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中国
凌鹰
一直以来总是喜欢看画,看中国的山水和西方的水彩与油画,但从来没想到也不可能想到,我会品读到这样一幅旷世未有的巨型水墨。
张艺谋的几部吵得沸沸扬扬的电影我都看过,看了也没留下什么特别的感觉。可是,他导演的这场奥运会开幕式,倒是让我看到了他真正的艺术天才,我觉得这才是他的大手笔,因为他给全世界舒展了一幅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巨大写意与泼墨。
一帧70米的长卷缓缓地从两端展开,仿佛铺展的就是时空的两极。先秦的古钟和古琴将一片沉宏厚重的音色泼洒在长卷的意韵里;魏晋的风雨清洗着中国的天空;唐宋的釉彩描摹着中国的河流;明清的朗月照彻着中国的村庄。
当然,这都是我在观看过程中的一些零碎的构想。其实,开幕式中真实呈现的画面和场景比我臆想的更要壮观和幽远。
这确实是一帧典型的中国水墨画卷,它是由许许多多中国的文化元素构成的,它给我们传递的是华夏文明的多元主题。
深蓝、桔黄、粉红是开幕式场景中的主色调。在这些色调的幻化中,中国的太极拳,中国古代的造纸工艺、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中国的古丝绸之路,中国的传统戏剧、孔子的三千弟子,56名代表着中国56个民族的孩子,弹奏礼乐的佳丽们、五彩星光下的和平鸽……这一切都以写实的巨大阵容,或波涛汹涌或行云流水般地在“鸟巢”的正中诡秘地变幻更替。
深蓝是历史的色泽,橘黄是时光的幻影,粉红是现代的浓烈。由这些厚实而又飘逸的色彩与光影组成的画面,所演绎出来的则是中国古典文化流变过程中的巨大意象。动态的写实,静态的写意,都流淌在那一帧长卷的中心和边缘,闪烁出一种先秦与魏晋的苍茫和唐宋的富丽与华美。
这是一帧由数千名炎黄子孙现场细描和泼墨的巨幅水墨,这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在这样一个独特的夜晚的瞬间凝聚。
雅典奥运开幕式的文化载体是一片蓝色的海洋,是神奇的爱琴海,是碧波荡漾的海水。那是一幅极具西方特色的西洋水彩画。
190年前从英国传入中国的水彩画,似乎并不适合承载中国过于厚重过于悠远过于深邃的中国古代文化,只有用水墨才能彰显中国文化的如是浩瀚与大气,如是雄浑与磅礴,但它又浸润着一种水彩与油画的亮丽与精致。而中国的现代水墨正好溶入了这种西洋水彩与油画的笔墨与点染。因此,以当代水墨来传递中国奥运开幕式的文化指向,这在文化意韵上就注入了更多的现代与时尚。怀旧与现代的色泽交织,本土与西洋的文明辐射,固守与开放的文化扩张,托起了中国奥运五环令世界震惊的音画与影像。
2008年8月12日写于永州市文联
-全文完-
▷ 进入永州凌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