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人性的哭泣——袁崇焕驭志无疆

发表于-2008年11月21日 上午10:33评论-47条

1619年深秋时节,长达二十七年不上朝的吸毒皇帝朱翊君步入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一年,明帝国的辽东经略杨镐统兵十万北击后金。结果四万五千名边防将士浴血疆场,明帝国的东部疆域荡然无存。也就是在这一年,朝廷举行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一个来自东莞的书生进士及第,从此,开始了他绚烂的英雄之路。

他就是后来的蓟辽督师、兵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袁崇焕。

在明朝的政治体制下,文官比武官受到重视,要做到御史,非中进士。要中进士,必熟四书五经,书法漂亮,会做起承转合的八股文。明朝读书人如何废寝忘食考进士,读一下《儒林外史》就很清楚了。明朝派去带兵和清军猛将锐卒对抗的,就都是这批八股文做得很好的进士。也就是说,明朝领兵出战的将军多数是文人。

本来明末皇帝的运气不坏,考中进士的文人之中居然出现了三个(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军事专家。然而文官会带兵,那就是危险人物。明朝皇帝罢斥了其中一个,杀死了另外两个。别的奉命统兵抗清的八股文专家们根本就没有军事才能了。杨镐、袁应泰、王化贞、指挥大军,都是全军覆没。

让我们回头看看那个神经皇帝——朱翊君,他在位48年。是明朝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他登极之初,就以他高贵的仪表给了臣僚们以深刻的印象。他的声音发自丹田,深沉有力,并有余音袅袅。但种种迹象表明他没有履行好皇帝的职责。

他是如此的懒惰,竟然25年不上朝。他当政的48年里,中国历史是在徘徊、是在选择,是在自我挣扎中最终坠入深渊的。48年当然不能完全改变历史的方向,但48年的矛盾却足以毁灭一个时代了。

本来他有一个今天看来都引以为傲的帝国。至今我们都还认为那是中国历史上最光彩辉煌的时期之一。那时的瓷器和珐琅器灿烂华美,精巧雅致。

那时候,中国是全世界最先进、最富强的大国。欧洲的文人学士在提到中国的时候,无不欣慕向往。他们佩服中国的文治教化、中国的考试与文官制度,佩服中国的道路四通八达,佩服中国的老百姓生活得比欧洲贫民好得多。

万历十年是公元一五八二年。要在六年之后,英国才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再过三十八年,英国的清教徒才乘“五月花号”到达美洲;再过六十一年,五岁的路易十四才登上法国的王座。那时莎士比亚只有十六岁,还在英国的树林里偷人家的鹿。直到八十三年之后,伦敦还由于太污秽、太不卫生,爆发了恐怖的大瘟疫。在万历初年,北京、南京、扬州、杭州这些就像万历彩瓷那样华美的大城市,在外国人心目中真像是天堂一样。那时的中国在外人看来甚至是“唐第二”。

中国的经济也在迅速发展,手工业和技术非常先进。在十五世纪时,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产棉区之一。 

由于在正德年间开始采用了越南的优良稻种,农田加辟,米产大增,尤其是广东一带。因为推广种植水稻,水田中大量养鱼,疟蚊大减,岭南向来称为瘴疠的疟疾已不像过去那样可怕,所以两广的经济文化也开始迅速发展。

但是万历没有尽到一个皇帝本应造福天下的责任。他没有抓住历史给予他的机会,消极逃避的态度是他最终背上了“明之亡始于神宗”的历史罪责。

鸦片腐蚀了他的进取精神。无助的爱情悲剧让他对身边的人只有仇恨。他一生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表面上也没有什么大事。但他可堪孤独的一生真的又十分可怜。本可至高无上,却只能用消极怠工来逃避。

其实他大可不必活那么长,大可不必当皇帝。似乎明朝的皇帝中,总是一个比一个让人怜。想崇祯煤山自缢的时候是何等的泪留满面啊?想神宗在定陵下面看到身旁的空位是何等的伤心悲戚啊?在他没有和淑嫔郑氏邂逅之前。他是空虚和烦躁的。宫廷固然伟大,但是单调。即使有宫室的画栋雕梁和其他豪华装饰,紫禁城也无非是同一模式的再三再四的重复。

