌还是很敏感的。那么我为什么要用这三首诗歌呢?无疑这三首诗歌都是相当优秀的,这三首诗歌展示了现代诗歌的三种写作趋向:叙事、印象与感觉。(也许我这样分类是不当的,姑且为之吧。)

叙事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每个写手都会熟练运用的。就拿流行的网络小说来说吧,动辄上百万字,没有得心应手的叙事本领,能写得下去吗?但诗歌中的叙事和小说散文中的叙事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哪里呢?小说散文中的叙事是为了把事情交代清楚,来龙去脉,感人细节都得挖掘出来,让人物变得有血有肉,让情感变得饱满感人。而诗歌囿于篇幅所限,不可能像小说散文这样去挥洒,它的短小性决定了它的叙事是与小说和散文有明显区别的。以《姐姐》这首诗歌为例吧:

那年,姐姐六岁

母亲的病像一场雪

下了整整一年

六岁的姐姐

脚下垫一把旧椅子

伏在灶台上

一双嫩嫩的手

在做饭

二十八年过去了

我记不得饭的味道

只记得那一双

姐姐的小手

这首诗歌讲的事情很简单,大意是在姐姐六岁那年,母亲病了,而且整整病了一年,姐姐用自己稚嫩的双手接过了本该属于母亲的家务事,脚下垫一把旧椅子,伏在灶台上用一双嫩嫩的手在做饭,让“我”至今难忘。这样的情景在现在的生活中出现的可能性少了些,但在上世纪的中国,我想遭遇过的人可能很多。从灶台这个词可以看出,当时做饭要烧柴,做一顿饭的过程是相当漫长的。这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用小说和散文来叙事的话也是相当感人的,我们不妨揣测一番:母亲的病情有多严重,家里的状况有多艰难,再往远一点,父亲可能农务繁忙,也可能不在家,用小说散文来写的话这些情况都是要交代的。再往细里,要让姐姐的形象鲜明起来,对她做饭过程的叙述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应该用火柴吧,对一个六岁的女孩子来说可能会害怕,可能一次点不着。烧柴,弄不好会灭,烟更会呛人。接下来,淘米下锅还要随时注意饭不要烧焦了。饭烧好了,还要做几个简单的小菜,如果没有小菜的话,做饭时要炖几个农家常备的咸菜什么的。当然可能还会写得更远更长,这里就不妄加猜测了。

而这首诗歌的叙事就抓住了一个原因,一个片段,在看似冷静的叙事中,给人以震撼。一个原因是母亲病了整整一年。一个片段是姐姐脚下垫一把旧椅子伏在灶台上在做饭。都很简单,没有什么高超的技巧,每个人一看,哎,觉得自己也会写,可真要写出这样的诗歌挺难。正像顾城所说简单的并不容易。不容易在哪里呢?一个是凝练,要把这么长这么感人的事压缩在短短的几行文字中来叙说,而且要给人一种交代清楚的感觉,留有丰富想象的空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个是裁剪,这是一次别具匠心的裁剪,在这个事件中,作者只要了一个画面,这个画面我想不可能一时就找出来的,他一定酝酿了好久,这从二十八年过去了一句可以看出,他一直记着这件事,他一直在等,等一个最恰当的叙述。幸运的是他等到了。因为姐姐的那双手在他深情的等待中,渐渐明晰起来,他很快就抓住了。

这个叙事过程都是平铺直叙,从起因经过到二十八年后的回想这样下来,作者也没有流露出多少的情感。所以这首诗歌很容易被人忽略,把它等同于一般的诗歌。但真相是这样的吗?不是的。其实作者的复杂情感已经在里面了,他越是冷静,越是隐藏,我们就越能感觉到他的引而不发。我们从中既可以读到悲凉,母亲的病像雪,雪是冷的,生活是艰难的;也可以读到温暖,姐姐那一手嫩嫩的手一直留在作者的记忆里,它爱抚过,安慰过,带给作者希望和温情。当然我们也可以读出生活的变迁和沧桑,也可读出作者的追思和感怀,这些都行,现代诗歌它本身就是开放的。如果非要用一个模子整它,非把它整死不可。

给一般人的印象《咸鱼》可能是最像现代诗歌的一首:

它们张着嘴,悬挂在屋檐下面

像一排拐骗来的孩童

大海在百里之外,瓷盘般深蓝

它们做梦也没想到,在某个秋天

和金黄的玉米,红艳艳的辣椒为伍

它们头朝上,女主人尽量

让它们保持出水的姿势

它们的身体很快干瘪,像古埃及

象形文字在风中呈现,它们的呈现

让一只猫认识了大海的咸

让一个吮吸手指的孩子认识了大海

并且终身梦想大海

作者在写这首诗歌的时候,运用了现代诗歌中很多常用的手法,像比喻、通感、暗示、对比等等,这一些手法的运用,让诗歌进入了一种印象鲜明,而寓意迷离的状态之中。你可以感觉到它的美妙,却捕获不了,它就那么痒痒地挠着你。

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周建歧,今天查了一下,知道网络上送他一个乡村画匠的称号,可惜在前几年自缢而死,让人唏嘘。我觉得用画匠称呼他是小看了他的,用画家一点都不过分。匠与家的区别,就在于匠只会忠实只有描摹,而家是能够做到超脱,达到自由境地的。纵观周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描写乡村事物的,但他的描写没有停留在固有的印象当中,他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写法,他的乡土诗歌和一般乡土诗人的诗歌是不一样的。他的诗歌更有味,善于从常见的景物中给人以惊喜的发现。因为他善于把握一刹那的印象,并能从这些印象中提炼出永恒的东西来。

