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也 谈 教 育摩曼

发表于-2008年10月21日 早上9:18评论-2条

教育是现在最具热度的名词,人们关注教育,人们寄希望于教育,把教育看成济世的良方,却偏偏忘记了教育是一味慢性的中成药,在急不可耐的心情支配下,反过来又纷纷指责教育,这不是,那不是,总是能说一大堆理由。比如有人说教材编得不好,选的内容不是次品就是废品;教师不行,吃拿卡要,师德无存,课堂不教家里教;领导不行,校长贵族化,学生祖宗化;教学方法不行,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机械,然后大发感慨,教育没希望,国家没希望,呜呼!

为什么总是喜欢在教育上找问题?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年轻的有儿子女儿上学,年老的有孙子孙女上学,单身汉还有侄子侄女在上学,而我们最普遍的一种观点就是把所有的希望压在这些娃娃身上,想的是当官发财,读好书是第一步,考的好大学,出来起点高一点,找个好工作,混个好对象,直接进入上流社会,退一万步,多念一些书,至少能有更多的同学,在好学校上学,同学的档次会高一点,将来找人办事都利索一点,谁不知道咱们国家熟人社会,人情大国,于是开始担心老师能不能把我的孩子教好,学校能不能把我的孩子管好,而且这个所谓的“好”是有自己的尺码的,一旦与自己心中的尺码相违背,便把矛头直接指向教育。

问题是这些指责教育的人究竟想要什么样的教育,每个孩子都得上好大学,文科至少上北大,理科上清华,最好能上个香港大学,剑桥、牛津、麻省等等。中国的其他学校一律停办,职业学校滚蛋,我们的孩子怎么能当工人,白领丽人或这个总,那个董。假如结果是那样,老子娘心满意足,国家不完蛋才怪。

教育有教育的规律,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就像世界没有就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这样的世界才绚丽多彩,有爱萝卜的,也有爱青菜的,这样才能各安其所。你每天都吃猪头肉,不吃死你才怪,所以让他们有着一模一样的所谓好的结果,岂不强人所难,也不科学。医生看病讲究对症下药,孔老夫子讲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都是这个道理,偏偏落在自家孩子身上就不行了。怎么着也要把他放在规定的模式里打造成自己想要的结果,一旦与预想相悖,大骂教育的不是,这样讲不讲理。

所以,我们不要先下结论,也不要在搞清楚教育问题的一些基本性质之前就横挑鼻子竖挑眼,教育是一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事业,需要永无止境的完善,包括主观和客观的因素,你说教材需要改进,教师需要更加敬业,教学方法需要变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之所以改进呀,完善呀,等等,绝不是为了把你们的孩子全部送到北大、清华,事实上也不可能。而是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个合格的人,将来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做小草让它郁郁葱葱,装点好大地,做大树让它枝繁叶茂,遮风挡雨。各尽所能,而且如果真正地做到了各尽所能,同样会收获到令别人羡慕,令自己快乐的效果。不是吗?坐在宽敞的家里,喝一杯清澈的绿茶,听听优美的音乐,身心愉悦,你不觉得做音乐的带给你的享受很好吗?至少在那一刻,你会觉得一首好听的歌曲作用丝毫不亚于实验室里的某项试验成功,而偏偏你的孩子就喜欢做音乐而不是做试验,这是你会觉得让他做试验呢还是做音乐呢?当然选择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做最好的自己,而这点才应该是所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我们还是按下浮躁的心绪,不要急,一定不要急,姑且不说当官发财不一定是什么好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便你千辛万苦,真把孩子弄成了一个董事长、总经理之类,他自己不一定就感到舒服,何苦。中国的父母总是把所有的希望压在孩子身上,近似赌博。为了达到目标可以不顾一切,丝毫不顾孩子的感受。我经常怀疑,现在的父母拼命把孩子送到名气较大的大学,是不是真正地为孩子,有没有可能是为了自己博一点颜面,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中国老师的身上父母的成色又偏重了一点,而父母型的老师,又往往是被讴歌的对象。没有人觉得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关系,也不会有人认同教师和水电工一样,都是一种职业,通过正常的工作,养活着自己,服务着别人。偏偏喜欢把一些八杆子打不着的虚设的光环套在老师的头上。压得老师们喘不过气来。扬眉吐气呀,春风得意呀这些词语带上了太多的中国烙印。深层次的原因,有人说,中国的封建社会时间太长了,让人管怕了,总想着啥时咱的儿女也该管管人就好了,还有就是中国人也穷怕了,总该富裕一回吧!只要能实现这一目标,一些约束的规则可以置若罔闻。要不咱们国家咋那么多的贪赃枉法之徒,要知道中国人这么多,混个人模狗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在惋惜之余,我们有没有把原因在往深挖一点,小时候一些基本的准则有没有捍卫,恐怕无暇顾及吧,在考高分上名校的目标下,哪有那个功夫呀,再说这些道理他应该会懂的。看过一个事例,一群德国军人被打到树林里,活活被冻死了,居然不会砍伐林木烤火,在我们想来绝对不可思议,无论在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下,都不是最佳的选择,但是就有这样的事情,原因是未经允许不能砍伐这一规则已经融入到他们的血液里,有这样情况的发生,你还会担心德国的森林会遭到人为的破坏吗?

现在,也不至于那么穷了,一日三餐,饭饱足矣,饿不死人的。也不是什么封建社会了,以人为本,民主离我们越来越近,你只要做好自己的事,领导整不死你,只要你不觉得全世界都欠你钱就行,不要那么愤世嫉俗,欲望膨胀。饭吃饱了,要住楼,还要买车,没有止境,不累死你才怪。愿望都达到之后,只有想混心思了,以精神空虚为由,吃喝嫖赌,众叛亲离,十之八九,锒铛入狱,九九归一,还是一日三餐。幡然悔悟,悔之晚矣。看过一篇小说,美国人写的,说一个游客在海滩上,看到一个老人正在垂钓,大发感慨,说老人家,你太可惜了,你应该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发资源,发展旅游业,老人说,然后呢,游客说,然后怎样把生意做好,老人说,然后呢,游客说,然后拓宽市场之类,在老人反复的“然后”之后,游客一连说了很多,到最后一个然后时,大概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功成名就之后,游客说,你应该眯着眼睛,在海边垂钓。老人的回答是,我已经在垂钓了,潜台词是,绕一圈不是瞎折腾吗。游客无语,这个故事影响了我很久很久。我也因此觉得,在物质层面上,真的不应该把自己累死,很多的事情完全是徒劳。还是注重一下精神层面的东西。不要老想着孩子当市长书记或者是某某榜上的富豪。而是要想一想孩子怎样幸福快乐地走一辈子,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孩子才是我们的家长或老师的第一个事情,是教育好孩子的起点。在讨论教育问题之前,请你们先做一个教育的观察者。(未完,待续)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摩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古刹昏鸦点评:

教育孩子,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不是哪一方面的责任。

文章评论共[2]个
熊飞骏-评论

后半部写得很好!at:2008年10月22日 下午4:07

摩曼-评论

教育不是独立的,好的教育依存与好的文化背景,当这个社会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讲台时,教育健康的发展很难很难。at:2008年10月23日 早上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