每至一定的节令,成百成千的宦官宫女,把身上的皮裘换成绸缎,又换成轻纱;又按照时间表把花卉从暖房中取出,或者是把落叶打扫,御沟疏通,这一切都不能改变精神世界中的空虚和寂寞。在按着固定节奏流逝的时光之中,既缺乏动人心魄的事件,也缺乏令人企羡的奇遇。这种冷酷的气氛笼罩一切,即使贵为天子,也很难有所改变。 

今天,稍有思想的观光者,走进定陵的时候感触最深的大约不会是这建筑的壮丽豪奢,而是那一个躺在石床中间、面部虽然腐烂而头发却仍然保存完好的骷髅。

它如果还有知觉,一定不能瞑目,因为他心爱的女人,那唯一把他当成一个“人”的女人,并没有能长眠在他的身旁。同时,走近这悲剧性的骸骨,也不能不令人为这整个帝国扼腕。

一个年轻皇帝没有能把自己创造能力在政治生活中充分使用,他的个性也无从发挥,反而被半信半疑地引导进这乌有之乡,充当了活着的祖宗。张居正不让他习字,申时行不让他练兵,那么他贵为天子并且在年轻时取得了祖宗的身份,对事实又有什么补益?

富有诗意的哲学家说,生命不过是一种想象,这种想象可以突破人世间的任何阻隔。这里的地下玄宫,加上潮湿霉烂的丝织品和胶结的油灯所给人的感觉,却是无法冲破的凝固和窒息。他朱翊钧生前有九五之尊,死后被称为神宗显皇帝,而几百年之后他带给人们最强烈的印象,仍然是命运的残酷。 

神宗死后,儿子光宗只做了一个月皇帝就因误服药物而死。光宗的儿子朱由校接位,是为熹宗,他坐皇帝的时间极短,留下的麻烦却极大,明末三大案梃击、红丸、移宫,都和他的皇位及生死有关。

由于年纪太小,他依恋自己的奶妈。是个天生的木工,别的就没有可以留下来的了。

1628年,木工天启匆匆离开红尘,就连一个儿子也没来留下。他的弟弟朱由检就以亲王的身份继承了大统。是为崇祯。

这样看来,崇祯是很幸运的。然而他却很孤独,身边没有一个人可以商量。他不如他的哥哥木工天启,有奶妈可以依恋。也不如他的叔父朱翊君那样有鸦片可以吸食。

他没有精神上的信仰,一度听了徐光启的劝告而信奉天主教,但他的爱子悼灵王生病,天主没有救活孩子的性命,他便对天主失却了信心。

他不好色,连陈圆圆他也不感兴趣。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君主被敌人俘虏或杀死的很多,但临危自杀的似乎只有崇祯一人。在可查的559个称号的皇帝中,他估计也是最节俭的一个。

然而他残忍嗜杀,暴躁多疑,有强烈的犯罪倾向,如加以适当的教育与训练,倒可以去从事杀猪宰牛的工作。至于当皇帝我个人认为是不行的。

就是这连续四个要么昏庸,要么无能,要么残忍的皇帝,将我富于文化教养而勤劳聪明的一亿子民、将我举世无双的富强大国推入了痛苦的深渊。 

就是在这样深渊中,闪光的星星还是那样的耀眼。

这样的星星,和他所闪耀的那个不幸的时空构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古希腊英雄拼命挣扎奋斗,终于敌不过命运的力量而垮了下来。

今天看来打击袁崇焕的不是命运,而是时势。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说来,时势也就是命运。像希腊史诗与悲剧中那些英雄们一样,他轰轰烈烈的战斗了,但每一场战斗,都是在一步步走向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战斗得越激烈,越是惊心动魄,就越悲壮。

背后是昏愦胡涂的皇帝、屈杀忠良的权奸、嫉功妒能的言官;手下是一批饥饿羸弱的兵卒和马匹,将官不全,兵器残缺,领不到粮,领不到饷。 

袁崇焕就是在这样的政治、经济、军事背景之下,去应付辽东艰巨的局面。

然而更艰巨的是他所面对的敌人——努尔哈赤。他是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这个用兵如神的统帅,传下了严密的军事制度和纪律,使得他手下那批战士,此后十七世纪、十八世纪两百年间在全世界所向无敌。努尔哈赤以祖宗遗下的十三副甲胄起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大帝国满清。

