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诗意栖居的芒市扬弃

发表于-2008年11月08日 上午10:05评论-4条

秋天下午,沿勇罕街由北向南慢行。暖暖的阳光,微微的风,偶尔飘零的落叶。远山低缓,在中学背后延绵开去,尽收眼底;街道整洁,路边的菠萝蜜树、大青树已长百年,静默无声;随意而行,意随晴空云卷云舒,无碍无相。我知道,我已经找到了家——心有所依、魂有所归,不离不弃、死生相守的地方。

2000年,我到芒市生活7年之后,第一次体会到了心灵的安详和依恋,找到了家的感觉。从此,不再把芒市当作异乡,不再一次次把目光转回出生之地,不再苦苦寻觅生活的归属、心灵的远方。后来,和许多朋友交流过这种体会,发现许多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到了芒市,心就留了下来,人就不再流浪。只是,我比朋友迟钝,经历了漫漫7年之寻、之守。

人和地方,讲缘份。有的人,终其一生,奔波劳碌,四处找寻,至死,还是身在异乡、心无所依。有的人,终其一生,足不出百里,碌碌奔波,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葬于斯,却不知他乡、不识故乡。同样,有的地方,可求学工作、可生活享受、可承载全部的生命历程,却怎么也产生不了“心之所系”的感情,无法当做心灵的家园。而有的地方,即使偏僻,即使落后,即使说得出它的千百万条不是,却能叫人心宁气顺、如鱼得水。即便世居,也亲近如新;就算新来,也居住如故,甘愿认做家、当做乡,一生不离。芒市于我,就是这么个地方。

芒市是一个镇,也是一个县,是异乡也是故乡,是国家战略也是休闲生活,是一日三餐的奔波劳碌,也是身心安逸的诗意栖居。

芒市古称“芒施”,是一个地名,而不是“市”。从古至今,芒市通常指现今的潞西市一带,也泛指德宏,狭义地说指现在的芒市城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潞西市政府所在地,2008年前称为芒市镇,2008年在城区成立街道,称“勐焕”(傣语音译,意为黎明之城)。所以,说芒市、潞西市、勐焕,包括德宏,很多时候,指的就是同一个地方: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是怒江下游以西的肥美之地;从习惯上来看,是指芒市坝子,乃至德宏这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适宜人居的地方;从情绪上看,是一个绿树成荫、翠竹成林、民风纯善、死生不离的地方,一个诗意栖息的地方。

1997年,潞西撤县设市,曾争取把市名更改为“芒”,把潞西市称为“芒”市,以避免地名称谓的重叠混淆。但因国家对单字地名的一些规定,未能如愿。现今,潞西并未放弃这种争取,而且进行了更加细致、有效的工作,也迎来了一些难得的更名机遇。或许,不久的将来,芒市的定位、地理、区划都将明晰统一。

但不论“芒市”以何种称谓出现,她都是同一块地方,都处祖国之远,居战略之要。站在地图前,或者站在天安门广场,芒市均不是中心,只是边缘、只是远方。我们看到,昆明在祖国以西,芒市在昆明以西。再往西,是明、清两代的八关十隘,现已是国外,是缅甸。在古代,从中原到云南,需以年计,从昆明再往西,到滇西、滇西以西,到芒市,则要以一代代人为时间单位。我们这些中原的后裔,经一代代祖先长途跋涉、机缘巧合,才到达芒市。当地的土著、民族,公元前500多年前就在此繁衍生息,建立了傣族部落联盟。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这片热土上的另一民族——德昂族,也曾创造了几乎与中原同步的文明。当然,芒市也经历了战争、动乱,乃至文明的毁灭。所以,新中国成立时,德宏部分山区、部分民族,还处在原始社会。也因此,芒市在中国社会进化史上创造了特有的“直过区”经验,即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并在全国类似地区推广。

放宽眼光,我们看到:清末,马嘉理事件让世界知道了滇西的重要。不论后来史学界对此事件如何阐释,但可以看到早在1800年代,芒市的战略地位就倍受世界关注。到抗日战争,经过芒市的史迪威公路、驼峰航线,是祖国唯一与国际连接的通道,援华抗日的物资源源不断从这条中华民族的“生命动脉”上,经昆明输往内地、送达抗战前线。1956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国际会议后,在陈毅元帅的陪同下,步行回国,来到芒市,和缅甸吴巴瑞总理举行了中缅两国边民大联欢,稳定了祖国西南,巩固了中缅两国胞波情谊。这次回国,是周总理唯一的一次步行回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论是三年自然灾害,还是十年文革,芒市因自然资源丰富,地处边疆,民风纯朴,受灾难程度相对要轻。改革开放初期,芒市立足边境实际,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于上世纪80年代初率先迈出了沿边开放的重要一步。由于提前开放,一时间芒市商贾云集,商号林立,边贸火红,一片开放发展的边疆新气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芒市已经成为了一个功能相对完备、独具边疆民族风情的现代化小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伟大祖国的强盛、中华民族的复兴,为确保石油运输安全、便捷、便宜,分散命悬一线的能源运输安全风险、破解马六甲海峡的运输困局,再次让芒市成为世界瞩目的地方。因为长期以来,中国近80%的石油进口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风险巨大。建设经芒市的中缅石油管道,将中东及非洲地区的石油从印度洋送到缅甸实兑港、通过长900公里的输油管线过芒市,直达昆明,是防范马六甲运输风险、防范台湾海峡潜在不安全因素的战略之选。

