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守望岁月的身影——解读徐兆宝和他的诗jygxzb

发表于-2008年11月29日 上午11:02评论-1条

守望岁月的身影

——解读徐兆宝和他的诗

胡杨

嘉峪关下,与兆宝一起斯守着长城,一起被迎面而来的风打个趔趄,各自回到家中,一起热爱诗歌。这样的生活,与兆宝一起分享,是快乐的。

在嘉峪关下写诗,注定是孤独的。一座高出人们视野的天下雄关巍峨耸立,这是这块土地上最壮丽的诗篇,每每仰望,总有抑制不住的激情,但诗意,全被它掠夺了。

我的朋友燎原曾无比悲哀地说过,这是一块神奇而诗意的土地,古往今来,它被诗人们的才情洗掠一空,当代的诗人们的劫后余生,早已没有富矿了。

这是实话。但谁又能阻止诗人们的抒情呢?

这句话,是对兆宝说的。他十多年如一日,孜孜以求,近一段,又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守望岁月》,这让我真真实实地看见了一个守望者的形象。守望,是嘉峪关最耐人寻味的姿态。从前的戍守者,在寒光照铁衣的阴冷中,目光穿越了多少浮云与荒漠,仍不能抵达故乡的温暖,这是何等的壮怀激烈,但他却是在无限的寂寞中完成的,只有自己的心境,幻化为苍茫的月色,由苍茫而苍凉。

兆宝在诗集的扉页上写道:心灵的长途跋涉,精神的恒久坚持,便是人生的胜利。我相信这句话,也赞赏这句话。

“是谁在秋天的衣襟里

燃起最后的火焰

把大地的容颜照得

通亮 通亮

空旷的麦地里

已看不清丰收的身躯

只有干瘪的母亲

站在最后一片树叶背面

期盼远去的儿女”

......

在兆宝的这首名为《祭》的诗中用了两个“最后”,这本是诗的语言要求中的大忌,但情之所至,箭在弦上,已不容有挑选词汇的余地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兆宝的执着。

我与兆宝虽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但交往却很少。兆宝住在城市的西区,属于铁路系统;我住在城市的南区,抬头就能看见戈壁和祁连山,偏僻和遥远,让我们互相保持了自己恬淡寂寞的性情。不常见面,神交却是不断的,兆宝发表在各类期刊报纸上的诗我见到就读,竟读得心旷神怡,读得拍案叫好。兆宝小我好几岁,我们以兄弟相称,看到他为自己的追求所付出的劳动渐渐开花结果,我的心情也是抑制不住地快乐。

嘉峪关是个工业化很高的城市,工业化带来的物欲横流,蚕食着这个城市的精神高度,诗歌的边缘处境和诗人的尴尬状态,常常无以名状。兆宝的坚持,让我看到了希望;兆宝呕心沥血之作。也必将会是嘉峪关未来的谈资,我坚信,历史和未来的深处,有一朵馨香无比的花,那一定是诗歌。

注:作者简介,胡杨,中国作协会员,诗人。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jygxzb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一把锁点评:

谁又能阻止诗人们的抒情呢?
仅此一句,触动人心。

文章评论共[1]个
菊梦悠悠-评论

守望最后的身影,期盼的目光里有几许深情缓缓流淌,梦想正在飞翔。问好。at:2008年11月30日 晚上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