这样不利的局面之下,袁崇焕在1626年的宁远大战之后三战三捷,居然把努尔哈赤打死了,这样的英雄气概,在整个人类历史中都是十分罕有的。

在那个时代中,人人都遭到了在太平年月中所无法想象的苦难。

在山东,大饥荒是丈夫吃了妻子的尸体,母亲吃了儿子的尸体。在陕西,大灾荒正在流行,树皮草根都已经吃光了,父母无法养活自己的孩子,亲手将其抛弃,任其饿死。

而在永平、一带的城内和郊外,清兵的长刀正在砍向每一个汉人,满城的鲜血,满地的尸首……在通向长城的大道上,数十万汉人男女哭哭啼啼的行走,男的押去辽东为他们做苦工,女的分给兵将淫乐……。

那个时代是如此的矛盾,以至于我都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样的语言都是那样的苍白。

1587年亦即神宗十五年丁亥的岁暮,一个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到处惹事生非的人物——海瑞静静的离去了。

阳历1588年1月17日一代名将——戚继光离开了人间。 

1602年,李贽在狱中以刺刀自刎 ……。

有人说死亡是对人最大的恐惧,但我觉得不是的。一个太看重生死的人,生死就没有了意思。没有人会逃过那样的一天,躯体和灵魂的分离。就看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结束漫漫红尘路。

我估计每一个君主在临死之时,都深深地感到了失败的屈辱:崇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如果他不是被人谋杀的,那么是惟一的例外)、蒙古人的首领林丹汗、朝鲜国王李佑;始终是死路一条的将军和大臣(奋勇抗敌的将军与降敌做汉奸的将军,忠鲠正直的大臣与奸佞无耻的大臣,命运都没甚么分别。

但在一个比较温和的时代,奸臣却常常能得善终,例如秦桧);愤怒不平的知识份子,领不到粮饷的兵卒,生命朝不保夕的“流寇”,饥饿流离的百姓,以及有巨大才能与勇气的英雄人物(杨涟、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却难以善终。

公元1630年,黄太极统领十万绕开宁远,直逼北京城下,一条纰漏百出的反间计,一群狭隘无知的暴徒,一帮盲目冲动的野兽莫名其妙就上当了。

公元1631年12月,呼啸的北风卷起漫天的黄沙,在北方制造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沙尘暴。帝国的都城一片灰蒙。然而京师的百姓却破天荒的起了一个大早。因为明朝的第一督师,军队最高统帅袁崇焕被绑上刑场,刽子手还没有动手,北京的百姓就扑上去抢着咬他的肉,直咬到了内脏。刽子手依照规定,一刀刀的将他身上肌肉割下来。

一共割了3888块,直到第三天,夕阳西下之后,袁崇焕才真正的离开人世。死时仍然睁着他那双明亮的眼睛,,不解地盯着看热闹的几十万群众……

那不解的眼睛看到了什么了?他不死的灵魂将飘向何方呢?

一个多世纪之后,1753年清朝的四任皇帝乾隆给了迟来的答案——千古奇冤。

后世的评论皆认为,崇焕不死,满清无法入主中原。我以为这是不对的。在专制的笼罩下,袁崇焕便有天大的本事也改变不了基本局面。除非他自己来做皇帝,显然这不符合他的性格。

对于满洲人入主中国一事,近代的评价与前人也颇有改变。所以袁崇焕的功业,不免随着时代的进展而渐渐失却光彩。但他英雄气概的风华却永远不会泯灭。正如当年七国纷争的是非成败,在今天已没有多大意义了,但荆轲、屈原、蔺相如、廉颇、信陵君等等这些人物的生命,却超越了历史与政治。 

袁崇焕因为大胆的建议和实施和谈策略终招致杀身之祸,我们清楚的知道那时的和谈是何等的必要,何等的正确,何等的有远见啊!他清楚的知道满清铁骑要的是什么,他看到了问题的实质,看到了满清的心惊胆战,看到了清朝统治者的犹豫和迟疑,他看到了满清的不自信,他看到了满清没有长远打算,没有一统中原的决心和实力,他是如此的正确。

此刻我只能有泪水告慰他的在天之灵。我们不怪崇祯杀了他,我们不怪黄太极的反间计,我们只怪历史的河流中这样的人太少了。历史没有假设,我们除了感慨还是感慨,我仔细的研读那段历史,希望能找到些什么,此外我还能干什么呢?

