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餐桌边的教育自在天地行

发表于-2008年10月06日 早上9:43评论-0条

就中国的传统而言,一家人还是习惯于坐在一起吃饭。一则可以聊天,大家各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是消息的汇总;二则增进感情联络,互相之间更亲密、更和谐。

其实,餐桌边的学问远不止于此。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大可把餐桌当成课堂,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餐桌边的教育不仅包括礼仪方面,更多的是孩子品格的教育。现代的“天之骄子”,绝大多数都是在父母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的庇护下成长的,经常目中无人,唯我独尊,事事都以我为中心,父辈和爷辈也习惯于以他们为重心,围着他们转。由此而养成大多数孩子自私、浪费,连基本的礼貌都极其贫乏。

一是要养成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不浪费。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各种类型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元素,也各有其用途,补充身体所需热量,各种物质元素共同组合起来,给人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现在很多孩子都有偏食或挑食的毛病,自己喜欢吃的狠不自己一个人吃,或将菜碟放在自己面前。有的孩子浪费特别严重,根本不知这些食物的来之不易,尤其是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更浪费严重。每个人在刚读小学时,就会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每一粒粮食都是通过汗水换来的,都是通过一个较长的过程才成熟的。聚少成多,聚沙成塔。“俭朴”一词自古就有,是久远年代就承传下来的一项道德操守。先人节俭的美德流传到今天的是相当多的,给后人树立了不朽的榜样。有时,看到一些孩子将白白的米饭倒掉,真的感到非常痛心。

二是餐桌边的礼仪,首先要让孩子养成尊重长辈的习惯。如果是一大家人在一起用餐,一定要所有人到齐,才能享用。有的孩子看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马上就吃起来,而且成为独家享用。良好的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二是家长所接收到的信息,在餐桌边可传递给孩子,增长孩子的见识,也培养孩子与父母的合作,消除与大人谈话的局促感,增强独立意识。

三是进行环保教育。凡是丢弃的东西不能乱扔,一定要放在某个指定的位置,同时给孩子讲那些是可再生、可再利用的,哪些东西是有毒的,哪些是垃圾食品,哪些是绿色食品,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生存的环境。

四是在餐桌上,家长可以轻松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特别是在用餐时,家长不可训斥孩子。古代有句话:雷都不打吃饭人。如果孩子在一种很压抑的氛围下用餐,一定会导致消化不良,不利于孩子对营养的吸收;而且在餐桌上,也影响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久之就会引发抑郁症,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此外,用餐前后,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端、端饭菜、摆餐具、收拾桌凳、打扫卫生等,一方面可以减少大人的负担,另一方面培养劳动习惯,让他们懂得父母的辛苦,生活的不易。

其实,教育孩子并非就是正襟危坐,拉一副严肃的面孔,或许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关键是适时的抓住机遇,进行有益的思想疏导。 2008.6.20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自在天地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教育,可行。
文字不错。
值得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