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武汉深入骨子的粗俗陈雨轩

发表于-2008年09月02日 上午10:38评论-5条

一个城市的品位多少与文化有关。而散落在城市角落时的小书店则是城市文化的外在表征。

我喜欢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掏书,不是在新华书店,而是不起眼角落里的小店,北京、厦门、广州、杭州、长沙都有很专业的社科书店,让人对这些城市肃然起敬。

十年前武汉也有星罗棋布的书店,可一家家全都垮掉了。今天到广埠屯邗江古籍书店,只有一两个读者,生意冷清得很。这家书店在汉口图书大世界有过点,但支撑不下去了。过了一会,碰到了张思齐老师,和他聊了聊,感叹武汉的人文氛围太差了。有一次上孔夫子旧书网查书,发现好多古籍武汉没有,而杭州、济南、成都等地却大量有售。营业员在一旁插话说,谁叫武汉是个市民城市。

突然想起,前几年武汉新华书店打出“营造书香社会”的口号,但在极端功利和浮躁的市民们看来,这口号太书呆子气了一点吧。在这个商业城市里,人并不需要满腹诗书的,只要有韦小宝的机灵就行了。

接着去天圈,发现天圈大多数书成了通俗杂志,花花绿绿的封面,还有《知音》、《特别关注》等大路货,这些东西与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萨义德的《文化与帝国主义》放在一起,感觉如同一个俗艳的三陪女穿着一袭古代仕女的装束,说不出的别扭。我打趣老板,说是转型了,老板一脸苦笑,说了三个字,没办法。

我不知道该怎么描述这座城市,太没品位太没格调,粗俗得足以让一个稍有雅意的文人血压升高,或者干脆跳楼,比如徐迟就这么干了。我真不知道湖北作协的那些作家们怎么能天天在这个恶俗不堪的城市里而不神经崩溃,还有大篇大篇的作品产出。

徐迟也许是感觉到了一个伟大的阅读的时代的终结,也许再也无法面对失却人文熏陶的众生。如果老先生有幸生活到现在,看到精神加速贫困、以恶心为时尚的故乡,不知会作如何感想。

反正武汉活着令人憋气。这憋气主要是恶俗当道,武汉文化有三大俗,其一是《楚天都市报》这种毫无格调的小报满街飞,扁担、民工、洗头妹人手一份,其二是经视的蔡一、阿星脑大肠肥,看得直起鸡皮疙瘩,阿星靠在歌厅讲黄色笑话出名,这样的人上电视,心里象玻璃划过水泥般发毛,湖北电视台又把童辉请去上节目,三教九流,整个不上台面,其三《知音》倒成了湖北文化产业的楷模了,不气死文化人不行。

作为精神标杆的小书店一家家倒闭了,武汉成了书商的滑铁卢,那曾经发出一束束温暖光线的小店消失了,变成了一家家服装店或小吃馆。剩下的几家,也改卖易中天、于丹、郭敬明的书籍。连武大对面的三联也是不断萎缩,很少能看到好书了。集成旧书店倒有不少,但想起那个秃头的老板,他的奸诈令读者不寒而栗,一本50年代时价1毛的书他可以卖到100元。整个头脑只剩钱了,这样的老板,和他多谈无益。

或许这真不是需要阅读的时代,或许武汉就是座骨子里粗俗的城市。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陈雨轩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指尖如水点评:

语言犀利,针砭时弊,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价值。

文章评论共[5]个
指尖如水-评论

问候作者!at:2008年09月02日 上午11:23

陈歌-评论

  武汉的人文氛围确实是差,虽然我就是武汉人,但我不得不无奈的承认这一点。期待你的新作。at:2008年09月02日 上午11:37

尘埃无痕-评论

观点片面!at:2008年09月06日 早上8:43

曾经沧海的海-评论

读书看报难道不是阅读?难道看古籍就算是阅读了吗?不知道作者所指的阅读是什么......at:2008年09月06日 中午2:32

汉江鱼-评论

天下都一样,不光是武汉市,现在没人读书,白天挣钱,晚上看电视,打麻将,吃火锅,泡小姐,读书只有少数的呆子。at:2008年09月09日 中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