无数次的研读,我发现一个问题:那个和袁崇焕一样同为大明王朝督师的史可法做了些什么呢?在普天之下都在抗击异族的入侵之时,这位掌管兵马的大将军在干什么呢?在我看来,他干的事情只比秦侩好一点,只是他没有在面子上出卖什么,但他实际上出卖的远甚于几座城池。而他在恰当地点,恰当的时间“以身殉国”的伟绩,掩盖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他用死把所有的责任全推给了别人。

那个明知结局凄惨,义无返顾的领兵上前,抗击清兵,甚至把满清的创始人给一炮击毙的人,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啊!他死了,死得那样地无可奈何,又是那样地感天动地。我们想啊,此时的明朝人是何等的期待他的再现,人们希望史可法也能象他的前任那样驰骋疆场。人们渴望史可法能带领他们收复失地,抗击外敌入侵。但这位十分注重名节的南明统帅在干什么呢?

在准备后事,在准备如何苟延残喘。我写这样的文字是有自己的根据的,本文不做详细的分析。我也相信真正看懂了明末那段历史的人,是能理解我的。

崇祯的自杀成就了李自成短暂的皇帝梦。

在我看来,那只是一个动荡的时代的一个插曲,甚至说它只是一介草根匹夫突然成暴发户之后露出他本来的面目而已。李自成的一生本来可以有很多建功立业的机会,但他都没有抓住, 仅仅被后人记住的“均田免粮”都是假手他人。

太多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农,一个无法与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相提并论的农民。所以他无法象太祖那样胸怀天下,成就大业。相反他得到的条件远比明太祖优越,他得到的支持是整个汉民族,整个天下一度认为他就是救世主,直到多尔衮领着顺治入主北京时,南方的大半个中国依然在期待他能一统河山。但他没有勇气也没有魄力去完成历史给他的重任。

让我们再看看吴三桂,洪承畴兵败降清,自己的老父亲下了大狱。当时的满清皇帝亲自作书招降,自家亲友自舅舅到哥哥等等都一起降了清并来劝降。尤其是他那舅舅祖大寿可是赫赫有名的悍将,也一样降了清。就是在这个时候吴三桂还一口回绝了满清。这些都没有动摇他对大明王朝的忠诚。今天的我们呼了人家数百年的汉奸,是不是有失偏颇呢?

崇祯已死,背后又是虎视眈眈的满洲铁骑。这位三十三岁的封疆大吏在忠君爱国至孝之间始终没有选择落草为寇。

然而后来他反了,投降了满清。为什么呢?世人皆知。我想说的是,对于一个三十三岁的男人来说,自己的老婆被别人抢了;自己的父亲被人折磨;自己的家产被人霸占。这其中的任何一项就足以让他弃李自成而去。这样的感情并不因为古今的时空差异而有何不同。

回顾悲壮凄楚的晚明时,我们看到的只是积重难返,决策的失当,行伍的疲溃,将领的流失。大明王朝在风雨飘摇中坐以待毙。

从来没有哪个朝代会想明末,有这么多的投降将领。而且很多是再降。我们知道他们有多少的不情愿,有多少的无奈,是局势逼迫他们成了历史的罪人,是命运捉弄了他们。祖大寿、洪承畴、吴三桂的降清,袁崇焕的冤死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提前宣告了明王朝的死刑。

记得司马迁在《留侯世家》中说,本来以为张良的相貌一定魁梧奇伟。但见到他的图形,容貌却如美女一般。我们看到袁崇焕的遗像时,恐怕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图像中的袁崇焕虽不怎样俊美,但洵洵儒雅,就是一个标准的文人。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文人是如此刚强侠烈。他的麾下曾经千军万马,那是刀尖的集结,那是跃马横决的驰骋。

