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晋水(一)照妖镜1

发表于-2008年08月27日 清晨6:40评论-1条

晋水之源,在悬瓮山麓。

悬瓮山下,有难老泉亭,亦称水晶宫。殿内一瓮形洞口,瓮口水母盘腿端坐,尚在梳妆的样子,所以水母殿也叫做梳妆殿。水母眉目清秀,神态端庄,两旁侍女分立,泉水从水母身下滚滚而出。

此泉便是晋水之源的难老泉。

最先知道难老泉,是听老辈讲来的一个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姑娘给一家人家做了童养媳。婆婆性情古怪,对童养的儿媳百般刁难。童养媳进了门,婆婆便在厨房置一口大缸,在我们这里叫做水瓮,小姑娘每天都要在天亮之前把水瓮挑满。每担水是只有前面的一桶水允许倒入瓮中的,剩下的那桶水因为在她身后,有被弄脏的嫌疑,是要被倒掉的。

有一天,小姑娘和往常一样去挑水,就要到家的时候,见路旁坐一老人,嘴唇干裂,神情憔悴。老人向小姑娘讨一瓢水喝,也是只要前面水桶里的。小姑娘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第二天,又如是。

一连半个月,天天如此。半个月后的一天,老人喝过水后告诉她说,自己原是水晶宫的一小小神仙,见她辛苦,心有不忍,故来试探。因她不仅辛勤劳苦,而且天性纯良,有意相助,送一根神鞭于她。教她使用之法,叮嘱切不可将鞭子从瓮中取出,然后飘然而去。

小姑娘按照老人所说,将神鞭放垂在瓮中,鞭杆置于瓮口。每日早起将神鞭轻轻提起,鞭梢提到瓮口之时,水也满到瓮口了。

婆婆不见儿媳再去挑水,不禁暗自纳闷。法外开恩让儿媳回娘家看看,自己一把将鞭子从瓮中拽了出来,水也顺着瓮口蔓延而出。水势越来越大,眼看着就要将村子淹没。

回到娘家正在梳妆的儿媳听到消息,匆匆忙忙的赶了过去。情急之下跳上瓮口盘腿坐了下来,而将自己定格在梳妆的模样了。

我们管瓮口坐着梳妆的女子叫做“水母娘娘”。

从此,泉水便从瓮中滚滚流淌,常年不息,得名难老泉。难老泉不仅清冽甘甜,且四季保持着十七度的恒温,水面浮萍浓翠,水下碎石斑斓。泉水顺着悬瓮山流出,汇聚了智伯渠,灌溉着附近数万亩的稻田。北宋诗人范仲淹的诗句:“千家灌禾稻,满目江乡田。”“皆如晋祠下,生民无旱年。”就是咏颂晋水的。

而这“千家灌稻禾”灌溉的就是晋祠大米了。晋祠大米晶莹透明,仿佛就是灌溉了它的晋水一般,入口既带了天然的香甜,回味悠长。

晋祠大米虽有着百般的好处,却有着一样不好:灌溉它的水,是从女人的屁股底下流出来的。因为这一样不好,晋祠大米始终不曾列入贡品的名单之中,成了流落在民间的宝贝,也成全了晋祠方圆的民众,不仅“生民无旱年”,而且绝无饥渴之忧。

最早见到难老泉是什么时候,已经记不起了。翻遍记忆的影相,在泉水边看游鱼相戏的一幕模糊到渐近于无,但泉水从难老泉亭石洞中滚滚流淌的奇观依旧清晰。

九十年代初,一同学要移民海外,大家相约在难老泉畔聚会。再见到的难老泉,已是奄奄一息,泉水已无力流淌成渠,只在洞口处缓缓的滴答着。难老泉亭内水母娘娘还是从前的模样,盘着腿坐在瓮口梳妆,亭内的侍女也还是从前的模样,衣袂飘飘,神情款款。却,就只是干涸了难老泉。

难老泉毕竟只是难老,决非不老。因为矿藏的开采,深井的开挖,难老泉在九四年终于彻底的老去了。

由难老泉灌溉的数万亩稻田,如今也已经难见踪影,晋祠大米更是难得寻觅到真迹。随着难老泉水的干枯,晋祠大米也罕有人再种植了,这里已经是十年九旱典型的少雨缺水的地界。

前几日陪一位外地来的朋友出游,又见到了难老泉。如今的难老泉,依然让他赞叹不已。看着用人工循环水流动起来的难老泉,想象着那水母娘娘又做何感想?

悬瓮山下,难老亭畔,来自西周的柏树依旧葱茏,鱼沼飞梁的十字桥静静的等待,只那一瓮泉水,何时再滚滚流淌?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照妖镜1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烈酒红袖点评:

优美的文字,
美丽的传说,
让人向往的地方。

文章评论共[1]个
烈酒红袖-评论

期待你的晋水(二),问好!
  【照妖镜1 回复】:谢谢编辑。问好烈酒。 [2008-8-27 20:48:34]at:2008年08月27日 早上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