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70后,我们为什么彷徨文化的边缘

发表于-2008年08月23日 中午1:30评论-0条

70后,我们为什么彷徨

70后的我们,作为文化人,已经独立,经历了太多,亦有了一定思辨,不轻易屈于某种世俗的权势和理念权威,更无从崩溃于某种消极的情感。但是,无论在清幽自在的内地,还是在高楼林立、竞争如潮的沿海,总是心境凄惶,像无归的游萍,像脱线的筝,更像夜不收容的飞鸟。这感觉,比十字架上的耶稣还要难受。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古人的话似乎已经失效,我们有不尽感慨:世界在远离!无疑,这种年龄在一生最清醒、最深刻、最有穿透力,尤其在这样一个历史、现实让信息局促在一个空间的超越时代。但这人生感悟的深度,不亚于此种复杂的心态:天堂与地狱变幻的魔鬼——“北京人”眼中的纽约。

也许,我们对清醒现实的体验更直接于浩瀚的推断的历史,理念的煎熬的确难以忍受,而已逝的历史每个人却可以自由驰骋。

我们无法忘记诞生的年代,童真伤痕的年代。那时,充满虚伪、倾轧、荒唐,整个民族都为所谓阶级进行残酷的斗争,耳际只有狂热的喧嚣,眼前只晃荡高帽的人被推揉、被批斗,内心恐惧甚至在自己父母面前也不由自主地流溢,我们的童年太缺乏真实的安全。

但在80年代,我们接受着一种源远流长而痕迹渺渺的传统伦理,去认真信守一种完美的却与现实分裂的社会理论。在由高度集中开始自由的政治体制下,在变革无果的教育体制下,在各种理念充斥、社会风气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我们的学习规则仍很严谨,可以这样结语:70后,是新中国传统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思维基础最扎实的一代人。

而我们放逐在90年代,一个深度改革的社会,传统、政治似乎已经淡化,知识与市场也似乎相隔甚远,面对众多繁华的人生,我们措手不及。我们毫无准备,传统的理论道德被金钱击垮,纯粹的理论被市场嘲弄,自满的知识和能力被左右不定的体制扭曲,在自然法则下,我们只是清高的淘汰者,因为没有学会生存。

面对高度发达、竞争极度激烈的二十一世纪,我们必须定位,在零点的起跑线上与初生牛犊小伙老态比拼,在金字塔的层级艰难寻找应有的位置,但仍习惯有序。而社会的变革,像一个巨人挣脱了束缚的绳索,甩手欢奔,走一段停一段,只知道前方有明亮的太阳,有可爱的天堂。变革的社会需要整合,需要全新的成型的文化理念,但这个时刻还未到来。我们与社会同辙,社会永远鲜活,我们却人生短短;社会可以用无数次反思来总结无数次无序,而我们的人生无序却只有后人能够反思。

既然我们诞生于社会,就要投入社会,紧跟社会,最大贡献社会,但深入社会后,只能够尴尬地退居社会的边沿,独自悲伤、彷徨,尽管卓越者,可以长驱直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文化的边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文若书点评:

无论哪个年代的人,都应该有对社会,对时代,对人类负有使命感,才无愧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