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掬起一捧运河思绪淮安野泉

发表于-2008年11月17日 下午3:39评论-2条

离开电脑,信步来到运河边,弯腰掬起一捧运河水,远古的运河竟在思绪里涌动。

谈到大运河,首先将眼光投向古运河的前身——邗沟。邗沟涵盖了古运河的基因。淮安这个城市见证了当初吴王夫差的英雄壮举。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于公元前486~前484年开通邗沟,南接长江,北连一系列湖泊,折向东北,入射阳湖,以较短的人工渠道将其连接,至淮安古末口入淮河。故邗沟运河又叫山阳渎、淮扬运河、里运河等。

大运河,虽然每个龙的传人都耳熟能详,但具体知道有两个系统,即一条叫隋唐大运河,另一条叫京杭大运河的人可能不是很多。其实它们俩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运河,时间不同,地理不同,虽然都叫大运河,但基本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系统。

隋炀帝杨广的名字,一直与中国古运河紧紧相连,永远无法分开。大业元年(605年),亦即隋文帝开山阳渎后的18年,隋炀帝在开通永济渠等同时,“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

京杭大运河由元代郭守敬擘划建议,将弓形运河改为南北直行,从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与会通河、通惠河凿竣,又经过明代的彻底疏浚而全面贯通。它因北起北京,南迄杭州,所以称为京杭大运河。它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把最大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联系起来。它一直是全世界最长和最著名的运河。

自2005年8月,淮安市从楚州到清江浦这段碧波荡漾,两岸绿柳依依的30多里长的古运河就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古运河风华依在,我的思绪也渐行渐远。

有人想问,隋炀帝为何要开凿这一条贯穿大江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我认为,隋朝结束了400年左右的分裂割据局面,既为古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客观条件,也是开凿古运河的客观需要,以此来加强、改善全国的建设、交通运输。隋炀帝出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目的开凿运河是必然的,至于因其向往江南、向往扬州而开运河一说,只是诸多原因之一。

若撇开他统治昏庸暴虐,单从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而言,他是历史的巨人,在中华民族悠悠5000年灿若繁星的帝王将相中,出其右者鲜有人在。建大运河的功劳其实应远远胜过秦始皇筑万里长城。万里长城虽然在抵御匈奴入侵方面发挥了天然屏障的作用,但那万人血泪和尸骨堆砌的石墙,除了带来隔绝、漠视、更加残酷的征战,还能有什么呢。没有长城,战争亦可避免。昭君出塞,不是换来了四十年的匈汉和平吗?清朝康熙,不修长城,同样出现康乾盛世。国力强大,绥怀政策才是预防、医治战争的良药妙方。可是在那个年代,若是没有大运河,则简直难以想象。况且古长城,在今天除了聊供游览,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外,又能有多少益处?大运河的功效在漕运上,是地地道道的“国家生命线”;又远远不止漕运,水运之河,军运、盐运、货运……运输是运河的基本功能,实在是惠泽百世。为此,我爱读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我十分钦佩他的目光,以为它是大运河题材里最优秀的诗章。

运河的思绪,激起的总是金色浪花,比金子还珍贵。

运河从遥远走来,从历史走来。随着大运河一下子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先有河,后有城,后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城市,意味着人口的相对集中,意味着人才的聚集,而且因需要而都有分工,总之越聚越多,名气也越传越远。

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和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大运河仿佛为丝绸之路接上了手脚,一方面把地中海周边的中亚文化以及中国内陆的文化链接了起来,另一方面,把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链接了起来,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生成、巩固和壮大。

夕阳西下,站在运河边西眺,不时有货船推浪前行,秋风轻轻摇动着,垂柳晃动在河水中,并映出座座幽雅夺目的明清风格排排楼阁,美不胜收。

淮安旧曾有古末口遗址。古末口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邗沟入淮河的最早接口。之后,无论是隋唐大运河还是京杭大运河,这里都是沟通南北的要塞。淮安是世界上最早与古运河同生的运河城之一,而运河又使淮安成为历代南北交通的咽喉。

明清时期,淮安因中枢漕运、集散淮盐、漕船制造、粮食储备、河道治理地位显赫而成为“运河之都”。运河文明给淮安带来千年辉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作为漕运、盐运的要道,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

淮安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历史文明璀璨,千百年来,博大精深的运河文化哺育了一代代淮安儿女。1898年,新中国总理、一代伟人周恩来诞生在淮安,在淮安学习、生活了整整12个春秋,又沿着运河走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走他乡挽救国家于倒悬。

河下古镇更是运河的骄傲,淮安的骄傲。石板街道的古镇,运河沿门而过,南宋巾帼英雄梁红玉、明代大文学家、名著《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就诞生在这里。小小古镇竟然出了五十六名进士,一百二十三名举人,十二名翰林,进士之乡名副其实令人惊叹!同样,这里又是运河兴衰的历史见证,鼎盛时“商旅辐辏,百货山列”是全国知名的商品市场。

淮安因运河而生,运河因淮安而显妙曼。枕河而居,淮安就像一壶清茶,水云缭绕,芬芳至今。一切金戈铁马、鼓角铮鸣消融在兵仙韩信的韬略之中;无论是天宫地府还是西天龙宫,在文学大师吴承恩演出的西游中都惟妙惟肖地直抒现实人间。

也许是生长在运河边,就特别的喜爱河流。无论走到哪个城市,只要看到河水就觉得特别亲切,还不禁会问,这水和运河水是否相通?如果听说相通,我便会喜形于色,为我们淮安的运河之都骄傲。运河给我们淮安增添了姿色,也滋养了我们这些运河彼岸的人。

运河水川流不息,它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繁荣,更多的是对前驱者的崇敬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走近古运河,解读历史,感受文化的浩瀚与沧桑,总有一种沉重而又悠远的历史情结,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淮安野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曲子和子点评:

运河文明给淮安带来千年辉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作为漕运、盐运的要道,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1898年,新中国总理、一代伟人周恩来诞生在淮安,在淮安学习、生活了整整12个春秋,又沿着运河走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走他乡挽救国家于倒悬。运河给我们淮安增添了姿色,也滋养了我们这些运河彼岸的人。建大运河的功劳其实应远远胜过秦始皇筑万里长城。

文章评论共[2]个
云追月-评论

淮安的老兄,认识了淮安的你,了解了淮安的人和事,了解了中国的历史。at:2008年11月19日 晚上8:36

淮安野泉-回复谢谢点评,祝朋友好! at:2008年11月20日 早上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