其实,宏观战略远离当下生活,太平盛世只需少数居庙堂之高者运筹帷幄,凡俗的日常生活才是个人的意义,才会持续不停地触动情感、影响情绪、累积记忆,才能让我们体会生命,感悟人生。芒市的日常生活是悠闲而惬意的,可以生活,可以享受,可以休闲,可以仔细品味诗意栖居。

芒市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之地,是各地民间习俗的融合之地,有融汇包容的地方性格。又因自然条件极好,远离中心城市、不处金融中心、没有大型工业,有安逸知足的地方心态。有诗人说,芒市城区的街道树是宫殿的柱子。整个芒市城就像一个大宫庭,精致而华丽,雍容而典雅,温馨而宁静。在城里,每株树都成风景,每条街都有讲究,每栋楼都具匠心。信手几例:如“三棵树”,既是街道中的一棵大树,也是一片小林;既是地名,也是一个风景点。如勇罕街,“勇罕”是傣语,汉译意为金孔雀生长的地方,有“孔雀之乡——德宏”的指向。整街的行道树全是已植数十年的菠萝蜜树,树形多姿,树叶肥大,果实是“水果之王”。如周恩来纪念亭,1988年的建筑,金黄色多层重檐层面,融入了傣家塔式建筑及缅式建筑的特点,设有20个门户,亭侧有一池,阳光下一景两影三座亭。2008年新建的体育运动中心,融合了傣族、景颇族的民族风情以及中式、缅式的建筑风格,表现了德宏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成了一个园林式的休闲运动中心。等等。因此,也有文人说,芒市是一步一景,步步皆景,景色无边。

芒市坝区原住居民主要是傣族,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水的民族,男子平和、和善,女子温柔勤劳,信奉佛教。山区居民以景颇族为主,这是古代从青藏高原迁徙而来民族,勇敢奔放、热情豪爽。历朝历代不断有内地民族、中原居民因戍边固国、战乱避世等原因,不断迁徙而来。解放后,大批高素质的南下干部组成民族工作队,久居芒市帮助教育、指导生产,开化风气。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商人云集芒市,掘金商贸,并以此为家,乐而不返。也因此,形成了芒市包容的文明,开放的胸怀,多彩的生活。在芒市,既有傣族的传统如水生活方式,泼水节欢快、赶摆热闹、猎哨多情;也有景颇族的豪迈气概,目瑙纵歌万人通宵舞,男刀女扇、长枪筒帕,气概非凡,不但是吉尼斯记录的人数最多之舞,也是以舞叙事、以舞溯祖的独特文化。仅说民族节日,农历正月是景颇族的目瑙纵歌、傈僳族的阔时节,公历三月是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四月是傣族、德昂族的泼水节,七月是建州纪念日。加上中华民族传统佳节、全国统一节假日,几乎每月有节,月月高兴。再说饮食,首先是芒市本地民族各有传统食物、味道,傣族饮食酸凉爽口、景颇族辛辣多味。其次是各地口味在芒市交融杂合,变化出新,融入当地。所以,芒市食物味道多变,酸甜苦辣各有主食、各有变化;味觉层次分明,深浅浓淡各有味道、各有回味。饭桌上,几乎每菜配一蘸水。可蘸,别有味道;不蘸,不减其味。早餐,最普通的小店,饵丝、米线种类繁多,米线就有粗、较粗、细等,饵丝更有七、八种之多。汤有牛、猪、鸡备选,“冒子”有各种做法、各种风味的各类肉类。佐料摆满一桌子,鲜柠檬、涮涮辣、小米辣、甜酱油、各类泡菜,等等,各取所需各自选配。同一碗早餐,主料、汤、“冒子”组合不同,味道各异,再加佐料调配,口味变化多端,口福不尽。

因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所以有俗话说芒市是“插一支筷子都会发芽”的地方,是“头顶香蕉,脚踩菠萝,摔倒一跤抓一把花生”的地方,是“骑大象赶街,看孔雀开屏”的地方。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树木四季常绿,鲜花终年谢了又开。自然条件极为优越。也因此,养成了芒市悠闲的生活方式。在芒市,永远不急不躁,轻声慢步,心闲身逸。不论任何烦恼压力,在芒市都可以暂时抛开,都可以轻松舒缓、化解。2004年发生在德宏各县市的特大泥石流滑坡自然灾害,让人难以理解:森林覆盖率高达60%,无山不青、无树不壮的地方,怎么会发生泥石流?调查后的灾害成因,更让人睁大了眼睛:因芒市气候、土壤等条件优越,树木生长极为容易,导致根须只在地表面生长,而不深入地表。所以树木不但缺乏固土功能,还对地表产生了拉力。原来,芒市的自然、气候,让树木的生长都悠闲了起来。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而明年是建国六十周年。从这个角度看,建国来不外乎经历了两个阶段:前改革开放阶段和改革开放阶段。“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我想,回顾或者纪念芒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主要的或许是要让三十年后的记忆,能如今天我们对过往的三十年一样鲜明,并充满感激。站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新起点上,希望芒市能继续保持民族的交融和谐、文明的融汇包容,保护并不断提升宜人的居住环境质量。也希望,所有的人,为理想的芒市、为芒市的理想,为我们共有的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扬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恋尘叶子点评:

从历史到现在,对芒市的了解如数家珍,这一番细致里,有多少眷恋……

文章评论共[4]个
扬弃-评论

发贴速度,与以往比较,简直可以称 神速 了,祝贺祝贺 !at:2008年11月08日 上午10:24

蓝雨轩156-评论

我觉得这个不错at:2008年11月08日 下午4:38

扬弃-回复哈哈,谢谢蓝雨 at:2008年11月12日 早上9:01

蓝雨轩156-回复呵呵,不客气 at:2008年11月17日 下午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