印象这个词最早来源于西方的油画,后来从油画进入了诗歌。印象强调的是第一感觉,直觉。这是无意识的,正是由于这种无意识,它能在突然间贯通一个人的写作灵感,擦出奇妙的火花来。而周建歧又是一个善于把这个印象抓在手,放到纸上的人。晒咸鱼这样的事在农村地区很常见,很多人可能都视而不见,他却能写得诗意盎然。一排挂在屋檐下的咸鱼像一群被拐骗而来的孩童,和金黄的玉米,红艳艳的辣椒为伍,这是鱼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在这个画面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咸鱼的样子,只看到金黄的玉米,红艳艳的辣椒,但咸鱼的干瘪、僵硬,毫无生机的感觉已经从我们的潜意识里升起了,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应。但作者目的并不仅仅在此,他还看到了大海在百里之外,瓷盘般深蓝。用瓷盘来修饰深蓝来暗喻大海,可谓匠心独俱,不仅形象了大海,又和鱼联系在了一起。鱼最后是要放在瓷盘里端上餐桌的。对于鱼和盘子的关联他还在很多诗歌中写到过,“这条鱼像银白色的闪电被这个孩子放进罐头瓶里”“失眠者有三,前面寺庙里香火旁边的木鱼,什刹海深处的鱼,和我”他诗歌中的鱼有着自己的影子,所以他注定活不长久。他的鱼是一个深深的悲哀。

但这首诗歌中有一点不一样,“女主人尽量让它们保持出水的姿势”,变成鱼干了,还能还它一点鱼的尊严,使它们看起来“像古埃及象形文字在风中呈现”。和他诗歌中其他绝望悲凉的鱼相比,这条鱼还是能带给他希望的,他在诗歌中写道:它们的呈现让一只猫认识了大海的咸,让一个吮吸手指的孩子认识了大海并且终身梦想大海。这个绝望中的希望,给我们温暖,也让我们无奈。那些排列有序的鱼,是我们人类或者文化的命运吗?作者没有说出,我们也无从得知,但这首诗歌已经震动了我们,这就够了。

《生活》这首诗歌的原题是《是什么融进了你的生活》,是《诗选刊》下半月刊主编郁葱的作品。这是三首诗歌中最能悠忽人的一首,它很轻轻到几乎没有分量,它很静静得像是一个垂暮老人的呓语,我第一次读这首诗歌的诗歌,就差点被它忽悠过去。后来回过头来看题目,才找到了进入这首诗歌的感觉。

你觉得有声音

它就有声音

你觉得没有声音

它就没有声音

你觉得它还在

那它就在你的对面

是生活老了

还是,你老了

但生活就是再老

你也别去,搀扶它

生活。这个词很老

可你比它

年轻吗?

这种感觉是很奇妙的,首先你得能静下来,在春日的午后或者黄昏,搬一张椅子躺着,仰头看天,四周寂静。现在找一个这样的地方都难了。然后诗歌中的感觉就来了:你觉得有声音,它就有声音,不过很轻,轻到只在你一个心里响这,别人休想听到,那是你的生活,是你生活中的一片羽毛来找你;你觉得没有声音,它就没有声音,对一个老人来说,生活中的种种就像仰望的云朵一样过去了,但湛蓝的天空还在,还那么安静,你望着它感觉熟悉又陌生;你觉得它还在,那它就在你的对面,就在你出神的一刻,一切都历历在目,可你千万别伸手啊!“但生活就是再老,你也别去,搀扶它”,这时候的生活就像一幅出土的精美画卷,美是美矣,可是很快就成泥土的颜色了。

很多人被这首诗歌忽悠,起因可能是在开头一节,那么直白那么口水,可这一节是全诗的精彩之笔。那种完全不像诗歌的呓语,很能触动柔嫩的内心。从这一点上来说郁葱自有他的高明之处。很多人可能把这首诗歌理解成哲理诗,但我不这样认为,我以为这首诗歌写的就是那么一个感觉,一个人将要走出他所生活的圈子的时候一个回望和留恋,虽然他是不舍的,但不容得他了。我们终究有一天,也会这样回望一下。哦,生活,它永远不会比一个人更老。

我在三首诗歌中讲述了自己对现代诗歌写作的三个认识,虽然是肤浅和片面的,但这样的写作在现代诗歌中是真实存在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风在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心灵苦渡点评:

对于理解现代诗很有裨益。学习了。

心灵苦渡点评:

对于理解现代诗很有裨益。学习了。

心灵苦渡点评:

对于理解现代诗很有裨益。学习了。

文章评论共[6]个
在江湖瞎溜达-评论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好文章!at:2008年08月04日 下午4:08

船帆·沙-评论

很好的一篇文字 欣赏加学习         问好风在先at:2008年08月05日 上午10:22

湘西山鬼-评论

看来自己还是有点诗歌天赋,滴!品读佳作!!at:2008年08月05日 下午5:44

出租红尘-评论

请问《姐姐》是你作?at:2008年08月06日 早上9:27

梦。meng(香水百合)-评论

再次感受诗歌的美!就觉得这三首不是普通的三首,原来精美之处已在雾水中见晶莹,香水百合问好作者!学习好文章!at:2008年08月09日 下午5:56

凌一-评论

深刻。受益匪浅。看来风在先先生的诗歌理论修养是经过三昧真火炼出来的。at:2008年10月19日 上午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