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佛教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樱花渡月

发表于-2008年11月23日 中午2:02评论-16条

对于佛教,我是一个门外汉。出于对文化的热爱,我的阅读兴趣偶然涉猎了佛教经典和一些法师的讲论,顿时真的觉得博大精深,大海巨潮一般的感觉。释迦牟尼所说的法,初看觉得很简单浅显,如果对佛教教理听闻或深入思考多一点,就会发觉真的是佛法无边,浩如烟海,却又一花一世界的自足完备。 

释迦牟尼的一整套佛教体系,其完备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是大到整个宇宙的真理方面,还是微小到比灰尘还小若干倍的方面,都宏纤悉备,精粗两完。可以完全肯定的说,至今为止,历史上还没有一种哲学或者宗教学说体系有佛教那么博大精深完备。 

研究佛教和修行佛教是完全不同的,修行是脚踏实地,是具体实践的,落实到实在的听闻和身体力行当中,吃穿住用,行住坐卧,都是亲自躬行,是切身体验和锻炼,修行的人用一生一世的努力,从大的和微细的地方去持戒精进,忍受逆缘和各种侮辱,定心观照,努力地证悟佛的精神。而研究者只是隔着玻璃或者距离,单凭扫描的外部印象来作一些结论,和实际的修行成就相比,远隔云泥。 

在印象或者诗意的表述中,修行的那些高僧大德或方外人士,是比较脱俗和超逸的,月光下,一亩瓜田,一间茅庵,几丛菊花,即足以退隐江湖般的过一生一世潇洒超脱的生活。那是理想中艺术虚构的境界。我见过的很多修行人都是很苦的,经常和佛法的清净相反,很多高僧大德有极度压抑的痕迹,有的僧人还常年疾病,生活来源贫乏,忍受着非凡的寂寞和空寂。与凡人所不同的是,这些人心里怀着巨大的今生解脱之信心,让那簇火苗燃烧在整个的一生当中,坚定而充满一种意乐。当然,寺院也并非就真的众生平等,占有院产的一些佛教上层人物还可能自我封神,把自己说成得佛祖正眼法藏之神。以僧人之名,行玩乐之实的妖僧亦大有人在。人间净土未必真净。 

使许多僧人坚定不拔修行下去的精神动力却具有强大的说服力,那就是博大精深的佛法精神。外境的阻挠或困难对于真修行的人来说,那是佛的精神,佛以苦为师,以逆缘为师,以戒为师,困苦即是道用,艰难困苦,玉道于成。 

我觉得释迦牟尼和孔子等人一样,虽然劝化慈悲仁爱,但是似乎也有让人诟病的地方。比如,都无例外的鄙视劳动。不管怎么说,我觉得劳动和创造应该是一切道德的活来源,很多恶行恶德经常是从不劳动或鄙视劳动产生的,虽然很多人非常不喜欢劳动。释迦牟尼更是要求僧人为了完成修行证果,不应该把精力用在对修行毫无意义的生产劳动上。以前的很多僧人和乞丐无异,吃的非常差也罢了,僧人竟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现代社会,口吐莲花的佛法大师,正用了贪嗔痴的意识来营求凡俗众生的名闻利养。后来中国的僧人这样混不下去,就提倡农禅,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给自足,以延佛嗣。 

按照佛教的观点,一个人对佛法闻思和修行不深,那么对佛法非常容易产生偏激的观点或者邪见,尤其像我一类初知一点佛教基本知识,很容易犯信口开河的毛病。一个朋友对我说:“现在的社会讲什么善良和佛法,做人也需要厚黑一点,好人就像羔羊只有待宰的份,好的也来一点,恶的也来一点,要会打一打阴阳拳才对,君难道不知死猫烂狗有饭吃吗?”我听了觉得悲哀,现在的电影、电视、杂志,宣传很多容易激发人们行恶的东西,和佛的清净道论是不同的,如果人们的生活的精神里多一些佛的慈悲和行善止恶,那么世界可能会更祥和一些。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现在讲究登龙术、讲究智谋韬略、讲究奸诈者大行亨通、讲究厚黑学,众生彼此恶斗,互不礼让,傲慢习气严重,彼此以战为乐,而不知这就是苦海,很多事情只是因为心魔的作用而使之变坏。这些都是迫使佛陀苦口婆心,设立修行教义的原因。 