他不是高瞻百世的哲人,不是精明能干的政治家,甚至以严格的军事观点来看,他也不是韩信、岳飞、徐达那样善于用兵的大军事家。他行事操切,性格中有重大缺点,然而他凭着永不衰竭的热诚,一往无前的豪情,激励了所有的将士,将他的英雄气概带到了每一个部属身上。

他是一团熊熊烈火,把部属身上的血都烧热了,将一群萎靡不振的残兵败将,烧炼成了一支死战不屈的精锐之师。

他是大明帝国里的一个亡命徒,最后一个亡命徒。

仿佛就在昨天,在帝国的深宫里,十八岁的少年皇帝在拍打着桌子。他憔悴苍白的脸上泛起了潮红,眼中布满了红丝。

而在阴森寒冷的天牢里,袁崇焕提笔在写信给祖大寿,希望他以国家大局为重。他写信的砚台里会结冰吗?他的手会因愤怒而颤抖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写的内容我们都知道:他爱这个国家,尽管国家负了他。

皇帝的信使快马驰出山海关外,祖大寿读信之后,伏地大哭。辽河大平原上白茫茫的一片冰雪。数万名间关百战、满身累累枪伤箭疤的关东大汉,伏在地下向着北京城号啕痛哭,战马悲嘶,朔风呼啸,绵延数里的雪地里尽是伏着愤怒哀伤的豪士,白雪不断的落在他们的铁盔上和衣襟上……。

雪落无声,岁月有痕,。数年后,那个来自陕西米脂的佃农无情的终结了明帝国这个由汉民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巧合的是,帝国的建立者也是一个佃农。这一年他已经316岁了。假如灵魂果真不死的话,他会悄然的来到金色的金殿,轻轻拂去上面的尘埃,叹息着离去……。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驭志无疆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拂柳飘云点评:

我了解袁崇焕,还是当初读金庸的小说《碧血剑》才知道的,对于这个人一直是从心里钦佩的很,只感念其生对了时代,却没有遇到明主,最终落得悲剧收场!
很佩服作者的历史知识,但个人认为,此文以讲述袁崇焕为主,却铺陈了过多的枝蔓,有些喧宾夺主!

文章评论共[47]个
驭志无疆-评论

感谢飘云的指点。以一个人物来描述一段历史。甚至是一个朝代是很难的事情。我觉得那那个时代造成了个人的悲剧。所以有了太多的旁叙。还望各位见谅。at:2008年11月21日 上午10:55

美泉-评论

历史就是这样无奈,抗清民族英雄,被陷害,被凌迟,而最终为其平反的是他的敌人。袁崇焕,一代英雄,是最悲壮的。我感觉比精忠报国的岳飞要壮烈,前者忠孝之名万古流传,后者结局令人辛酸——朋友以渊博的历史知识,抒写了民族英雄慷慨的一生,突出了主题“人性的哭泣”,我深有同感。at:2008年11月21日 上午11:01

驭志无疆-回复每个书写的夜晚,我都在想我为什么要写他们。为什么要去回忆哪些曾经的伤痛。甚至是令人窒息的往事。我也在怀疑没有人看这些东西。今天的时代物欲横流,能静下来看这些的人不多了。感谢美泉兄的支持。可谓知音难觅啊。 at:2008年11月21日 上午11:05

雨色心情-评论

写的很流畅,对时代背景的描述,应该是理解人性哭泣的基础,所以更能烘托人物性格吧at:2008年11月28日 中午2:54

驭志无疆-回复你的文章,我也看过,期待你的佳作。 at:2008年11月28日 下午3:29

心语飞扬-评论

写得不错,支持个,问好无疆!at:2008年11月28日 下午5:23

驭志无疆-回复哈哈,问好飞扬啊,期待你的佳作。 at:2008年11月28日 下午5:40

笑破红尘-评论

知识渊博,语言流畅,论理透彻。问好作者。at:2008年11月28日 下午5:33

驭志无疆-回复过誉了啊,还得继续努力。问好。 at:2008年11月28日 下午5:43

风上人-评论

已拜读,并收藏!at:2008年11月28日 晚上7:22

驭志无疆-回复感谢风上人的到来,感谢你的支持啊,期待拜读你的佳作。 at:2008年11月29日 下午3:56

月色-朦胧-评论

很喜欢看历史的东西(不是戏说一类),也有想写历史小说的动念,但感到力有不逮,不敢贸然动笔。历史,是个大题目,你感写,能写,钦佩了。at:2008年11月28日 晚上9:14

