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王勃的情感归宿跳舞的胡杨

发表于-2008年09月25日 晚上11:35评论-1条

王勃的情感归宿

读王勃的《滕王阁序》,总会被其中飞扬的人生追求和涌动的至真情怀所感动。“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个年仅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在那个自由开放的大唐王朝里,把自己的满腔抱负和一生梦想和盘托出。每每读书到此处,便会被昂扬的奋斗之情所牵动。

有人说,一片树叶开始思考,便是欢乐的起步。王勃正是在他怀才不遇的时候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的。

然而,正如他自己所言:“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一个过于外露的青年,因为一篇《檄英王鸡》而被高宗怒逐出府,又因擅杀官奴而差点被诛。其父也因此受牵连而被贬为交趾令。

这便是年少王勃的人生轨迹。

一个王勃的性格,足以代表大唐王朝的自由性格;一个王勃的遭遇,足以证明大唐盛世的另类遭遇。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才子,这样一个年少有为的青年,在不到而立之年便接连受到打击。可想而知,他内心的苦闷该有多沉重。

于是,他想到因为自己的“不慎”而遭遇贬官的父亲,想到人世间父子真情的纯洁与美好,想到亲情的可贵。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是他个人奋斗而不能的情感的全部寄托和归宿。也许,此刻,他只有在父亲那里才能得到些许的安慰,得到人间的真情。

王勃已经开始行动了。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是他真情的流露。父亲大人的教诲,应该是他今后人生去向的明灯。找到情感归宿的他,也很快从刚才的忧虑之中解脱出来。他甚至想象着和父亲相聚时的一种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一种另类的人生快乐。

一篇《滕王阁序》,便是王勃慎重思考人生价值的方程式,也是他找寻情感归宿的重要宣言。他是想以此告诉人们,自己今天的作为并没有丧失他对人生志向的不懈追求。活着,就应该让有限的生命生发灿烂的光辉。享受亲情的快乐,只是在大风浪突起的时候,在那个温情的避风港里做短暂的停留。有了父亲大人的谆谆教诲,有朝一日,他还是要搏击风浪,尽展才华,吐露心声,书写壮美,描绘生活,放声歌唱的。

在王勃的情感探寻中,我们能够品味到一股浓浓的奋斗者自强不息的气息;触摸到勇敢者向上攀登毫不气馁的情怀。

也许,每一位有心的读者,都能听到个体生命价值的最强音演奏的美好生活乐章。

编号:2008-9-25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跳舞的胡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文章评论共[1]个
紫云山人-评论

文字虽不多,分析却透彻。问好作者!at:2008年09月26日 早上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