这里我想说一句,我觉得以前马克思所说的:“宗教是毒害人民群众的鸦片”,并非就是绝对正确。除了邪教,宗教对社会具有着巨大的净化和劝善止恶作用。世界上的人口大多都信仰宗教,纯粹的唯物主义是非常虚无的,因为它让人觉得一切都是物质运动,死了也就一切灰飞烟灭,这样就很容易的引导出生命的虚无和妄诞,引导出及时行乐的想法,容易引发大无畏无法无天的思想,因为不相信什么报应。中国历史上富有或得势的很多人,很少出现利乐众生的价值实现者,多出现及时行乐巨大的奢侈荒淫。美国人信仰基督教,基督的博爱、平等精神直接灌溉了西方的民主精神,要了解美国或西方,不了解基督教精神,只能得到皮相。而且在这个世界上,嫉妒心最重的是中国人,但是把精神文明建设和仁义道德老是放在嘴上的也是中国人。而嫉妒心最弱的是美国人和印度人,印度人是无所谓,受佛教解脱道的影响,而美国人对于成就和能力,却有一种天然的崇拜,在美国没有中国这么多明哲保身、树大招风的哲学和处世之道。 

现代社会节奏快,人们的生活和古代相比也大有不同,要一个人放弃生活纯粹的去修行,那是非常不实际的,可是,如果能够闻思佛法,并且以佛法修养身心,则心有莲花,可以种下善根,改良习气,获得比较好的效果。有一种想法是错误的:修行能够让一个人变得强大和聪明。修行使你获得的是智慧,是一种心态和对生活的良好态度,至于从修行中要挖掘出巨大的财富或利益,则是对修行的误会。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建立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上的:一个中心是因果论,两个基本点是轮回说和解脱道。大家不要以为不过如此,佛教结合生活里的方方面面而立论起说,你越接触越了解,就越是觉得没有边际,如同汪洋大海,其内容之丰富,其见解之殊胜,可谓万象中涵,如果有耐心和感兴趣的道友,静心读一读《入菩萨行》、李柄南著的《佛教基本知识》等,可以使你获得很好的震撼和理解,对佛法有一种亲切和喜欢。如果静心修习听闻上一段时间,有佛缘的人,心里会有一种如饮甘露的感觉,觉得佛法是使世人解脱烦恼和诸种心内身外违缘烦恼的妙药。 

因果论很好理解,就是凡事有因就有果。比如你种下一个豆子,就会生出豆子,而不会生出南瓜,这就是“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我们的行动和念头,会产生相应的果报,就是说我们做的事是豆子,就会接出同样的豆子,不会是瓜,你种的是瓜,不会结豆子,种什么因,接什么果,善的结善果,恶的结恶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因果报应是绝对的,所谓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这一点就连佛法无边的佛祖也无法改变,佛祖只能教导你利用因果报应不要种因,少做坏事,改变恶报。佛的修行就是根据因果报应的绝对性,来让你行善止恶改变报应业力。通过修行来减少恶的报应,增加善的报应,转换业力。佛教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众生皆有佛性,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后来却因为贪嗔心痴等造作原因,产生了西列循环报应,使人越走越远,回不到最初的佛的状态,在轮回中根据报应程度生生世世的漂泊,流浪生死。轮回说就是在因果报应的基础上开展对世间万象的说明。宇宙中分为六道,众生因为不断造业,产生了持续不断的报应,这些报应因生果,果又生因,冤冤相报,无止无休。就象一个大轮子一样,无穷的轮回。善的上生天道,一般的生人道和阿修罗道,差的生到畜生道、饿鬼道。善的享受美好生活,差的在地狱受刑受苦。等到报应结束,或者根据你现在所做所为,有因生果,果生因的循环无尽的报应轮回,如此车轮般在六道中转动。 

可以看出,因果报应和轮回说是佛教的基础,这是佛法的总前提,如果这个前提是真实的,则佛法之一切皆是真理,如果这个前提不成立,则一切佛法有可能是一个大谎言。 

我们常听佛说四大皆空,空在佛教里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修行就是要看破、放下,获得空性。空并不是指什么也没有,也不是指唯心主义者说的万法唯心,万物是心的幻象。而是指一切最终都要变得改变了面目,没有一件东西永远存在不变。所谓的一切皆空指的是万物都处在永恒的变化当中,没有一样是可以停留的,“万物皆变,无物常在”,你想想。不论多么伟大的人物,多么美好的事物,多么可爱的青春、朋友和亲人,在时间的河流当中,在时光里,有谁一直存在呢?没有,任何东西在时间和万物永恒的变化中,都没有长村不变的,不同的仅仅是,存在的时间长短一点而已。“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一条河流,你第一次踏进是如此,第二次再踏进的时候,从宏观上也许看不出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从微观上却变化了,比如水的流量,你脚下踩的沙子,你脚步的重量和方位,都和第一次有了许多不同。永恒的变化不居就是空,红颜美女变成鸡皮鹤发,沧海变为桑田,美好的少年时代只能永远的留在记忆当中,而不能像倒带子一样的时光倒流回去,这些都是空。 

