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心到就好lantao

发表于-2008年09月02日 上午10:18评论-3条

又到中秋了。前十几天,就有朋友在qq上给我发送了祝福网页,看着网页里的祝福,听着钢琴曲,想象着朋友在制作这个网页时的心情,觉得,如果一定要一个定义的话,那么,也就这时候确切感受到了中秋的气息——人在异地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期待。

传统节日加上法定假日,我们的节假日可不老少了。可不知为什么,好像对节日从来都是无所谓、没感觉的。

就拿春节来说吧。从小到如今,感觉形式内容就几乎没变过:从老早开始,就该打扫卫生了,然后盘算着添置日用品,买新衣服,采购食品,忙到除夕夜,又要受累着烧上一桌子注定要剩好多的菜。最后无非是吃上一餐。然后从初一开始,没完没了地登门拜年、接受别人的拜年;请别人吃饭、被别人请着吃饭……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上班一族感慨着说这放假七天,其实比上班还累。

也因此,这样的假日在我心里激不起一点兴奋和向往,甚至有点畏之如虎。本来过节应该是快乐的,可偏偏我们什么形式都顾及到了,惟独最后,只剩下了累,而真正本质的快乐心情却被湮没了。

记得有这样的文章,把中国传统的春节和西方传统的圣诞节加以比较,而结果是很多人明显的取向却是喜欢圣诞节。原因并不是人们想象的什么中国文化的衰落,而是因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当中有许多的“不得不”,因为这许多的“不得不”让人觉得累——家是不得不回的,哪怕是在异地;饭是不得不吃的,哪怕天天都可能喝醉;年是不得不拜的,哪怕是登自己并不喜欢的上司之门;红包是不得不给的,哪怕自己因此亏空……说是假期,其实时间排得满满的,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怎么可能不比上班还累呢?

而圣诞节呢?因为不是中国的传统,所以就没有了那么多的规矩。你可以吃,可以不吃;可以玩,可以不玩;可以找上几个人正经地把这当作一个节日来过,也可以一个人在房间里睡觉,完全就当没这回事。也许正因为其中的随性所至、轻松自在,在不经意间,它被接受并被喜爱了。

我是喜欢这样的随性所至的,一旦有什么形式被固定下来,一成不变地传承下去,并且没有弹性的余地,这样的形式我是会害怕的。本来嘛,节假日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让人轻松快乐,如果心役于形,最后居然觉得这个假日过得疲劳不堪,那么这样的节日岂不是失去了它的根本意义?

也因为此,我对过节的概念很淡漠。春节,我也不见得比平常多吃了什么、或是多喝了什么;五一国庆黄金周,我更不会到那天挤地挤、车挤船挤、吃挤住挤玩挤的景区去凑热闹;端午节,我不见得吃粽子;而中秋,更不会吃月饼。甚至想着,既然这么累,取消这些节日或者都不放假不就完了?就像有专家提议的那样,干脆取消黄金周。本来,节日的根本在于轻松快乐,而它的意义在于文化氛围。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理解有误,总觉得我们的节日过到最后,好像就剩吃了——要吃得好、吃得过瘾、吃得排场、吃得有面子、吃得有气派……最后,就不得不吃得累了。

这个中秋我照例没有吃月饼的打算,但看到网页里的内容,却想,如果有一天我走过街上,有人这么对我推销月饼:浪漫做皮、温馨做馅、幸福做蛋王,那么我真会买几个品尝的。这样的月饼谁会拒绝呢?

其实,节日怎么过,形式都在其次,若干年过后,谁还会记得这个中秋我们吃了哪道菜?谁又会记得为了这个中秋我们破费了多少钱?几十年如一日般的没有变化,我敢肯定,这些形式我可能扭脸就忘,但,这个中秋,一个朋友发送给我的网页,连同他的祝福,我可能会记一辈子。

我想,这才是节日的根本,也是文化的魅力吧。其实,节日怎么过,是很个人的事,快乐就好、有意义就好、难忘就好。不见得非得有那么多规矩,非得有那么多“不得不”做的事。说穿了,心到就好!

再进一步,如果心到了,每天都是节日——像春节般喜庆;像元宵般热闹;像情人节般浪漫;像国庆般红火;像中秋般充满温馨甜蜜的思念……

是的,心到就好!

2007-9-25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lantao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诗情划意点评:

只要心到,其实比什么礼物都要重!

文章评论共[3]个
诗情划意-评论

问好作者!审核有点仓促,因为下午要改版,见谅!at:2008年09月02日 上午11:23

lantao-回复谢谢点评! at:2008年09月06日 下午5:12

lantao-评论

谢谢电评!握手!at:2008年09月06日 下午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