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还是“快餐”味道好黄自怀

发表于-2008年11月14日 早上8:38评论-0条

从维熙先生在《四川日报》撰文《话说补丁》中说:“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现代化的词汇里,报刊理应是张扬中华文化的窗口。”“即使是五四年代的对开报纸,无论他的老板姓氏为谁,也从不消解文化副刊。”“……文化是国人不可欠缺的精神食粮。”

从先生很感慨当今的文学成为广告的“补丁”,笔者也为我们县报的几番浮沉而感慨。在解放初期,我县曾办县委机关报《合江报》,后停刊。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将这一机关刊复刊,成立了县委直接领导下的“报社”拥有了自己的数名专业记者和散于全县各乡镇的通讯员,《合江报》又这般红红火火地“开业”了。记得当时的第四版为副刊,起名“荔枝花”,刊登县内外文学爱好者的各类文学作品,成功地举办了两届“我爱合江”征文活动,此外,还有征联以及其他类别的活动接连不断。应该说,“荔枝花”大大增强了这份小报的可读性与趣味性,有人曾撰联赞曰:

《合江报》公正严明颂褒斥贬,佳报;

“荔枝花”鲜艳夺目叶茂花繁,好花!

对联的工整性倒的确不敢恭维,但那份“爱报”的情结却是跃然纸上的。

后来,响应全国关于整顿报刊市场的号召,《合江报》再度停刊,改为《合江通讯》,对全县人民实行免费赠阅。初时,《通讯》上还是登点诗歌散文之类的东西,但到了后来,干脆就一篇也没有了。听有关人士说,好像是领导的意思,《通讯》嘛,就登点消息、新闻就行了。说实话,那段时间,《合江通讯》失去了许多的味道。

今年,时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各级都在搞各种纪念活动,《合江通讯》社也和作家协会、文联等几个文化部门一道推出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活动,这项征文当然多数都是文学作品了。所以,《通讯》上每期就多了篇这类文章。哎,还别说,这可读性就来了。除此之外,编辑还开辟了文学园地“符阳风”,登载一些本县旅游、人文之类的文学作品。这样,“副刊”又恢复了,人们也爱看了!

从维熙先生说自己的作品成了广告的“补丁”,那都还有个影呀!倘若一份刊物连“文学”的“影”都找不到,那自然要失去许多的读者,就连《半月谈》这样的纯新闻刊物,其中也不乏幽默笑话、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虽说《通讯》的版面有限,但这“文化快餐”还是不可少的,因为“快餐”最有味道呀。作为《通讯》的一名老通讯员和忠诚读者,在此坦言:《通讯》也有“副刊”好!并真诚地希望“符阳风”永吹不散,“荔枝花”永开不衰!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黄自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若书
☆ 编辑点评 ☆
文若书点评:

急功近利的心态,注定文化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