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说,有朋友真好,感谢朋友的热情招待以及宽慰,还有未曾谋面的陌生人,虽然知道我们之间的浓厚情谊是任何词语都无法描摹和形容的,唯有一笔一画刻在心里最深的角落,等到寒意侵袭时再任丝丝暖意在心底蔓延开来。
这两天,怎么说呢,从哪里说起呢,第一次真正走进城市边缘人中间并成为其中一员,看到人间百态以及生存的种种艰难,原来我的所谓苦难相对背井离乡孤苦一人幽居一室的生活其实是幸福的,以前读徐则臣的北漂小说虽有感悟却是隔岸观火,从未深入领悟,当我同样以异乡人的身份漂泊在陌生的城市时才真正体会那些同类中人内心的酸涩,这样的生活带给我的心灵震撼远比苦难本身要深刻的多,站在城市的天桥向下眺望,车水马龙,霓虹闪烁,人们或行色匆匆或神情倦怠,为生活而奔波,也许每一个表情麻木者背后都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
不知道未来的日子还有什么会比今日更为惊慌,更为不确定,当两行清泪在脸庞轻轻滑落时,才发觉自己并没有预想中坚强,忽然觉得,好累!
翻开以前的随笔,那些细碎的心事,那些为朋友为爱情牵肠挂肚的日子已变得无上遥远,岁月象一把无情的刀,将过去拦腰斩断,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连感慨已发不出,不知道那些我曾无比在乎的任人都散落在天涯何处,他们是否如我一样会在某个落寞的雨天偶然念及我,念及那段青葱岁月中相依相伴的日子,再次读《我与地坛》,更为深刻的体会到作者在无数个日落十分是怎样将自己完全交付于一座荒芜废弃的古园,那些找不到出路的日子他是怎样失魂落魄在断墙投下的阴影中呆坐,连蚂蚁的触须昆虫的鸣叫都一一细究。
和同事谈及未来时我们都小心翼翼,生怕触碰到心底最脆弱的那根神经,一路上我们都刻意回避,强装欢笑,或许他们时对的,我一直苦苦追寻的其实只是生活的表象,至于内质从未细究,也无暇顾忌,现实推着我一步步向前,容不得我有半点思量的余地,记得递交辞呈时经理苦口婆心的挽留,他问我理由,我说这样的生活呔机械,想换一种方式。他说,其实生活本身就是这么简单,哪有那么多激情,等到在外面辗转奔波一番,无限劳顿后,你会无比怀念如今这样安逸的生活,我时过来人,有发言权。我说,生活总不能是浇水施肥拔草吧,应该还有别的。他说,那你是想追求一种有品质的生活了。我点头,经理无语。可生活究竟应该怎样?偶尔和人聊起理想中的生活,似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小c说,有个有品的老公,可以喝喝咖啡,构购物,看看闲书,美美容;小h说,要有一个很爱自己的另一半,一起买菜,做饭,带孩子;小y要周游四方,我呢,难道真如街头那一对衣衫褴褛的老人一样,和某人相濡以沫,一个苹果也要一人一半,然后在无数个阳光慵懒的日子,你为我逮逮跳蚤,我为你捋捋头发?只怕我肯,对方也未必愿意。
对比年少时激烈的言辞,才发现自己在一步步趋于成熟,沧桑的容颜日益清晰的皱纹之外,文字亦可以作证,幸,或不幸?
-全文完-
▷ 进入一反=凡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