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村来了放映员
作者: 秋天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刚吹响,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人们的思维也像雨后春笋一样越长越旺。新奇、迷茫、冲动的欲望充斥着大家的思想。烫发头、喇叭裤、花衬衫引得街上的老大爷、老大妈一个劲的直嘟囔:这世道咋就变了样。
这天,关山村破天荒的来了电影放映员,要给乡亲们文化下乡,按上边的指示说是丰富文化生活,解放封建思想,引领时代新潮流。可关山村的老百姓可顾不了这么多新鲜名词。村支书刘大锤将放映员小张请到自家炕头上,按照当时最好的条件:大前门香烟、二锅头烧酒、山鸡炖蘑菇等好烟、好酒、好菜统统摆上。酒足饭饱之后,小张剔着牙来着关山村的打谷场上,因为那是关山村最大的活动广场,也是今晚为乡亲们放映电影的地方。
听说关山村要放电影,十里八乡淳朴的乡亲们早就吃罢晚饭坐在打谷场上,自行车、地板车、长条板凳尽可能的占据了有利地形。在关山村有亲戚的早就派人进行了通知,打谷场上一片呼爹娘、叫儿女的声音。比过年、比赶集还要热闹,因为这是包括关山村在内十里八乡“大闰女上轿头一回”放电影。连村里八十多岁的老拴爷都说:“活这么大岁数了,没见过关山村这么喜庆过。”
“甭喳喳了,老少爷们,大家伙别吭声中不中?听我说两句啊!”大家知道,这是关山村支书刘大锤的声音。
“这个、这个……”引得乡亲们哄堂大笑,大家伙明白刘大锤正式发表讲话了。刘大锤虽然也算场面人,但他有口吃的毛病,常被关山村的老娘们、小媳妇弄得下不来台。大姑娘却没有跟他开玩笑的,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嫁人不好意思,而是觉得自己都是一个村的,给刘大锤不是叫爷就是喊叔的,差着辈份呢,再说风俗也不允许。
“快甭这个那个的了,有话快说,有屁早放,别孔老二的老脸纹皱皱的,欺负老娘没文化咋的。”接着一阵爽朗的笑声划破了山村的星空。”这是关山村寡妇宋翠娥的声音。宋翠娥年轻的时候可是关山村附近十里八乡的大美人,男人是个煤矿工人,结婚才三天就死于一次旷难事故。据说,宋翠娥结婚前曾和刘大锤好过。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只要宋翠娥一说话,刘大锤肚里就没有词了。
“张技术员,放吧。”刘大锤说。电影开始放映了,打谷场上安静了许多,只有老汉抽旱烟和娘们小孩吃花生、嗑瓜子的声音。
放着、放着,寡妇宋翠娥凄惨地叫了一声,就冲向电影背面。怎么回事……电影放映员小张吓坏了赶忙跑过去。“张技术员,我求求你,我想看看他的脸”。
原来电影的故事情节是一个煤矿工人为了救助工友,被埋在了地下,留给大家的只有他俯卧的背影,宋寡妇的认为冲到电影背面就可以看到像他丈夫一样的煤矿工人的脸。
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后,小张长嘘了一口气,放了很多场电影,头一次感觉像打翻了五味瓶,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打谷场上鸦雀无声,小张借着放映机的灯光分明看到了老拴爷、刘大锤等老少爷们的脸上泪水在恣意的纵横。
-全文完-
▷ 进入秋天的故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