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革命的中秋之夜带雨的云

发表于-2008年08月28日 上午10:56评论-1条

过了许多中秋之夜,儿时的中秋夜印象很深。月亮圆又大,挥洒着银色光芒,看如白雪茫茫一片,却又不冷只穿件薄纱衣。中秋夜还“守月华”。据说,夜半后天空会一刹那打开,跪下作揖说出祈求,上天会满足自己。

儿时我跟着哥哥守过一次,可不多久就睡着了,只做了个“异想天开”的梦。凌晨我身盖上了毯子,是哥哥帮我盖上的。我怪他没叫醒我。他才比我大五岁,也睡着了。

印象最深的是大学中秋夜,有游艺节目和舞会。我不会跳舞便欣赏优美的舞姿,聆听悦耳的音乐。

令人刻骨铭心的则是离开学校的那个中秋夜;秋风不已,天气燥热,真是一个多事之秋的多事之夜。

和往年一样有许多菜,大家脸上却没有往年的笑容满面,即便有也几乎看不出,只藏在皮肤里的一丝笑意,且时时嘎然而止。

这个中秋夜没有游艺节目和舞会,没有悦耳的音乐和优美的舞姿;只有疾言厉色和吼声阵阵,整墙墨迹淋漓的大字报和一个个问号,一串串省略号,一个连一个惊叹号,一个又一个令人心惊肉跳的名词和句号,还有更令人胆战心惊的省略号。

本来是个幸福的中秋夜,同学们怀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凌云壮志,打算踏上征途,分赴南北,各奔东西,恰恰过了这样一个心惊肉跳的中秋节。不单单我们学校,举国若狂,处处人声鼎沸,几乎家家户户惶惶不可终日。

吃饱喝足后便立即收起那丝笑容。有同学没心思吃喝,也没有笑容。他们的食道里有“保安”,时刻凶神恶煞的嚷嚷:“吃那么饱干什么,好好考虑自己的问题”。我食道里没“保安”,吃饱喝足了。民以食为天,正阴影膧朦、心思重重、前途朦胧,不吃饱,那难眠之夜怎熬呀。

都还是孩子,走在街上甚至会被当成“乳臭小儿”“黄毛丫头”,现在个个是战士或被“战”之士,谁又料得到一夜之间会不会成为“全党共诛之,全民共讨之”者,人人自危。

我是软弱者,对朝夕相处的同学吼叫好不容易的。还突然得打嗝的怪毛病,不知是哪根神经或哪块肌肉出了问题,白天黑夜“嗝”声不停。

人家说急喝水有用,我左一杯右一杯喝,毫无见效。于是不停的嗝、嗝!不能不发言了便说半句嗝一声。庆幸没有人发笑。或者是笑不出声来了。从此留下后遗症,几十年里常深更半夜嗝声不断。

回正题。吃饱喝足后,一个个拖着沉重脚步回庄严肃穆的“战场”。可惜太近,有几十里路便好,巴不得走不到头,到不了“战场”。

给当年同学的信中有几段:

“……惊弓之鸟的精神状态烟不消云不散。我们默默等候;二十来个二十来岁的男女同学回到教室,那里有二十来张课桌拼成的一张大会议桌,每个人坐在从早到晚煎熬自己的二十来把椅子中属于自己的那一把。二十来张僵硬的脸等待着,鸦雀无声,只能感到自己心脏跳动。同学们不时的瞅着教室门。”

“教室门突然开了,二十来张僵硬的脸同时有了些微颤动。‘今天过个革命的中秋节!’一句便话撕破了沉寂的会议室。”

“并不魁梧的身材,也不伟岸的容貌,目光并不炯炯,还并不声如洪钟,眼皮耷拉,但却凄厉冷冽,是一声非常有震慑力的鲁腔,如钢板突然猝裂撕破了死气沉沉,把大家惊醒过来。”

“记不起那晚是谁如坐针毡。回宿舍的路上,我竟不记得抬眼望天空。怎么也想不起来,那个中秋之夜到底有没有月亮。”

那晚我确实没有抬眼望,没那心思,看看美丽的月亮。后来我问过人家,那晚有月亮,还格外大,只是一片肃杀、一片煞白、一片阴冷。美丽的月光变得冰凉而凄冷。

记不起看月亮一眼,大概老天有意要我忘记,不让我再添一份忧伤,再增一份悲怆,再加一份凄凉和伤感。

嫦娥无奈,只能用温柔的光抚慰受伤者。那晚的月亮比哪天都大,都亮,“中秋月亮分外明”。

该是“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的好日子,居然没顾得上望她一眼!——也好,省了再添一份忧伤,再增一份悲怆,再加一份凄凉和伤感。

温柔的月亮不分人种,不问政治,不看种族,不论文化,不因信仰,不囿地位,还不管你是不是正在被批判斗争之中,把美丽和温存给了每一个人。

怎能不看她一眼呢?哪怕再添一份忧伤,再增一份悲怆,再加一份凄凉和伤感,也该看她一眼的啊!

几位同学去接受“改造”,再见面时已过不惑之年,“等闲白了少年头”,只留下了“空悲切”!

有的同学一离开荒漠处便远涉重洋,再难见面了。还有同学回校“平反”时,名单中竟没他的名字,说是弄错了。能一个“错”字了得?“笑问学府老爷曰:‘右派’二字怎书来?”

再见面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大概只好以打趣代替慰问:“哈,国家总理也曾戴过这号帽子的!”

更可以宽慰他们:“中华民族传统‘尚右非左’‘朝廷以右为尊’降职称为‘左迁’,骂胡说八道者‘左言’,斥不光明正大者‘旁门左道’‘执左道以乱政’,世家大族称‘右族’,大学又叫‘右学’”。

老同学:别难过,莫悲伤,“右学”里的“右派”可是大学生中的尖子,没谁能“出其右”。

据说是法国议会惹的祸。激进的人坐了左边,守旧的人坐在右边,弄出“左右”之说,本无贵贱之分,标识而已。“洋为中用”时竟弄拧了,把“右”当成了不光彩不地道者的称呼。

近年,一超市举办《中秋之夜接吻大赛》。有许多人凑热闹。有诗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去凑热闹的人一定是没经历过“沧海”“巫山”之人,经过那个心惊肉跳的中秋夜后,再激动人心的中秋夜也淡泊了,月亮再大,再皎洁,再辉煌,“从此无心恋良夜,任它明月下西楼”。

感触之余突发奇思,那个晚上离开庄严肃穆的批斗会后,如果突然记起是个中秋夜,已经有了相好的同学,如果又不像我那般木讷,看美丽温存的月亮后,会不会,或者是敢不敢在月光下,躲在树影花丛中,哪怕是几分钟的亲热一下?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8-9-1 13:44:36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比较细腻的文字,
注意文章的排版。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帮您修改了文章的排版,问候快乐!at:2008年09月01日 中午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