驭志无疆-回复问好蒙胧,你的文章有你的风格,我很喜欢。以后细细读来。 at:2008年11月29日 下午3:55

嫣云含笑-评论

周末快乐!前来学习,问候年轻的才子!at:2008年11月28日 晚上10:15

驭志无疆-回复有人说我是个孤独的浪人,不关心身边的红尘,都去关注古人有何用处?我想我是个特别的年轻人,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在我自己喜欢的路上走多久,我很喜欢路遥,喜欢他的坚持,喜欢他的 ……虽然我今生都可能到不了他所在的高峰了,但是我会继续。 at:2008年11月29日 下午3:54

驭志无疆-回复问好朋友,期待你的佳作。 at:2008年11月29日 下午3:55

千山百合-评论

很崇敬这个历史人物的,我也喜欢看历史,佩服作者的历史知识,我觉得他不该杀了毛文龙,毛也是一位不错的大将,个见,问好朋友周末快乐。at:2008年11月28日 晚上10:28

驭志无疆-回复太多的的过去都被遗忘了,太多的曾经都真正的成了往事,我觉得他们是不灭的,我就用我笨拙的语言来试着描述他们。勇气满满,但是还没有到位。感谢千山的到来。周末愉快。 at:2008年11月29日 下午3:37

驭志无疆-回复毛文龙是个有能力的将军,是个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很重要的一个角色,我觉得他唯一的不足是心胸太过狭隘。没有看到大局。文章中我没有写他,就因为这个,我不好去评价。就做罢了,我再好好看看书了,等到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再写他吧。 at:2008年11月29日 下午3:39

颍水倦客-评论

无疆的文章确实不错,但是也有不足,有时对历史背景和相关人员描述过多,有喧宾夺主之势。比如本文对袁崇焕的介绍文字偏少,袁崇焕本是文官,去守辽东是主动请缨,这一点没有写有些缺憾,愚兄个见,莫怪!at:2008年11月28日 晚上10:29

颍水倦客-回复我才发现编辑的点评和我意见一致,不好意思,并非人云亦云,确实是巧合!问好无疆! at:2008年11月28日 晚上10:33

驭志无疆-回复看来兄弟是个有心人,仔细的阅读,仔细的分析过了,无疆感激不尽。会继续努力。 at:2008年11月29日 下午3:34

加一等于四十-评论

谢谢无疆的邀请,要不然与人性有关的深奥难懂的文章一看到题目我根本就没兴趣,于是盛情难却,耐着性子看下去,除了感觉无疆的历史知识丰厚之外好象没什么感觉,怪只怪我对历史不太了解,对人性缺乏研究,所以有关此文我无从说起,只是纳闷里面的“黄太极”历史上是姓“皇”,怎么变成姓“黄”了?at:2008年11月28日 晚上11:51

驭志无疆-回复哈哈,字给打错了,到底是哪个huangzi还是不难记住。感觉朋友是个爽快人。直言来去。问好。 at:2008年11月29日 中午12:08

驭志无疆-回复朋友,我重读了你这段留言。你就真的除了看到每个汉字,每个段落,就没有看到里面的内容,就没有看到我想说什么?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建议,这是目前为止我收到的最好的留言。感谢的提醒。我 at:2008年11月29日 下午3:49

加一等于四十-回复在你文章当中我能看到什么内容呢?除了历史人物的事迹罗列与年代变更外,你所得出的结论无外乎是对邪恶人性的痛斥与鞭挞,而这些结论让人感觉是人云亦云,毫无新意与独到之处。关于袁崇焕的故事严崇年早就在〈百家讲坛〉至少讲过两次,可是严老头子被无锡一青年掴了一巴掌,名誉扫地,我这里说你几句,挑你的毛病你就急成这样,小心上火,王老吉可不便宜啊。 at:2008年11月30日 中午1:04

驭志无疆-回复哈哈,没有哦,你说的很在理啊,改进改进。 at:2008年11月30日 中午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