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沧浪之水薄云残雪

发表于-2008年10月05日 上午10:08评论-0条

曾写过关于屈原的文字,那时,就对《渔父》中所载沧浪歌于心戚戚,总想再续一点什么,但终也没能耐下心来,而今,非但要写一篇关于它的文字,而且,还想以此命名,开辟一个新的集子。

其实,沧浪歌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传唱,孔夫子以及孟夫子均提到过,不过其盛名于世,却是因了屈原,自然也就有了不同的解释。

我在《文人的悲歌》中为屈原之死表明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其实,这是人的个性使然,后人的评说只是一己之见。如果屈原生逢今世,又当如何?我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确信的是,我们的周围,也一样不乏郑袖、靳尚、令尹子兰。

屈原是跳了汨罗江的,尽管没有他的尸骸为证。我想,他之流传后世,倒不是因了他政治上的建树,更多的是因了他的文字。是啊,一个人的思想,只有因了文字才能千古流传。

渔父重唱沧浪歌,自有其深意。在我的浮浅的印象中,那渔父定是位高人,而且,跟屈原一样,也是才不世出的那种。只是,少了些屈原的入世思想而已。其实,在老庄道学兴盛的当时,本没什么奇怪的。我们在赞美屈原的同时,是不是从渔父这些隐逸者身上,找出更适合自己的影子?

当然,我知道自己是做不成渔父的了,不知是不是条件不允许,但最终是做不成的了。并不是因为我合了这潮流,而是我不得不融入这社会中了。而今,已不是两千年前的战国,有那么多的山川河流供你一己之口。如今所到之处,凡可能有人的地方定不乏人,没有人的地方已经叫做无人区了。而今天的无人区,可不等同于屈原时代的无人区。没有人妖,却多了些禽兽,让你躲无可躲,更不用说生存了。

所以,我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我活着的这些人中间。即使不开心,也一样装出谄媚的微笑。因为,只有这种笑,才可以有我一席生存之地。做渔父不成,做屈原不能,又有什么法子呢?

沧浪歌,是一种处世的心理,又有一种避世的心态。清与浊,自在人的心中。屈原名平,当然希望处在清平之世,但是可惜,他处于浊世。其实,真正浊者,是他眼中皆浊,于是在别人眼里,他成了拦路虎拌脚石,那结局自是他只能以死明志。明志而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另一角度讲,何者为清何者为浊?本就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且,浊世,不是适合了另一部分人吗?如郑袖,如靳尚,如子兰,还有更多更多。后世中一个并不昏庸的皇帝,也未必养不出一两个贪官来。大家熟知的和大人,还不是乾隆爷这一旷世明君养出来的?可见,凡人,总是喜欢拍马屁的,这是门艺术,是大艺术。屈原没有掌握好这门艺术,以死殉道自是难免的了。

那渔父是明智的,凡明智都含有些消极的成分在内,却是自我保护的无上妙方。与其让自己来改变社会,不如让社会来改变自己。不,也还不是改变,是适应,只有适应了,才有存活下去的希望。

适应,并非同流合污,更不是同仇敌忾。屈原慨叹“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正是因为太过清高了的缘故,所以不能容于世。渔父这个时候长歌,自是希望对屈子有所启发。但一个有着自我见解和主张的人,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改变的。换句我们常用的口语,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处于浊世中的清,才是真正的清白人呐,又何必以死明志呢?

宋儒周敦颐也有句名言:出污泥而不染。人们对这句话的推崇,不在于不染本身,而在于有那样一个前提:出污泥。如果深究的话,就有些问题了。莲花之不染,出污泥是一回事,我们看到的不染,大抵是经过清水过滤了的。到是两千多年前的沧浪歌,更符合人的实际心态。随波逐流虽不足为外人道,但一个真正洞明世事的人,是不是要有点豁达的心胸才能容物呢!毕竟,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刚直不阿固是美德,但如果因此而不容于世,这刚,除了伤害了自己之外,又能获得些什么呢?

世之清与浊,己之缨与足,放开心思来想,其实也是极简单的。社会复杂而简单,人更是如此。人之寿命有短长之分吗?有,不然也不会有夭折与万岁之说,但相距也不太大。所以,活着,好好地活着最为重要。老庄出世思想游荡了几千年,总是为部分人而设的吧!

不管社会什么样子,人,没有相同的人。没有靳尚、子兰,照样还有其它的人让你过得不舒服。既然你不能顺人家,又怎么能强求别人跟自己一样呢?

话当然是这么说,可真正做起来确实有些难。屈原投江,只会成了郑袖们饭后的谈资,他们不会从中汲取什么,即使取了,也已与己无干。好在,对屈原而言,有他的文字在,这也就足够,至少后人这么看。楚王家天下,屈子的这种爱国,实际上就是爱“楚王之家”,并因此而舍弃性命,就更令人扼腕叹息了。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两千年之后的我们,即使不知这歌是怎么唱的,但只看这文字,是不是也有些启示在呢?活着,就要达观一些;屈子投江尚可流芳百世,我等如果存愤愤不平之心投到湾啊沟里的,淹不死闹场笑话,淹死了不止给家人带来悲痛,到了阴曹地府,阎王爷也未必待见呢!

还是留下这口气吧,即使有些不顺心,也还是要活着,而且得好好地活着,把巴不得你倒霉的人气死那才是本事。

沧浪之水,沧浪之水……

清与浊,自在我们心中。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薄云残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古刹昏鸦点评:

文章富含哲理,具有现实意义。
现实中象渔父这样的“隐逸高人”太多,他们都会说这是被污浊的现实给逼的,他们也曾血气方刚仗义直言,但是到处碰壁伤痕累累,等到“醒悟”的那天,坚硬的棱角已被打磨得溜圆,“圆滑世故”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只要不搅浑水不害他人就是顶尖的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