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论学习柴立中

发表于-2008年08月29日 上午11:52评论-1条

人一生下地,不管愿不愿意,就得学习。

婴儿坠地,哇哇啼哭,实在是耳听音声,目迷五色,身触寒冷,鼻嗅臭味,打破了他在子[gong]里的安逸所致。有人借以为是人生苦恼的明证,似是而实非,不如说是他对学习的恐惧。长大了,我们知道知识是“长到老,学不了”的,知道学习的过程特别漫长难耐,有“除了读书之外,没有百日之功”,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说法。生活,迫使我们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得不断向身外吸收新信息、新知识,人如同一架收音机,从生到死,都在吸收知识信号。“生无所息”,“活到老,学到老”,可以说,学习是我们生命存在的唯一方式!

学习的作用,是使人觉悟。《说文解字》上说:“学,觉悟也。”人生而蒙昧,只有通过学习,才会获得知识,使人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文明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学习首先让我们具有自知之明,获得对人生世相的“觉解”,做成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所以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学有余力,方可以教人,自觉然后觉他,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常人,不能舍身饲虎,做“觉他”的佛陀,至少也可以因为有自知之明,做一个生活的智者,一个有情趣的活人。

学习是文明人的表征。仅凭着五官吸收的信息,我们只如底等动物般有感觉,但不能有理性。学习,特别是主动追求知识的学习,是使人脱弃愚昧,走向文明的必由之路。孙星衍《孔子集语》引《尚书大传略说》云:“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饬。不饬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饬也;近而逾明者,学也。譬之如淤邪,水潦集焉,菅蒲生焉,从上观之,谁知其非源水也?”

人要想自立自强,舍学习别无他途。孔子说:“可与言终日而不倦者,其惟学乎:其身体不足观也,勇力不足惮也,族姓不足称也,宗祖不足道也,而可以闻于四方而昭于诸侯者,其惟学乎!”(《韩诗外传》六)用今天的话说,是你长得漂亮,是父母给的,不算你自己本事;家庭富有,官高权重,是你爹妈的,也不是你自己本事,只有学习到知识,才能真正让你扬名立万,成为有价值的人。

学习需要对所学的知识对象葆有敬爱之心。

敬是觉得知识对象的重要,爱是对知识对象的喜“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乐”)。感着所学对我们人生意义的的重要,又乐于做它,还有什么学不成的呢。有敬、爱之心,“惟弈秋之为听”,才能专心致志,学成国手。所以古今中外的学者,都有着尊师重道的精神。师本人未必值得尊重,但他所代表的知识,是必须要敬而且爱的,因而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我更爱真理”的话就成了千古不易的名言。

学习还需要具备平静的心胸。

激流不能照物,静水方涵倒影。心心念着成功,想着利害,则不能静心投入,专心致志,爱可有而敬不虔,必致劳而无功。此外,心平气和,学与思都才能中肯、客观,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象,学到真正的知识。

好学体现了学习者开放、进取的心胸。

秉着谦敬平和的心态,不自满自大,面对大千世界的一切信息,不断吸收消化,如禾苗之于水分阳光,终于长成参天大树。孔子在《论语》里开篇就感叹说:“每天都在吸收新东西,又把所学融化在实践中指导生活,使得我们所过的每一分钟都充满意义,人啊,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古今中外哲人们指点愚迷的高招,无非是“劝学”。比如荀况的《荀子》、赫西俄德的《神谱》,扬雄的《法言》,教人“学不可以已”。师旷说:“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刘向《说苑》)就连崇尚真朴的道家,也要说“为学,日益”。终身学习,使我们的知识如有源之水,滔滔不绝。

“学习”一词,今天是一个,古代则是两个。“学”是“觉悟也”,“习”是“数飞也”(《说文》)。与“习”相对,“学”强调的是知识的获取;“习”强调的是知识的运用,如雏鹰离巢,练习它的翅膀一般。换种说法,学是学理论,习是亲历练。二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朱子说:读书须把所学体贴到自家身上来,方有味。无“习”,“学”徒作空头支票;无“学”,“习”沦为本能习惯。“学而时习之”,方能体用兼赅,做成事业。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不应该把学习当作谋生的敲门砖,不应该把学习当作发家的摇钱树。学习可以使你的脸永葆朱颜,学习可以让你的心永远年轻,而那些个生活的阴影,也会在你智慧的双眸注视下,化为飞灰!

2008年8月29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柴立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书可多读,饭可多吃,学习的途径非书本一道。

文章评论共[1]个
草木蓝心-评论

明道理,长见识。学习带来快乐,带来心境的平静。然一直无功利之心,带虔敬的心学习,却是很难,看看学生就知道了。at:2008年09月01日 上午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