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评周汝昌汇校的《红楼梦》
安 晓 玲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最近,有人在互联网上发文,鼓吹周汝昌先生新汇校的《红楼梦》是[1]:“本书是周先生逾半个世纪。根据存世的十一个古本《红楼梦》,一字一句精校而成,审辨伪文假读,窜乱讹误、力求恢复原貌,给广大红楼梦爱好者提供一个信本。”但是,非常抱歉,通过前面的分析[2~5],现在可以明确地作出结论:周先生校点的《红楼梦》[6]并不新,属于中间版本中的一种,更不是“最符合曹雪芹原意的新版本”或者“信本”。而且,周先生也没有“一字一句精校”他的《红楼梦》。《周本》比《甲辰本》和《蒙府本》尤差,对这两个版本的分析,请看拙文[7]。基于下列两点,可以说:在《红楼梦》的众多版本之中,《周本》是比较差的一种,距离曹雪芹的原意比较远:
1)不选用曹雪芹新修改、精炼的文字,专门取悠长、拖拉、琐碎的初期叙述,降低了《红楼梦》的文学水平:
2)曹雪芹后来的本意是在《红楼梦》各回中,删除和替换不洁文字,尤其是与女性有关的猥词,而《周本》则专门选取这些不洁文字,违背了作者的原意。
由此可见,刘心武先生的宣传:“周先生……致力于将包括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戚序本、列藏本等在内的11个《红楼梦》古本,进行逐字逐句比对,从而编选出一个最符合曹雪芹原意的新版本”等等[8],纯属肆意夸大不实之词,对民众极不负责!
九十多岁高寿的周先生,从事红学研究近70年,发表了许多著作和文章,为什么最后出版的《红楼梦》,质量如此之差呢?根本原因是他的思想过于保守和僵化,考虑个人的得失太多。至今他仍然维护由胡适、俞平伯和他等人制造的曹雪芹冤案:武断地认定《红楼梦》的“后40回”是高鹗所续,进而把《梦稿本》这部曹雪芹的手稿也错误的判为:是排印《程甲本》时的一个底本,由高鹗写成。
这样一来,周先生完全失去了鉴别《红楼梦》版本生成先后的有力武器。在他的脑海里,没有分辨《红楼梦》版本先后的依据,只凭借内容进行主观的猜测。由于每个人的文学修养和爱好不同,这种猜测的误差甚大,而且顶多只能评价内容的优劣,根本无法确定它们形成的先后;所以,周汝昌和刘心武等先生的所谓“最符合曹雪芹原意的新版本”[1、6、8],都是靠不住和糊弄人的。
那么,鉴别《红楼梦》版本先后的方法是什么呢?笔者在拙文[9]中讲述了这种方法。主要办法有两个:
1)快速法:将该回目或者稿页同《梦稿本》中的修改稿的相应部分进行对照,看它的内容与修改前的内容相同,还是与修改后的内容相同,就可以鉴别出该回目属于何种版本。如果比修改前或修改后的内容还多(或者更少),说明是更低或更高的版本;即同《梦稿本》的修改稿对比,可用分别出四种版本的先后(请看拙文[5])。
2)慢速法:可惜的是,《梦稿本》上有不少章回没有修改稿,只有誊清稿。对未作较大修改的誊清稿或者连誊清稿也没有(如第40~51回)时,就只有把12种手抄本和两种印刷本(程甲本和程乙本)集中,相互之间进行对比,找出内容最多和最少的两种版本;再按照内容进行分析,确定它们生成的先后。
然后,把其它抄印本与这两个确定了先后的回目作语句数量的比较,语句数量比前期版本多和少者,说明它生成的更早;如果语句比后期版本多和少者,表明它生成的更晚。同“快速法”相比,这种方法是粗略的,可能会错判;因为内容最多和最少两个版本的生成先后是分析内容确定的,可能会出现偏差;但比起完全没有根据的臆猜要强。
在拙文[14]中,笔者提出了直接出版最符合曹雪芹原著的办法。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 xuexi2003a:周汝昌汇校《红楼梦》(全两册),教育与经济论坛,2008年
[2] 安晓玲:一评周汝昌汇校的《红楼梦》
[3] 安晓玲:二评周汝昌汇校的《红楼梦》
[4] 安晓玲:三评周汝昌汇校的《红楼梦》
[5] 安晓玲:四评周汝昌汇校的《红楼梦》
[6] 曹雪芹:红楼梦(周汝昌校订),人民出版社,2006年
[7] 安晓玲:新探《红楼梦》快报(11):庚辰本和戚序本的学术地位
[8] 风刀:周汝昌新版《红楼梦》出版受阻,www.kongz.com, 2006年
[9] 安晓玲:新探红楼(19):如何确定最佳的《红楼梦》版本
[10] 安晓玲:民族隐患(4):解决脑力与体质矛盾的方法。
[11] 安晓玲:四谈文言文的弊端——儒家文人不能令中国富强。
[12] 安晓玲:家庭私有制是人类社会罪孽之源
[13] 安晓玲:九谈人类不是劳动创造的——新论点总结
[14] 安晓玲:新探红楼(21):如何编辑曹雪芹的真正原著
-全文完-
▷ 进入安晓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