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沙窟访古沧海泛舟

发表于-2008年10月18日 下午3:10评论-1条

10月11日晨,由壶关县城驱车南行三十余里至沙窟村。沙窟,又名牛豆槽,因村西北山岭上有玉皇七佛庙,庙正殿山墙外有一古老的砂石窟(窟内有七尊石雕佛像)而得名。进得村中,村舍阡陌与它村无异,没感到它有何特别之处。但随后对牛家祠堂和玉皇庙的访察改变了我最初对它的印象。该村曾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说明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过。由于庄稼长得很高,故未对遗址进行深入考察。我想,这里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正是炎帝在上党地区活动过的极好佐证。顺便说一下,自古以来,上党地区就是有关炎帝文化传说的密集区,境内保存的炎帝庙、炎帝碑、炎帝活动遗址数不胜数。炎帝带领他的部落在上党地区尝百草,识五谷,兴稼穑,完成了中华民族由游牧文明过渡到农耕文明的伟大壮举。而在上党地区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绝非偶然。进一步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何以有如此气魄?当你了解了上党地区丰富的炎帝文化遗存和山西境内众多的石器时代遗址,就不会感到不可思议了!

让人惬意的是,一进村,便遇到一位对古文化热心的村民愿意给我们引路。几人边走边聊,很快到了牛家祠堂。祠堂坐落于村中一高岗之上,规模宏大,建筑考究。尽管祠堂残破,损坏严重,但堂内梁架上的彩绘仍大面积存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巍峨的庙堂殿宇、精美的雕梁画栋、古朴的石柱扁额……无不在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辉煌,让人遐思无限。祠堂内有暗道通向外面。祠堂解放后曾作过学校。堂内的毛主[xi]画像和黑板仍原样未动。透过历史的云烟,我仿佛看到,祠堂内供奉着牛家列祖列宗的牌位,偌大的香炉轻烟袅袅,牛姓子孙在顶礼膜拜。这里也曾传出小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在那史无前例的文革时期,一些珍贵的文物被作为四旧砸毁……据村民介绍,近年来不断有牛氏后人到此寻根问祖。牛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周朝宋国开国君主微子启系轩辕黄帝三十四世孙,微子十世孙(黄帝四十四世孙)名牛父,“为宋司寇,师败狄长丘,死之,子孙以王父字为氏”,是为牛姓氏始祖。说到牛家祠堂,就和历史上牛氏的发展挂上了钩,有一段动人的传说不得不提。沙窟村西临黄山村,南依油坊河村。古时黄山村曾名白草坡,油坊河叫清水河,沙窟村称牛豆槽。三村鼎立相望,均为“牛”之生存而起名。据说,很早以前沙窟牛氏家族庞大且富裕,先祖在朝官拜丞相(但何人、何朝、何时为相无法考证,我估计应是元代,因为那时正是牛氏发展的鼎盛时期)。

话说牛丞相为官清正,善待乡民。适逢家乡大旱不雨,颗粒无收,百姓贫困交加。为给乡亲减轻赋役,牛丞相欲请皇上亲临壶关视察,但又怕皇上不肯到这贫瘠之地。故编造了一套壶关风光如何美丽的谚语,想骗皇上到家乡。他对皇上说,壶关有个栲栳山,举手就能摸着天,如果要是够不着,肢底垫块半头砖;瓜掌有个小偏桥,桥上有二十四个金拔条;登上风则岭,一眼望风三座城,仙境神池无其极,处处都是好风景;口头塔店巍巍池,南北行头连掌池,石坡安口盘马池,大河桥上杨家池,鹅屋柳泉二土池,南北刁掌小苇池,东西王宅录百池,淙上赛里龙君池,东西归善黄野池,川底禾登四家池,十里七里常家池,辛村土河有天池,打开石门看水池,铜帮铁底燕子池。皇上听后欣然应允,于是,在牛丞相和有关朝臣陪同下起驾壶关。当走到长治南垂村时,皇上有些疲倦,问道:“到了什么地方?”牛丞相答:“已到南垂。”皇上听不明白长治方言。朝臣中一个奸人乘机进馋言:“牛丞相是说皇上‘难回’,要陷害皇上。”皇上问:“何以见得?”那奸人说:“牛丞相说‘难回’,这还不是要害您吗?”皇上顿时起疑,摆驾回朝。然后决定治罪牛丞相,并剿灭九族。牛府人员闻讯,当夜四处逃命。为了以后相认有据,就砸破一口铁锅,各带锅片出走。

朝廷由此忌恨牛氏,把牛豆槽村更名为沙窟村,把白草坡村改为黄山村,清水河改为油坊河,使老牛既没草料吃,更没槽用,也缺清水喝。牛姓人口纷纷外逃。目前,有据可查的有河南省临颖、武陟、汤阴、鄢陵、滑县、密县、林县、安阳、山西沁县、山东定陶等10个县的牛姓都是从沙窟村迁出来的。时间大体为元末明初。

这是当地流传很久的关于牛氏的传说。我窃以为,该传说是真实历史的折射,大致反映了牛氏发展的一段历史。牛丞相倒不见得真有其人,极可能是当时朝廷大员;所编的故事不一定存在,但不知何因牛氏四散迁徙却是历史事实,或许为躲避战乱。譬如,我所听到的故事就有几个版本,有关牛氏十八祖打锅的地点就有四个———河南省汜水县十里亭牛占村(即今荥阳市汜水镇十里堡村)、河南省汜水镇牛口峪岭上(即今荥阳市北邙乡西牛口峪村)、山西省壶关县沙窟村、山西省洪洞县。不管怎样,沙窟村的牛家祠堂是实实在在摆在人们面前的。它是牛氏家族发展的见证和沙窟村历史悠久的缩影。

由牛家祠堂绕道上山,不久便到玉皇七佛庙。玉皇七佛庙也称玉皇庙,始建于元初,占地20余亩,盛时房屋殿宇百余间,主要建筑有玉皇殿、七佛殿、牛王殿、三嵕殿、奶奶殿、钟鼓楼、戏楼等,造型优美,飞檐斗拱,错落有致,洋洋大观。如今,人们只能想象当年它的“雍容华贵”了。不过,从今天遗留下来的一些殿宇、雕刻仍衬托出玉皇庙的气势恢弘。在那愚昧的年代,我们将许多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毁于一旦;当我们醒来的时候,失去的已永远失去,唯有深深的遗憾。玉皇庙后有一砂石窟,内刻佛像七尊,雕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和著名的大同云岗石窟属同一时期的作品,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如此算来,玉皇七佛庙应是先有“七佛”,后有“玉皇”;同时,玉皇七佛庙也反映了民间佛道合一的思想(老百姓不管你是哪路神仙,只要能保平安,就供奉之)。

期待牛家祠堂和玉皇七佛庙被修复的日子早日到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沧海泛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在作者笔下领略了沙漠古时的风采,
依旧能看到旧日的风貌。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朋友的文笔很细腻,拜读了!at:2008年10月19日 清晨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