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奥运征文】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思考富强68

发表于-2008年08月26日 晚上7:06评论-0条

2008年8月24日晚上8时,又是一个令世界瞩目的时刻。历经16天的北京奥运赛事全部圆满完成,降下帷幕。胡主[xi]8月24日中午在欢迎出席北京奥运闭幕式国际贵宾宴会上的祝酒辞所谈到的,北京奥运会弘扬了“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见证和参与国际体育竞赛和文化交流的盛会和国际奥委会罗格主[xi]在闭幕式致辞中所称的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的声音,已越过五洲四海在世界回荡·人们见到,在欢乐悠扬的乐曲声中,逾万名运动员意气洋洋步入“鸟巢”,奥运会闭幕式再现了“祥云”。

“祥云”是闭幕式通过焰火的创意。对于“祥云”的状态,“鸟巢”焰火燃放实施总指挥赵伟平这样描述:在鸟巢顶上会有几十个点,同时出现螺旋的动态焰火,在鸟巢顶碗口外围形成一个很大的焰火打出圆形的图案,体现人们所说的圆圆满满、平平安安、皆大欢喜(见《北京晨报》2008年8月24日)。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说,北京奥运会举办得非常精彩,是中国和中国人民最好的广告(见中新网2008年8月21日)。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祥云”已传遍全世界。而今,更引发了敏感媒体的思考。在北京奥运闭幕之际,“祥云”再度在“鸟巢”腾空,既引发万众兴趣,也引发世界的向往。那么,闭幕式的“祥云”见证了什么?

在北京奥运前夕,或者说,自从2001年7月申报成功以来,从筹备到主办,是一路风雨兼程。其中,境外媒体担忧最多的是“北京奥运不平安”问题。闭幕式“祥云”腾空告诉世界“

平安奥运”的承诺已是眼见为实。事实上,人们担忧的“不平安”问题不但没有出现,在中国举办奥运安全得很。而且,整个奥运赛场气氛热烈,在北京大街小巷也是秩序如常,中国各地也是一片祥和。

对西方舆论而言,奥运前夕评弹中国最起劲的是什么“言论自由”问题。北京一个掷地有声的举措,在三大公园设立示威区,接受公民依法申请游行示威,同时让外媒长驱直入自由采访等等,就令公众耳目一新。事实上,中国进一步开放,不但是郑重承诺,更见诸在筹办中从环保、知识产权到新闻采访管理、信息公开透明、听证等一系列环节都借鉴接受了一系列国际规则,令西方媒体感到惊讶,也连中国很多人们感觉有些意外。数万多记者在奥运新闻大战中将他们的现场直击络绎不绝般发回世界各地之际,对中国领导人屡屡表示的办出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当然刮目相看了。

应该说,北京奥运会前夕,外媒评弹奥运焦点之一是关于北京空气环境问题。或许是由于外媒对这方面的笔墨过多,使一些国家运动员一度产生了误导,在开幕前夕,个别国家运动员甚至戴着大大的口罩出现在北京。然而,事实不堪一击,连美国《纽约时报》和《美国之音》近来也不得不承认,奥运开幕以来,北京地区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近些天,更是蓝天白云。后来,“

口罩运动员”不但除掉了口罩,还因此而公开道歉,此又成为北京“奥运故事”。

其实,北京奥运带来的巨大变化决不仅上述所概括的。然而,仅上述变化就告诉人们,北京奥运确实是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是一届实现亿万人民期待的圆满的奥运,是给世界留下深刻影响的奥运。

在奥运前夕及开赛以来,人们谈得最多的是“平安奥运”、“和谐奥运”和“开放奥运”,中国领导人强调“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十六天的奥运见证着中国的郑重承诺。而今,面对着闭幕式上飘逸的“祥云”,可以自豪地说,“祥云”为中国带来吉祥,为世界带来好运,“祥云”再次见证中国用满腔热情书写的庄严的承诺!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富强68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