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行在成昆线(十五)杰中

发表于-2008年09月17日 早上9:39评论-0条

参观了杜甫草堂、文殊院、青羊。我与次日,来到望江楼公园。望江楼公园,位于成都市东南角的锦江南岸。锦江岸边,杨柳依依;园内,翠竹浓荫。公园占地十二万平方米。大部分地面被竹林覆盖,是国内名竹荟萃之地。因此被称为“竹子公园”,“锦城竹园”。

这望江楼公园的主要建筑,是为纪念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而建。薛涛字洪度,长安人。她的诗大多带有哀伤之情,反映了她凄凉的身世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可惜薛涛的诗大多散失,清代编纂的《全唐诗》中,只有有她的诗八十八首。薛涛一生爱竹,常以竹子“苍苍劲节奇”,“虚心能自持”的美德来激励自己。所以,后人在园内遍植竹子,以表示对薛涛的敬意与怀念。

园中的望江楼,本名“崇丽阁”。取晋人左思《蜀都赋》中的名句,“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之意。因楼身位于锦江边,故名“望江楼”。另有濯锦楼,略似船形。楼呈船形,据说是为纪念薛涛,在船上为密友元稹送行时的依依异别之情。还有位于崇丽阁东侧的吟诗楼,依据薛涛晚年在其居住地碧鸡坊,建有吟诗楼而创建。其侧的枇杷门巷,是根据诗人王建赠薛涛诗中的“枇杷花里闭门居”之意而建的。由此可见,能与薛涛好朋结友的人,可不是泛泛之辈。而那时的女子,可与男士为友,这也冲破了当时封建观念的束缚。薛涛也可真正称得上,女中大丈夫了。

这公园内的竹子,品种有150余种之多。不仅有四川产各类名竹,还引进有中国南方各省及日本、东南亚一带所产稀有竹子。主要品种有人面竹、佛肚竹、方竹、鸡爪竹、紫竹、毛竹、绵竹、胡琴竹、麦竹、实心竹等。人们大都知道竹,可要分门别类,叫出它的名来,也真能让人为难。可到了这儿,你也许就知道了几种竹的名了。

今天的公园内,波光楼影,亭阁争辉;翠竹林立,郁郁葱葱。园内有一对联:“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月,要一部分工部草堂”,是对望江楼公园的赞美与评价。

说到薛涛,也就让我们想到了她的好友王建。王建墓即永陵,坐落于成都市中区,繁华大街抚琴东路。这墓,为五代时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王建是唐末五代时期,封建统治者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忠君、勤政、谋勇兼备;尊重人才、知人善任;能容纳直言、廉恭俭素;仁爱士卒、劝课农桑发展生产,政绩卓著。在王建励精图治之下,前蜀国成为当时社会最稳定,国力最强的国家。都城成都,亦成为当时中国最繁华的西南大都市。

王建墓曾经被盗,但仅存的无法盗走的陵墓建筑和精湛的石刻艺术以及文物,仍可算得上是陵宫艺术之精品。墓封土高15米,直径80米,周长225米。气势胜过刘备的“惠陵”。墓内有14道双重石券砌成,分前、中、后三室,全长23.6米。中室放置着王建棺椁,还有棺床。东、南、西三面刻有图案。图案中的十二力士雕像,他们抬扶着棺座,造型奇特,无一雷同。棺座东、南、西三面的24个乐伎浮雕,以不同姿态,手持汉族的笙、筝、排箫、笛和自少数民族地区传入的铜拨、琵琶等乐器,人物栩栩如生。这是研究隋唐五代音乐史的珍贵文物,是少见的唐代艺术珍品,也颇受国内外专家关注。后室放置御床,正面有双龙戏珠浮雕,左右是狮兽浮雕。床上则是王建的坐像,神态肃穆。整个建筑气魄雄伟,装饰华丽精美。

此外,永陵博物馆(王建墓)附设的园林环境优雅、鸟语花香。陵墓墓室、文物展览每日对中外游人开放。博物馆内设有茶园,是成都最负盛名的品茶胜地。

同望江楼公园一样引人关注的,还有百花潭公园。百花潭公园,位于成都市区浣花溪南岸。它与青羊宫、杜甫草堂相邻。占地约135亩。公园内,主要以盆景为主。在植树配置上,突出四川特色,其中尤其是以兰花盆景享有盛名。

百花潭的前身是成都动物园。1971年动物园搬出市区,将旧址改建成名副其实的百花潭公园。公园内主要由磊园、白花园、慧园、西苑、国香园、盆景园等组成。其布局各具特色,非常巧妙。公园内有一株唐代银杏桩头,是1986年从刚受地震灾害的汶川县,旋口白花乡“胜因寺”遗址迁入的。还有两株罗汉松,系宋代栽植,由名山县观音堂移植而来。国香园内,陈列有50余个品种的兰草,已近万盆。就此,也可以称之为一个“兰草王国”。 

百花潭公园,坐落在成都市区的浣花溪南岸 。公园占地4万平方米,北大门是一座跨越锦江的廊桥,古朴典雅。园内布置有十多个景区,其中的盆景区,花墙相套,园中有园,有“透、漏、空”的风格。这里陈列的近千盆山水、树桩盆景中,以沙碛石和桩头最具特色,突出了剑南派盆景“古朴秀雅、苍劲健茂”的艺术风格。国香园内,展出各类名贵兰草上万株。取“气压群劳,香冠一国”之意。此外,园内还有百花园、木棵园、鸟鱼廊、西苑、石肪等园景,各有情趣;巴金慧园、仿九寨沟的大型瀑布也别具一格。匠心独运。

望江楼公园,那锦江南岸杨柳依依,翠竹浓荫,展示了薛涛的诗韵。王建墓,凸显了唐末五代成都的繁华,蜀国的强盛。百花潭公园,不仅万株兰草香冠一国;更留下了汶川旋口的古树,让人铭记特大地震的灾难。睹物思人。愿这汶川古树,枝繁叶茂,庇护走出灾难的家乡人民,过上更幸福美满的生活,向着和谐的小康奋进!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杰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季锋点评:

叙述详尽,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