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放手也是爱
文/谢国渊
曾经有位小学校长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每年新生报名时,校门口都被家长围得水泄不通。因为学校规定家长不得入内,必须由学生自己单独报名。焦虑的家长担心孩子第一次来这么大的学校找不到自己的教室,他们一再恳求门卫让他们进去。可是,校长执意要门卫疏散家长,让他们站在校门外100米外等候。可是,这些家长根本不听劝阻。有的家长不停的解释:“我的孩子太小,自己找不到教室......,”有些家长则愤愤不平:“什么破学校?什么名校?孩子第一次来这么大学校,走丢了怎么办?”有些家长则暴跳如雷:“太不像话了,我要投诉......”。
校长看着这些家长所表现出的种种情绪,不禁感到可笑。他拿起扩音器,心平气和地对家长们说:“新生自己报名是我们这所百年名校的传统。虽然学校很大,但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我们学校还没有出现过哪个孩子找不到自己教室的现象。我相信,今天的孩子也不会打破纪录的。家长们,请你们相信自己;请相信自己的孩子吧!因为我们的孩子是有无限潜能的。放开你们的手,给孩子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好吗?
听了校长的话,家长们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低着头,慢慢地散开了。
我们大多数家长在面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往往是无所适从、一筹莫展,因为太重视自己的孩子了。家长给予孩子太多的爱,从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到读书求学,无不牵手操心。他们把自己的愿望以及未实现的理想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完成这一伟大使命。于是,为了孩子的前程,有的家长托关系找熟人,甚至不惜重金择校、择班、选老师、挑座位......;为了孩子的成才,有的家长不辞劳苦,甚至放弃工作去陪读、陪练、陪熬夜、陪考试......。为孩子的学习,请家教,上特色班......,乐此不彼。
“急孩子之所急,想孩子之所想。”孩子的每一次小测验,每一次大考试,无不牵动着家长的心。考试前为孩子精心准备;考试后,帮助孩子总结经验,分析原因.....事无巨细,事事代劳,孩子成了考试的机器。为了孩子,有些家长绷紧了神经,操碎了心思,真可谓心身疲惫、筋疲力尽,“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他们固执地认为,多给孩子付出,孩子就会幸福。其实,很多事是物极必反的。过多的代劳,过多的干预,往往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更何况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意愿和个性,有自己的喜好和思维。孩子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得不到自由,得不到锻炼;在父母的干预下,孩子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感受,活得不开心、不快乐。一道题目、一次作业、一场考试,孩子都非常紧张,因为稍有不慎,出现差错,就会遭到父母的指责,甚至打骂。他们的思想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长期生活在诚惶诚恐之中。你说,这样的孩子会快乐吗?这样的孩子脸上会露出天真的笑容吗?
我们的家长往往是“望子成龙”心切;或寄予孩子过高的希望,把考上名牌大学当成是唯一出路。
其实,孩子的出息莫过于健康快乐地成长,健康快乐地生活。记得老舍在《艺术与木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作文艺写家,我决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作木匠、瓦匠,或作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我们的父母能不能从中得到一点启发呢?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的父母能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来安排?能不能给孩子一点空间,让他自己前行?能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能不能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能不能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我们可不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前行呢?相信孩子吧,离开了你们,他们同样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因为,放手也是爱。
-全文完-
▷ 进入谢国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