变化不留,变化不停止,无物永在,就是空。

我们生活在世间,也是根据前世的因果报应力,由地火水风四大摄取你的记忆根识所合成的一个假我,所谓的假我是说你这世是这个德行,那是根据前世的报应力产生的,也许你前世不是这样一个人,脾气不是,甚至相貌也不是,根识摄取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同成分比例变成的一个你,人和人千差万别就在于四大和根识摄取的成分比例不同。空就是从根本上看破假我的不实在,甚至连我都是暂时的,一切只是永恒的因果报应在起作用。 因果包银根据一切所作缩为,不差分毫的产生着报应运动,在因果绝对报应力中,没有不变的我,没有不变的自性,没有最初开始的造物主。一个人修行,断尽恶因,做足善因,就成了佛,“同体大慈,同缘大悲”,如果每个人都达到最彻底的止恶行善的地步,则每个人的德性都是一个摸样的,这就是佛教众生平等的意思,就算报应生在畜生道里的畜生,也和人一样具有相同的佛性,只是由于所作 恶业太多,投生到那里罢了。它最根本的佛性和我们毫无二至。

从佛教的角度老说,一切皆空,还有着不空的东西,那就是因果不空,涅盘不空。涅盘是指修行到不种下一点恶,只做善事的情况下,没有报应,不在六道中轮回的不生不灭的状态。就是佛教意义上的解脱。 

人人皆有佛性,众生开始形成的时候,彼此并没有恶念恶行,都是天然的自性清净,生活在幸福里面,后来因为起了贪嗔痴,结果就在因果报应规律的支配下,产生了报应,开始堕落到六道轮回当中,佛无法改变因果报应的规律,佛只是教导人要按照因果报应,以戒定慧三个途径,通过修行得到解脱,恢复你的被来面目——也就是清净本性——佛性,摆脱六道轮回。佛法教人修行,就是建立在人人皆有佛性的基础上,说明你原来是清净的,只是染了灰尘,蒙蔽了你原来的光明,修行就是要像镜子一样,把灰尘揩干,是恢复,而不是无中生有的锻炼出一个佛来,所以修行不过是还原和恢复你本来的善和清净心态,成了佛也不就是法力无边,去统治别人,而是彻底摆脱了轮回报应之苦,生活在心态快乐的境界当中,而且还不断地去拯救受苦受难众生脱离苦海,摆脱轮回,得到解脱。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樱花渡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人不过是物质、利益生命的租用体,至于是物质还是精神,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即使彻底的物质论者涉及自身仍然会违心陷入唯心中。
佛和佛法佛学的博大精深不是穷尽几个人就可以成就的事,就世事而言,有一点敬畏,有一点感知,有一点善良,有一点真诚足够,信仰可以属于部分人,不必要是全部人。
如果一个人彻底的解脱了,想来也是满可怕的,所以众生就应该是千城百面,就应该是七情六欲,就应该是贪嗔痴笑各味沾一,若不然,这个世界太干净也太乏味。
有因有果的过程在内心是唯心,在物质是必然,人不可太坏,但是要可爱。
本文值得看和思索,至于评论的确和本文冲突,但仅个人观点,特推出本文,共勉!

文章评论共[16]个
吹糠见米-评论

信仰终归是满足精神需求的虚幻,人始终是世俗社会的人。物质的社会给世俗的人很多利益的纷争,信仰能带给世俗的人一些关于精神的抚慰。真实的人应该就是游离在世俗和信仰之间。at:2008年11月24日 上午11:15

樱花渡月-回复哦,呵呵,你好,我觉得帘外说的很对,七情六欲才使人之为人。这篇文字以前我就发表过,不过后来觉得有些说法欠妥当,所以又重新补充和改正。我主要是从哲学的角度去解说佛教,使人容易明白佛在心中,不但是烧香的事情。 at:2008年11月24日 上午11:36

吹糠见米-回复我明白你说的意思。我觉得人有七情六欲,但不是完全受七情六欲所主宰的。理性的人始终是在世俗和信仰中平衡着自己的生活。离开了世俗社会只活在自己信仰中的人,可能成为精神病患者;而没有信仰的人,可能成为行尸走肉的工具。 at:2008年11月24日 上午11:54

樱花渡月-回复对的,信仰对老年人更显得重要,因为宗教和哲学面对的是死亡这问题,而文学和艺术对待的是生机和情欲\性的问题。你信仰宗教,气氛是很重要的,比如西方人谈论中国文化,不去注重中国人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具体环境,而只从理论上论证,就永远不能了解中国人。宗教也是,你不生活在特定的宗教环境中,光凭你的知识去追求,那是很空洞的,也无法得到快乐,就象没有过过春节的人,不理解春节的气氛一样,宗教也是如此。还有,真正具有特殊魅力的人,生命力很强大,本身就是活力的象征,一个人生活的要活泼快乐才是,信仰宗教岂不是也是为了使自己心有归依?生活,只有生活,是我们的一切,而不是一切为了生活。 at:2008年11月24日 中午12:15

