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经济工作中的哲学思考咖啡茶1234

发表于-2008年11月01日 晚上9:59评论-0条

哲学都认为是高深莫测的,但是哲学又是最普通的,广泛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最近在看电视剧《李小龙传奇》,虽然剧情一般,但却颇有点感触。一代武术大师,让中国功夫赋予了更多的哲学元素,心中倍感敬佩。

最近世界面临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国步入了经济下降轨道,因此,关心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状况比较多些。

用经济学的概念,世界以及中国经济正处于下降周期之中,升与降是种周期变化,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地方。从哲学概念上来说,世界是一个圆,在这个圆里又分为阴阳两界,阴与阳始终是均衡分布。但是阴阳的均衡只是整体概念,从细部来说,阴与阳的本身又是在变化的,阴衰阳盛或阳衰阴盛都是表明万物之规律起始与终结。经济工作中也是如此,经济起伏的自然规律是无法克服。但是用哲学观来审视问题,就会有一个明晰的思维模式。

当前中国虽然在经济上尚属于高速增长之中,尽管增速已经放缓,但还是有9%以上增速。也许有些人依然沾沾自喜,但他们往往会忽视一个内容,就是阳衰必然会引发阴盛的基本原理。这也是目前为什么许多的利好政策却无法兑现的根本原因。

哲学的概念,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要把握好一种规律,就是要明白规律的自然属性。笔者曾在《抑制物价,顺势而为》表明一种观点:抑制物价上涨,用政策的打压是有问题的。物与货币是等量的均衡因素,当你认为是货币发生量的失衡状态时,往往反映是物的失衡。那么应对策略暂时顺势而为才是对头的。可以举这样的例子:去年10月开始的物价快速上涨,是因为国际上的炒家所为,其实并非是货物供应绝对短少,那么这样的炒作不会持久的。现在如果把物价上涨比作阴盛的话,那么阴盛也会有自身的衰竭。而有时会迷失这样衰竭过程,没有看清事物的内在变化,总认为这种所谓盛的是另外的外在因素造成的,唯一可选择的货币调控策略,就是控制流动的可行性。这样的策略在哲学意义上来讲也会有两种可能发生,一是通胀被有效抑制,二是货币流动减少带来的副产品,就是严重通缩发生。那么到底是通胀好还是通缩好呢?通胀会在高物价时所带来的发展中慢慢消退,它会在理智中寻求到平衡状态,根本如此害怕。用一个不变的真理来解释所发生的现象,一切过度都会有自然回归的时候。哲学告诉我们在需要改变某种状况时,不是在问题的本身去寻找突破,而是应该在另外地方寻找新的力点。笔者还说过,食品通胀的原因是自己本身发生了问题,譬如对粮食浮夸现象,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土地利用的失衡。这样一些结果在世界炒家面前失去了自我保护的能力,涨价就成了必然。

哲学讲究是矛盾必然存在性,矛与盾都有其长又都有其短。矛是最锋利的,盾又是最坚韧的,都是规律中的最高点,在哲学的圆周里,也能找寻锋利与坚韧弱平衡。当经济的过热需要紧缩来达到平衡时,就应该想到紧缩带来的不平衡状况。这个度的问题当政者并没有很好把握,就造成现在困难局面。笔者以为美国的次级债问题的出现,是经济达到顶点发生的时候,也是可以判断发生将是不可逆的。所谓的直接救市,譬如拯救金融系统的风险都是无济于事的,过度的行为修复是需要时间加以消化。经济的沉闷或许对于修复经济可以带来好处,可以找寻经济新的平衡支点。

在我国经济增长点的是房地产,因为人多的关系造成的需求旺盛这一点不假。但是房地产需求的刚性原则,会面临许多挑战,譬如房价到底是低好还是高好呢?从人文概念上说居者应该有其屋,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里,这样的定式概念会因为社会种种矛盾而被打破。普遍原则当然是低房价好了,但是在各方利益有冲突时是很难去维系的。高房价是经济利益的追求目标,它并不考虑利益的平衡问题。哲学概念里的房地产,是自然归属的范畴。譬如愿买愿卖的商业公平原则,并没有强迫所有人就范这个原则。人文概念是需要政治去加以平衡,实际上是另外一个圆的均衡问题。房价的回落是事物本身运动,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也是自然上涨和回归的运动体现。当政府把注意力集中在诸如退税、减免上时,但是却忽视了需求才是问题的主攻方向,因此无法得到预想的结果。假如100万付出之时,你会满意2%优惠吗?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才会导致救市的失败。也许政府依然认为人民是很有钱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还在潜意识里根深蒂固,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又怎么能找到正确的方法来指导经济呢?老百姓的钱在一些错误上的判断缩水了,还能为经济的发展再去买单吗?认识论与方法论是协调下的统一,又可以相互弥补认识与方法缺陷。

市场就是如此,有时非常复杂。当面临经济崩溃时,所有的故事都是那么绝望。当身处经济繁荣时,每个故事都是充满了诱惑。谁相信2个月前石油还站上140美圆以上,而两个月后,所有的理由在瞬间化为乌有。经济变的那么可笑,那么脆弱,经济学家好象都是用谎言编造事实,忽悠着所有的人吗?经济学家无法解释的现象,而哲学却能解释这一切本质东西。有人把经济问题归结了8个字,说:信心——信用——信贷——泡沫,或者泡沫——紧缩——失信——灰心,其实这就是一个过程,必然应产生的规律。它们的演化都是在一个圆周里进行的,当这个过程没有完成时,任何强行改变都是不可取的,也许理智的人哲学思维强于盲目的乐观和悲观。

无为与有为都最终归于一个道字,无与有只是相对的,而其道却是永恒的。股指已创了新低,房产政策并未否极泰来,这一切不都已经说明问题了吗?所有的事后诸葛们,在哲学面前都显得那么幼稚。那何不多向苏格拉底,黑格尔请教,在哲学中得到某种启示和信心,来迎接全世界新的挑战。

2008年10月27日上海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咖啡茶1234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