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很多人都会这样说残疾人: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可是为你打开了另一扇门。门外有五彩斑斓的世界,门外可以让你呼吸到清新的空气,门外可以让你品味更多姿多彩的人生,可是在你推的时段才知道这扇门有多沉重,在门外的一切给你带来欢乐的同时,你必须承受它给你带来的痛苦,于是,意志坚强的人适应了门外的生活,那些意志薄弱的,很快就回到了门里面。。。。。。
昨晚,我走入残疾人论坛的脑瘫人板块,一直在翻地砖,我起初进去,只是想看看有没有关于治疗和康复内容的帖子,因为出生时核黄疸没有处理好,我也步入脑瘫患者的行列,有时候,我很纳闷,千分之三点二五,多小的一个概率,我怎么就中头彩了呢,要是哪天去买彩票,是不是也能中五百万呢?
其实我算是幸运的,因为我的症状并不严重,我能走能跑,能说会道,只不过是面部表情和平衡感有点问题,有一次因为肩膀落枕,去做针灸,那医生也说,脑瘫能恢复到我这个程度,应该满足了。
满足?理论上应该是,实际呢?幼时不知愁滋味,长大了越来越觉得自己与常人的不同,也就越来越不甘心目前的处境,常常自问,自己怎么会混到这个份上呢,是因为这个病?这个病能怪谁?怪我妈早产或是怪那个对我疏忽的医生?怪谁都没用,很明显。
我不甘心,就是因为不甘心,我才会去翻帖子,才会去想用什么方法才能让自己真正痊愈,虽然以我的学识范畴来说,心里早已经否决了那个“治愈”的梦,不过,都说是梦了,想想总可以吧。
我翻了好多张帖子,一张一张地看,看了两个时,把一开始的“目的”全忘了,更多地去翻一些“自传”类型的,虽然那些“自传”更多地在表述一种励志精神,但是期间的“过程”真是血泪斑斑。因为是同类人,所以有些帖子让我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多脑瘫朋友在诉说自己求学的苦难,这让我想起当初我妈带我去学校报名时的情景,那个班主任死活不肯收我,让我转去特教学校,我妈很坚持地说,即使做旁听生,也要在这里读,然后我就一直读下去了,从小学一直到大学。
还看到一个网友说“上学真是一种炼狱”,其实这不是指身体上的痛苦,而是精神上的。曾经有人看到我做事儿,很关切地问我,你很累吧。我回答,是你看着累,其实我一点都不累,因为我习惯了。那个人问出这句话,应该是出于关心,可在我看来,那是一种善意的歧视。善意的歧视令人尴尬,那么恶意的呢?一个叫陈媛的脑瘫女孩在她的帖子里叙述了她从上学到退学的故事,我读着读着,眼泪就下来了,全身被一股莫名的悲凉笼罩着,那种歧视是来自老师的、同学的、社会的,她的经历让我感到切肤之痛,让我突然想起小学时被调皮男生欺侮的岁月,当然,我比她幸运,因为老师和其它同学还是对我很好的,小学一年级时,我走路还不稳当,有两个女同学天天负责送我回家。
“为什么我不是真的痴呆,为什么我还有感觉。”这是陈嫒退学时的呐喊,曾几何时,我心里也这样喊过,哦,我想起来了,那是在求职屡屡受挫和一段网恋见光死之后。
陈媛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一边撞墙一边歇斯底里,那是一种控诉,与其说是对命运的,不如说是对这个社会的。
一个脑瘫儿的妈妈在帖子里说,沿海地区还好,内地就更不行了,她带着女儿去内地看病,有很多人,就当看耍猴的一样看她的女儿。一个网友是这样调侃自己的:我出去就是99%的回头率,1%的那个是盲人。我觉得她说得不对,应该是200%的回头率,有人会看一遍再看一遍的,美女也许求之不得,但我们真的不需要。认识一个聋哑女孩,她说,她一和同伴打手语,旁边就有很多人在看,也许他们是好奇吧,但是很讨厌。还有一次,我碰到一个小伙子还买东西,真的是帅小伙一个,但是我发现他的一只手是残缺的,很刻意地用一块毛巾包裹着残缺部位,我不忍多看,因为我知道,多看一眼就是对他的伤害。
在日益文明的今天,残疾人越来越到社会的关爱,但是关爱并不是让一个座位或者给予经济上的帮助,也许我们要的关爱,就是请你少“关注”我们一点,或者把我们当成和你们一样的“人”来对待,少一点好奇心,这点,我很感谢我周围的同学和朋友,他们一直这样对我。也许我们太过敏感和脆弱,但是,易地而处,你会怎么样呢?
残奥会马上就要开幕了,希望这不仅仅是一届运动会,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全文完-
▷ 进入瓜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