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系老家,“梦中情”
我的老家云安,那是一个风景优美、盛产井盐并充满神奇色彩的千年古镇啊﹗
古镇云安自夏商始建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了。早在东汉时期,云安就已规模初具,并且因盐泉的发现,食盐的制作、食用,而驰名中外。汉武帝元封元年朝廷在云安设立盐官;唐贞观元年朝廷在云安设立盐监;宋熙宁四年朝廷在云安“以云安盐户析置安义县”。古盐场的开发、兴起,使云安日渐繁华,人声鼎沸。商贾因盐而云集的繁华景象更使英、法、意等国传教士纷纷远渡重洋,涉足云安,安家居住一代又一代。
据悉,汤溪河北岸罗汉山下的“增缘堂”、衙门口中街上的“天主堂”、紫荆桥边紧靠东岳庙旁的“福音堂”亦曾一度的热闹非凡,盛时成了外国人居住的一条街。南岸历来是古镇的政治文化中心处,商贸交易处所。从那古色古香的阁楼庭院,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蜿蜒曲折的街道小巷,也就不难看出云安历史的悠久、古老;从那空气中带着的淡淡咸味,也不难想象出云安制盐历经数千年并非怂言听闻。
云安即为、制盐鼻祖,灶房熬盐确是云安的一大景观。清澈的汤溪河边,东起芭岩井,途径东大井,西至汪家沟延绵数华里。古时熬盐灶房相连一片片,但觉,烟囱林立,白烟滚滚;盐工们高亢的号子声萦绕在白天、黑夜。
近年来,在各处奔赴而来的考古队工作人员地辛勤劳动下,沉睡在地下几近千百载的古代灶房遗址、废墟又一次次地在人们眼前再现出昔日的繁华景象,仿佛又回到了古时的云安盐场。
我的家乡啊﹗您曾繁华过,壮观过。您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千年盐文化,还有您那值得我们永永远远的回忆,子子孙孙的追忆……
可是现在,我的家乡已经不存在了。那见证风雨数千载的“白兔井”、“柏树井”,历尽古今风云的“小四川”、“黄洲街”还有“九宫八庙”,经受过日本强盗群机数次轰炸的“陕西箭楼”、“石嘴上”码头、“水巷子”、“汪家粱子”和河边“草亭”以及大部分名胜古迹、绝妙景点都淹没在了“175”深深的蓄水下了。家乡人民舍小家,顾大家,建设三峡支援国家;老老少少都眼含热泪,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们祖祖辈辈生息的老家。
虽然我现在居住再新的生活区,但我还是常常在梦中再见到我昔日的昔日的老家,儿时的云安,儿时的梦。
我爱我昔日的老家,也爱我县在的新家,更爱我们的国家。
-全文完-
▷ 进入念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