吹糠见米-回复呵呵,我想在文化精神的最高层面,应该都是相通的,那就是真善美。人活着,固然不能达到完全自由的境界,却也是一个追求自由的过程。只是每个人选择的道路不同,能达到的境界不同了。 at:2008年11月24日 中午1:28

吹糠见米-评论

在物质社会里,佛教也在日益世俗化。少林武术的商业化,僧人的政治化,寺庙营运的市场化,都让人能真实的感受这一点,我不知道是佛教文化的逐渐丧失,还是佛教精神的创新。at:2008年11月24日 上午11:22

樱花渡月-回复商业化只要不太作恶离善,不杀生,符合佛教正业教义就行。我本来是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后来回对佛教发生兴趣,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其实说穿了,不过是因为是失恋,寻找麻木和一种依归。 at:2008年11月24日 上午11:39

吹糠见米-回复呵呵,我是个无神论者,不是真的相信鬼神。我曾试图相信佛教,也研究过你跟我推荐的《入菩萨行》。可最终我没能信佛。可能因为我把佛教当成了研究对象了。 at:2008年11月24日 上午11:45

樱花渡月-回复佛教教人解脱的最终目的,是自由自在。真达到这境界的人,其实小孩子就是。只要你觉得快乐就好。 at:2008年11月24日 中午12:02

樱花渡月-回复有些佛教书不看还好,看了越让你糊涂。学佛实际上是要让人快乐洒脱善良一些,而且能够比较圆融一点,使自己生活的更协调一点。如果学佛达不到这目的,不学就更好。佛教修行到最后,是要人连佛法都否定,只有自己的生活是最真实的,学佛法只是一种帮助我们获得快乐的工具吧。只是要心空而洒脱,不修行的确不容易达到。 at:2008年11月24日 中午12:07

照妖镜1-评论

佛,当真就是那个坐在菩提树下顿悟了的佛祖吗?所谓抛弃了他做皇帝的宿命,拯救众生?寻找到一个脱离了六道轮回的西方极乐世界,并且使得笃信他的人,可以坐在一朵莲花上永生,使得在最后时刻恍然大悟的屠夫,放下屠刀以后也去立地成佛?让念诵着佛号的人依托着精神的自慰,以苦不为苦而自欺为不苦?一面以脱离轮回为最高境界,一面为了来生修行而无怨无悔?如果不是佛,压根就被人们所误解,那么就是佛还并未成佛。其实现在所有的宗教,可取者无非一个字,善。从中看到善就够了。其实没有了死亡的眷顾,所有的面孔都一成不变存在的时间,太单调也太无聊。真正的极乐世界,是不论在哪里都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明枪暗箭,没有阴谋算计的世界,生命的七情六欲,只在生老病死,离别聚散,思念关怀中自然而生,自然而发。每个人都凭着自己的天赋过自己的生活,无需谁对谁仰视,没有谁对谁俯看。真正的佛,不会为了谁信仰了自己才超度谁,佛的心胸里,应该没有小肚鸡肠的计较吧,大肚能容天下事,空了才满。如果人的信仰和梦想,也只能停留在无形三界,六道轮回,有些无奈了。at:2008年11月24日 中午12:10

樱花渡月-回复简直是_太对了。你理解了佛的本质而不是皮相。你的悟性应该是一流的,你的良心应该是大大地好的。请受小生一拜。 at:2008年11月24日 中午12:19

樱花渡月-回复佛是以自己亲自的实践去,阅读这个世界的。 at:2008年11月24日 中午12:26

照妖镜1-回复真的佛不在西天,没有法力无边的手掌,没有任谁也跳不出的五指山。极乐原是本土,天堂就在人间。灵魂于身体的结合,原本就是最空灵的精魂。真的佛,在红尘中。佛的永生,同生命的永生一样,只为了生生,所以才不息。真的佛,没有具体的面目形貌,无形而有神,因传神而形聚。倒真想能悟到佛的本质,现在觉得似乎要扔开佛教的经书去悟似的。镜子里的妖精要悟佛,迷惑着呢 at:2008年12月06日 晚上10:20

烈酒红袖-评论

迷时佛度,悟时自度。看佛经主要那些字不很认识呀,呵呵,真的这是实话at:2008年11月24日 下午4:58

樱花渡月-回复握手。冬天多握手,比较暖和啊。 at:2008年12月04日 中午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