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问渠哪得清如许jygxzb

发表于-2008年10月21日 早上8:48评论-0条

问渠哪得清如许

--------读徐兆宝诗集《守望岁月》

作者 汪如意

今年的嘉峪关,天气暖的要格外早些。几场并未成形的风吹破了枯皮老枝,鹅黄翠绿便浸染了这个苍古却新派的城市 。

人都说,春天易感动。这次感动我的,除了一场星星点点的微雨,还有眼前徐兆宝的一本诗集《守望岁月》。以前也是星星点点的欣赏过他的散见于各种报刊杂志的诗歌,但作为一个浑厚整体进入我的阅读视野还是第一次。

这里有另一个世界,是一个长期主宰过我们的心灵空间而又被机器文明挤压到边缘地带的情感现场。所幸的是,作者能从奔走和张望为都市特征的生存缝隙里逃离出来,用温婉的笔触细腻生动的抒写了它们。显然,作者无意于玄奥的哲思,也不用五色斑斓的华彩,只是任性于一泓清泉流离出幽深的心田,明净而澄澈。于是,就有了自然的风华,有了历史的风物,还有猪槽船里的男情女爱。诗作者的本领在于能从传统的生活原点中点染出一首首情深意重的歌谣。“三月,我打马从戈壁走过”的是追梦人,“从袅袅上升的炊烟中找寻”的是守望者,当然,感人至深的还有作者对“凡俗”生活遭遇的热切关注或是悲悯情怀。无论山间跋涉的僧侣,田间犁地的父兄,抑或穿着花花绿绿的新衣服过新年的娃娃们,都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有一首名为《祭》的诗:空旷的麦地里/已看不清丰收的身躯/只有干瘪的母亲/站在最后一片树叶背面/期盼着远方的儿女。标志着母亲身份与地位的衣帽容颜已不突出,重要的是处于农业困境中的母亲们因了期盼站出了一种撼动人心的精神标度。其蕴蓄处也在这里:凝视的母亲期盼的仅仅是丰殷的“物”的回归吗?

也许在一个无风的日子里,当暑热和喧嚣使我无可逃遁之时,祁连山上的千年寒冰会把夹裹着雪意的答案透视于我。

这绝不是冰激淋的味道。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jygxzb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