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常用好与坏来评价一个人,记得小时候看电视的时候,总喜欢问爸爸妈妈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继而便会带着崇敬或鄙夷的心态去看待他们。电视中的好人也往往是集真善美于一身,坏人则是假丑恶的代言,好的彻底也坏的彻底。
长大了,渐渐明白,这世上绝对的好人和绝对的坏人几乎没有,而最多是处于坏人和好人之间的第三种人,这些人即有他的可爱之处也有他的可恨之处。
坐在公交车,突然上来老弱病残孕其中的一种人,这时我想很多人都会处于让座或不让座的矛盾中,“请将座位让给老弱病残孕及怀报婴幼儿的乘客,我们向您表示感谢……”,广播一遍遍的对人们进行着思想道德教育。这时,会有人立马让出座位,也会有人泰然"坐"之,但凡这些人都不属我所说第三种人之内。我认为的第三种人会故意装作看着窗外,等着别人让座,但他内心也不会平静,首先会为他不让座的行为感到羞愧,其次他的确也不想让出座位,这样的坐立不安真是活受罪……这时如果有人让出了座位,他便会暗自窃喜,继而安慰自己不用自责,因为需要帮助的人已经得到了帮助,自己便会心安理得的继续欣赏路边的风景;如果没人让座,他也只得让座,但这绝对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也许还会在心里骂着在座的各位素质太差……
再回过头来看看立马让出座位的和泰然“坐”之的人,前者让座让的心甘情愿、后者坐也会坐得心安理得,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不像第三种人那么累,患得患失。
究其原因,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第三种人存在,主要还是因为缺少爱心还有我们没有换位思考的概念,试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老了、残了或者身怀六甲了,站在拥挤的车厢内,我们会怎么想,对让座者的感激、对持观望态度者的失望和对泰然“坐”之者的绝望。
记得曾看过一篇报道:一位患有绝症的老人在车厢内乞求座位,在长达一个小时的路程中竞无一人让座,老人实在疼痛难忍,蜷缩着坐在车厢内的地板上,后来还是一位离老人最近的中学生给老人让出了宝贵的座位……
看完此份报道,我想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作为身心健康的青年人,能对一个患有绝症的老人熟视无睹?能在近一个小时的路程中若无其事的欣赏路边的美景?如果那位老人是我的父母或亲人你会这样做吗?亦或这个老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会作何感想呢?
写到这我也为我属于第三种人而感到羞愧,虽然我不会对患有绝症的老人熟视无睹,但有时也会报有侥幸的心理能躲则躲、能避则避,总想把让坐的机会让给别人。正因为有这种心态的存在,才会出现患病老人的痛苦的一幕甚至更多幕……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共同努力,克服自私心理,多点换位思考,让第三种人少点,再少一点……
-全文完-
▷ 进入xiaxuanyue0809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