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马褂浮想
传说老佛爷当政年代,一天她精神头特别好,灵机一动,突然决定宫里要赐宴各国使节。于是下旨李鸿章大臣操办,并交代一定要摆出大清的大国气派,决不能丢了大清国的脸面。
李大人不敢怠慢,立即召开军机处大臣密议,大门紧闭,二门幕帘重垂,速速商量如何操办国宴的大事。
各国使节收到请帖后也是一片欢腾和四方忙乱。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理数,怕万一丢失了“咱们洋人”的面子。于是请去遗老教习指点,聚在万国总会馆大厅习宴三天。由中国遗老执教,操练了赴宴的各种礼节、姿式,包括拿筷子的动作,和如何坐相,如何站相,如何行礼,如何猜拳敬酒等全套大清国的赴宴规矩。
临行前,老辣的英国使节突然倡议:大清国规矩特多,为防止挂万漏一,还提醒大家一句。传说有位老王爷亲要亲临陪宴,他一定会紧紧地盯住老王爷的礼数,然后相机行事,请诸位看着我,一举一动照着来,绝对万无一失。黄头发蓝眼睛们异口同声的称赞英联邦使节的老辣和干练,个个连呼ok!
酒宴开头十分顺利。不料酒过三巡,那老王爷不知是因为高兴,因为激动,还是因为年纪大了又喝多了酒,双手竟颤颤巍巍起来,夹着海参鱼翅时,竟把鱼翅抖落进了酒杯里。
那老辣干练的英国使节想,那位遗老竟然忘了教我们这一招,险些在中国人面前丢脸,幸好先和大家打过招呼。于是便一一模仿,颐指气使,领着德、法、意、葡等国使节全把粉丝颤悠悠的抖落进酒杯里去。
说时迟,那时快,王爷看见他们也把鱼翅抖落进酒杯,便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得将两丝鱼翅从两只鼻孔里刺溜一下喷将出来,如同“双龙戏珠”。
“no,no!”诸国使节们吓得大惊失色,站起来立即离席:“我们没有操练过这样的技术,你们的老人还没有教过我们呢!”
李大人回宫后如实禀报,笑得老佛爷前仰后合,大清国没丢脸,倒是洋人出了个大洋相。老佛爷高兴得两片红红的嘴唇一碰:“赏李鸿章黄马褂一件!”
李大人得黄马褂的事不只一次,这次是真是假不得而知。70年代末,我和李大人的孙子曾有过一面之交,其实何止一面,开会时天天见面,但面而未交。所以也不便问是否真有其事。
那年代人人都还心有余悸,问人家的家史岂不给人家添堵。没听说过那时有首顺口溜吗: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生儿打地洞。况且,人家当年兢兢业业,还曾得到一顶“右派帽子”“赏赐”给他,心里已经够心焦的了。这顶帽子也许还和他爷爷的地位有点关系,我如果问他,岂不“哪壶不开提哪壶”。
看过电视剧《喜来乐》的人都知道,得来一件黄马褂是多么荣耀的事。喜来乐得了件黄马褂后,毕恭毕敬地供在神龛上。倒是那个不懂事的徒弟占了许多便宜,他偷出来穿在身上,大摇大摆、耀武扬威,惹来街上行人惊奇而又羡慕的眼光。
这徒弟来到前门大道餐馆,看中甚么便吃甚么,谁也不敢找他要银两,白白的吃,白白的喝。餐馆老板心里好不乐意,却又无可奈何,那黄马褂是代表老佛爷的呵。
那时的老板真没有眼光,以为别人白吃了他的。若能学现在的时髦和新潮,在餐馆的大门口写着:“某某明星歌星来本店就过餐,和经理握过手,说过菜好吃”,大水牌上也写上:“穿黄马褂的某某人曾经上过门,吃得十分满意,津津有味、满嘴流油”,一块大水牌放在大门口,那餐厅一定会非常火爆,挤破店门大发其财了。
电视剧里妒忌喜来乐的御医,听说喜来乐的徒弟把黄马褂穿上街混吃混喝,风风火火地来,说是要“顶礼膜拜”,非要亲眼拜见那件黄马褂,实际上是要找喜来乐的茬。
喜来乐辞谢不成万般无奈,火烧眉毛之际突然灵机一动,寻来块颜色近似的“屁股帘子”,高高举在头顶上,让权贵们远远地对着屁股帘子跪拜了好一阵。
他们看不清楚又不敢近前细看。无可奈何愤愤然而去,喜来乐才一块石头落地。
黄马褂和老佛爷的皇朝早已一同寿终正寝,现在时兴大红花、奖状、证书、奖金、称号,然而这些都远远没黄马褂光彩夺目。
那时还没有惊世骇俗的英雄,要不然,穿上那件黄马褂去欧美和亚非拉各国转一圈,可是比喜来乐的徒弟在前门大街摆谱,要风光百倍千倍万倍,何止是吃得满嘴流油满面红光。
有诗云“事经百年已是旧,到了千年又觉新”。现在人们颇爱旧的、古的、传统的、包括“陈谷子烂芝麻”,比如古宅、老街、旧院等,包括旗袍、礼帽、大褂,包括古董、古币、古画等都越来越吃香,连那些洋皇帝们也爱穿穿中国大褂,津津有味,精气神十足。若哪天黄马褂登上社会舞台,建奇功立大绩者也穿件黄马褂回家,不知家里的老夫人和太太、公子、千金,会有多么的高兴和惊喜。
如果特别优待人家异邦的国家领导人,一人发一件黄马褂给他们带回国去,那些洋领导人的太太小姐们,也定会高兴得三天三夜也睡不着觉的。
-全文完-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