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品牌的误区叶海文

发表于-2008年11月11日 早上8:25评论-0条

社会各界名流对企业发展的建议,提到最多的往往是“品牌建设”。这似乎成了千篇一律的忠言良策,肆意泛滥。“品牌”引领着商品或企业在商业的舞台上大行其道,其感性的诉求达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品牌”走进了误区,而且执迷不悟。

在商品越来越丰富的当今社会,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往往靠品牌来引导,从而实现了心理上的消费平衡。“品牌”在引导消费的最初意愿中,所流露出的“品牌”内涵是价格优,质量好,花色美,款式新,富有一定的文化气息等。但现实的“品牌”是:价格高,花色和包装及广告宣传都做到了完美无缺,但“品牌”的核心之一-----质量却被忽略。在大部分商家或企业的意识中,“品牌”只是流于表面的广告宣传,以为广告做得好,知名度高就是品牌了。“品牌”在商业诉求中夸大了商品的本质,基本的诚信价值被瓦解,这就是现代企业或商品屡屡出事的原因。

在“品牌”的建设中,多数企业把“品牌”的重点放植于表面的张扬中,强调了消费视觉,注重了消费心理的暗示,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从而忽略了理性的消费认知。从起一个好听的商品名字,到设计一幅完美的商标图案;从一句动听的广告语,到一套赋予商品的文化理念,在更多的层面想到是如何打动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视野自始至终没有离开消费者的口袋。名字也好,图案也罢,这些附于商品表面的东西在更多的时候宣宾夺主地取代了商品本身的原始价值。

商品生产出来,为人所用,这是商品的基本道理,过多地依赖于“品牌”表面的诱引来完成利益的获取,忽略商品质量的朴素原理,在消费者感性的消费行为中是一种欺骗的掠夺。

社会秩序是参次不齐的,无良商人的涌出催生了劣质商品,从而诞生了所谓的“品牌”,这是商业的无奈。其实,商品本应是合格的,质量上无可非议。如果没有无良商人,“品牌”只是画蛇添足的多余。就是因为这一客观的社会现实,“品牌”来完成商品最初的商业语境,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秩序的混乱,“品牌”被提到包装,广告等表面游戏的误区。“品牌”扭转了大众消费的视野,扭曲了商品的本质,放大了商品与生俱来的气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品牌”是抢夺,欺诈的诗意表达,委婉了一次又一次讨要的语气。这是畸形的经济依附体,转移了商业真实的足迹,是商业行为本质倒末的怪胎。

消费者感性的认知助长了“品牌”的嚣张气焰。奢华包装是华而不实的资源浪费,广告的狂轰乱炸强加了消费不公平的利益分配。从国内所谓“品牌”商品的消费投诉,到国际“品牌”的质量质疑,“品牌”的信任度每况愈下。当消费者理性的大旗最终被竖起,这时候“品牌”的繁荣会像无人问津的 荒野一样,寂寞而凄凉。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叶海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品牌泛滥时,或者一切为了品牌,这本身就是一种缺损。
真正的品牌更应该蕴涵在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