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惟“大人”难养带雨的云

发表于-2008年09月08日 早上9:26评论-0条

惟“大人”难养

孔子说:“惟女子与小人难养”。女子与小人是指什么人呢?有人回答说:“不就说的女人嘛!”

如此解释难免使人觉得孔子居然也“性别歧视”,可又觉得既然是圣人,就不该性别歧视。

又有解释说:“‘女子’是‘女’与‘子’的双性称,包括‘女’与‘子’,并不含性别歧视;‘小人’是指小孩,所以孔子并不存在性别歧视。”有人不同意这样解释。于是,“惟女子与小人难养”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我以为,孔子说的“女子”与“小人”就是女子和小人;不是什么“女”与“子”,更和“小孩”无关。

一次卫灵公请孔子去卫国作教化工作,卫灵公与他妻子乘銮舆在孔子前面,孔子居后;他们夫妻坐在銮舆上洋洋得意、趾高气扬,路过闹市时好不威风与快活。

孔子这才发现,卫灵公并不是为了请他去作教化工作,而是借机在车水马龙的喧嚣声中,摆谱摆脸面,炫耀自己。于是孔子离开了卫国,并发出一声长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的后续语“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意思是说,亲近了,他们便自鸣得意,满心欢喜,忘乎其所以;疏远了,他们便又满腹牢骚,满心不高兴。

明明白白,孔子说的“女子与小人”是指卫灵公和他的妻子这样一类人,并非指一般的女子,更和小孩无关,其所指的“小人”既包括男人,也包括女人,并不直接和性别“挂钩”。

忽生一“标新立异”的念头,不说女子、小人,改头换面说说“大人难养”的话题。因为,即便是“女子难养”,也不是平常之辈的女子“难养”,而是女中之“大人”与权贵,如同灵公之妻这样的“官太太”难养。

“大人”难养也是得“养”的。对于“大人”,绝对是不能辞退,不能解聘,不能除名,不能炒鱿鱼;绝对不能,再“难养”也得养着他们。谁敢说不养他们,他们还不养你呢。得尊重他们,诚诚恳恳、毕恭毕敬的把他们当成爷一样“养”着。

关心百姓、一心为公的大人,当然应该尊敬他们,恭恭敬敬的“养”他们,百姓是非常乐意养他们的。

百姓不乐意尊敬的,是那些“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一类的大人,那些“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的假大人;那些没有本事而又不负责任混日子的人。那些“生来不爱多读书,只把黄金买文凭”的人,如此之人,凭什么要人家尊敬嘛!

孟子教导百姓:“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藐之!孟子不抹稀泥,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孟子说的就是那些假大人,那些趾高气扬,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白白享用百姓血汗钱,对国家法律肆无忌惮的人。大家都来听孟子的话——“藐之”!

假大人对百姓不仅仅摆架子,百姓有点儿错还死死揪住不放,无所不用其极。俗话说得好,“得饶人时且饶人”,他们却偏偏不肯饶过百姓,小葱当成大象,“闪电霹雳”“雷霆万钧”之势对付。对自己的福晋,阿哥,格格,驸马和哥们、姐们,则大象化成芝麻,“春风吹拂”“和风细雨”“隔靴搔痒”之。

一浑浑噩噩的父亲,要求儿子努力上进。儿子嘟哝道:“你自己呢?”巍巍然的父亲大人语塞,瞠目而结舌,只好把架子一端,脸色一沉,眉毛一皱,脖子一骜,眼睛一瞪:“大人的事不要小人管”。生活中有许多如此“大人的事不要小人管”的例子。

我走出家门又走出校门后,曾随一“大人”外出。我事事随其意,处处循其规、蹈其矩,样样惟命是听、俯仰由人;就差没“奴才见主人,百依百顺”,所以便有一件事没让他顺心,于是他骤然变色。

那是个夏日,每到一处他要下河。我不习水性,还不习惯当众只穿条裤衩,所以只能耐心的在岸边守候“大人”,等待“贵妃沐浴”。

不料半月后“大人”突然发难,在大会上偏偏就批评我每到一地“首先要下河”。才踏入社会,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压根儿没料到世间有如此颠倒是非,“猪八戒倒打一耙”的玩意儿。

因为过分吃惊和意外,我一时间竟然瞠目结舌无言以对。这是第一次遇上这等“大人”,印象颇深,令人没齿难忘。

俄罗斯影片《镜子》有一鲜活的“大人”,一个局长“大人”。他爱绷脸,眼睛嘴巴眉毛几乎纹丝不动。只有每每早出晚归时对着镜子,才会眉毛飞扬,嘴角微翘,眼睛发光。妻子儿女和佣人个个如同老鼠见了猫,不敢吭气,龟缩在门背后偷眼瞧。

一天,“大人”回家后竟然不照镜子,眉舒目展,笑意盈盈,还热情的和家人打招呼。家人愣了。原来是官人退位了。几天后大人又忽然一脸冰霜,为什么?复职了,重新登上局长宝座。

听说有位一威风凛凛的军界高官,“9?13”后忽然一反常态、唯唯诺诺,“见人必呼首长,进门必喊报告”。

杂文家们说,“杂文是种爱”“杂文离心灵最近”“杂文喜欢与人亲近”。听过一些“大人难养”的故事,“八十岁学鼓手”且择其中一二,试学学用杂文与“大人”亲之、近之,也爱之。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