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也谈中国足球援翰写心

发表于-2008年10月21日 下午5:37评论-0条

中国足球轰轰烈烈地搞了这么多年,结果就象一个发育不良的婴儿,一直长不大。投入的钱越来越多,一把手、教练换了一个又一个,球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十几年下来,成绩没有换来,却换来了一片骂娘声。

有人骂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说明大家还在意你,把你当成不成器的孩子,期望着有一天能成龙成凤。可是孩子总也不争气,由丢球到丢信心、丢骨气,最后连人格也不要了。这没出息的孩子,这扶不起的阿斗,将爹娘的期望一点点地丧失,最终变成了失望。于是就有某圈内的人士发狠地说以后再也不理中国足球了。试想,大家骂都懒地骂了,中国足球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了。接下来,果然圈内沉默了许多。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我不是球迷,国外的足球只是偶尔看看,羡慕他们对足球的理解,欣赏他们华丽的脚法和对足球这项世界第一运动的热爱。我从不专注于某个国家的或是某个俱乐部的球队和球员,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记不住。相反,我喜欢看中国足球,关注中超联赛,关注排在前面的几支球队,甚至对各个队球员的名字及特点也非常熟悉,尽管中国足球是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外国的足球再精彩毕竟是人家的,中国的足球再差也是自己的。

既然是自己的,就该多给予些关心和支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办法的帮着想点办法,一味地骂,终归不是办法。尤其是将骂娘的话写下来拿给大家看,就更不好了。

骂,可以解一时之气,却救不了中国足球。

一个人在路上行走撞到了树上,我们可能要怨这个人走路不小心,可是,多个人撞到了树上,就不是人的问题了,是树植错地方了。我始终认为,中国足球的问题不在球员。

看了今年中超联赛第22轮鲁申之战,我感到很郁闷。鲁能和申花是中超的两支劲旅,能力不分伯仲,应该奉献一场精彩的比赛,但是却在11张黄牌中收场。申花虽然在比分上赢了,但是却付出了如此昂贵的代价。在我的心中它其实输了。暂且不论申花球员故意拖延时间是不是合理利用规则,就杜威冲裁判耍大牌的作风,就该罚他停止今年剩下的所有比赛。鲁能的表现也不怎么样,漫长的补时也没有出现土耳其式奇迹,所谓的强队只是自己强加上的,图有虚名而已。中超的球队水平都是半斤八两。不过,为了保持胜果,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拖延时间,且不管这种拖延是否合理,这时的足球已不再是一项体育运动了。

我佩服裁判赵亮出牌的勇气。但是,在中国足球大环境下,他的这点勇气显得那样微不足道!他敢于将杜威红牌罚下,却再也没有勇气罚下对其挑衅的姜坤等。而面对如此得来的胜利,申花球员相拥而庆,浑不知耻,成则王败则寇的封建思想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竟然如此深入人心!

说到底足球就是一项游戏。然而,如果不按规则进行,游戏本身就失去了意义。足协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裁判是规则的坚定执行者。但是,中国足球的现状是裁判成了和事佬,足协分内分外不分,既当裁判员,又当教练员,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于是,在这种环境下的中国球员颐指气使,不专心干好球员的工作,却做了许多裁判和教练的工作,甚至连足协的工作也敢做!于是,圈内的故事丰富多彩,惹得媒体热闹非凡,骂声不绝。中国足球成了个大染缸,连娱乐界也不忘时不时地讽刺几句。如此下去,中国足球想好起来,真是痴人说梦!

我不是个悲观主义者。我认为,振兴中国足球说难也不难。关键是足协、教练、裁判、球员等各负其责。

足协的工作是制订好赛程、规则,督导裁判,是协调、指导,教练的事就不要搀和了吧?足协主[xi]的权力再大也只能干分内的事,分外的事就不要管了吧?钱虽然挣得少了点,但是人的名声还是最重要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给子孙后代留个好名声远比落个千载骂名重要得多。再说了, 40万的年薪也不少了,多少才是个头啊?

对球员要严格管理。足球是集体项目,是十一个人的运动,不是某个人的运动。对不专心踢球、搞歪门邪道、想当球霸的队员无论他球踢得有多好,都要严惩不怠!加强对球员的球德教育,加强对球员的自信力、意志力的教育。

对球员的选择、球员的球技的训练、战略战术的安排等工作则是教练员的职责了。

联赛是中国足球发展的土壤,是本。没有它,中国足球这棵小树就成了无根之苗。用破坏联赛的作法来达到短暂的目标,这种舍本逐末的办法无异于杀鸡取卵、拔苗助长。

骂人的话已经被名嘴们说尽了。我不是什么名人,如重复那些骂语,只能是“骂”门弄斧,也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何况鄙人还算读过几年四书五经,知道骂人是不雅的。我不是大款,不能为国足捐之一二,我知道中国足球并不缺钱。好歹我还算个准球迷,谈点自己的一些对于如何经营足球的想法,也算是为中国足球发展计尽一点微薄之力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援翰写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紫云山人点评:

中国足球需要反思的东西太多,但口水解决不了问题。根本在于如何提高足球界各阶层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