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诗歌“雾水说”确实让人一头雾水冯河水

发表于-2008年08月06日 晚上9:02评论-3条

初入烟雨,第一感觉便是:烟雨战事多。编辑之间的,会员之间的,编辑与会员之间的,等等。好一幅硝烟四起的壮观图景。这不,完全悖论的两篇“雾水”檄文,又同时上榜本周作品关注栏!正所谓一山现二虎,预示着烟雨将再起狼烟。

文艺发展的双百方针并未过时。就文艺批评的大环境而言,时下已经到了可以兼容一切的境地。单就烟雨的两篇诗评,尽管观点完全相左,也无不正常。关键在于凡事有个度,诗歌评论也不例外。否则不仅愚弄误导了读者,还容易伤了感情。

理不辩不明,菜不腌不酸。文至达意即止,过头难免跑题;菜到酸脆即食,过期不脆还会酸溜溜的倒味口。说穿了,还是一个度的问题。

所谓度,就是事物保持自己的性质或状态时,所需数量或条件的限度、幅度和范畴。宋玉笔下可惑阳城,可迷下蔡的东家之子,不就是因为长相适度而魅力超群吗?孔子拿“过犹不及”告诫弟子,凡事做过了头,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有害。

行文至此,再不切题,难免要遭“无度”或“雾水文章”的指责了。

诗情划意的《诗歌之美,在于使人一头雾水》,其实是一篇很不错的诗评。通篇力主诗歌朴实易懂,从文学的最高殿堂走向民众;坚决拚弃故弄玄虚,让人不知所云根本无法读懂的所谓好诗。真可谓观点鲜明,行文无忌。

然而整体上却犯了一个大忌:文不对题。依照我的理解,作者的本意已经赋予了标题的讽喻意味,即:所谓的好诗,就“好”在让人读不懂上。而字面意思却是:诗歌的美,在于使人读不懂。这就与文章的内容大相径庭了。问题出在由于作者过于疏忽,忘了在“美”字上加双引号了吧。

标题的外延与内涵失度。标题涵盖的是所有的现代诗歌,未免有以偏概全,打击面过宽之嫌;而内涵则单指烟雨的诗歌现象,以及烟雨少数“编辑大人”的偏好而已。

无独有偶,风在先的回应之作《现代诗歌之美就是让人一头雾水》,题目犯了同样的错误:在“一头雾水”上漏掉了不该漏的双引号。

无论是原作者的本意,抑或是字面意思,“一头雾水”与诗歌的含蓄朦胧美都是两码事。欠精准的论题容易误导只读标题的人。

含蓄,像一层面纱,可以掩饰诗的瑕疵,使诗透出神秘的朦胧美,从而使诗具有高深莫测的魅力;而直白就像一泓清水,一望到底,因浅显而失去神秘。

含蓄不等于一头雾水,更不等于深奥艰涩;简朴不等于直白,更不等于浅露。其实,含蓄与朴实并不矛盾,只不过是表现诗歌美的两种不同形式而已。

大量堆砌词藻,盲目生贴典故,胡乱切割生活,从而刻意组合出无序的意象,那样的诗就算是请诗圣来隔廉看美女,也会越看越模糊,最后看到的或许就是一只怪物。读不懂的诗,出了读者“文学修养不够”,恐怕诗歌本身也有问题。

用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的“主客观统一说”来解释,美不完全在于主观或客观,就如苏轼的《琴诗》所言:单靠琴弦,或单靠手指,都无法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只有两者结合,才有可能产生美妙的乐曲。

不管诗歌的审美特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总是万变不离其宗,能让大多数读者产生美感的就是好诗。

其实,好诗的标准也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愿烟雨能够兼容一切。

诗歌的表现形式越是丰富多彩,婀娜多姿,就越能够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因为审美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需要,是一种驱动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内在动因。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个体条件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审美需要往往是不相同的。

如有言辞失度的地方,还望海涵。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冯河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古刹昏鸦点评:

作者以严谨的态度对最近《百家争鸣》栏目的两篇诗歌“雾水说”杂文进行了点评,指出了文中的暇疵,并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诗歌之美贵在含蓄并能让大众接受的观点。文章以理服人,批评中肯,语气平和,不失为一篇理性的争鸣文章。

文章评论共[3]个
释焉-评论

有必要吗?吵得人心烦!
呵呵
拜读
问好
  【冯河水 回复】:谢谢观临,问好。 [2008-8-7 21:27:50]at:2008年08月07日 晚上8:39

船帆·沙-评论

一篇很理性 很客观的文字 强烈共鸣中      问好
  【冯河水 回复】:谢谢光临,问好。 [2008-8-8 12:52:47]at:2008年08月08日 中午12:39

三笑“红颜”-评论

你也有点道理,自己喜欢的才算好的吧!at:2008年08月09日 凌晨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