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读一本书汲一分营养蓝调音画

发表于-2008年12月03日 晚上9:01评论-2条

那年在上海于一个报摊上发现了这本书,书名就叫《徐志摩诗集》。我不隐讳,买下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因为那首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我时常觉得一个这样的名人,他留给我们的往往是只是有限的文字菁华与声望。比如说提到戴望舒,不难想到他诗中的雨巷和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不过能够留下这样的经久传诵的文字又何其的难?

那时我对志摩的经历以及他的文字尚没有更深刻的了解。除了可以背诵“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等几个章节的诗,就再没有其它了。得到这本书后,我当然就是寻着这首诗而去。应验那句“书非借而不能读也”的话,对于志摩的其它的文字只是简单的极粗浅的翻看。说实话,对于那些文字的风格居然没有留下半分的兴趣和愉快。我的生活虽是走南闯北,但这本书还一直留在我的书架上,灰尘满面。这完全是出于收藏名人名作的好奇和给书架上多添一点书卷分量的可笑的虚荣。

直至今年,我在某个星期回家时,在我家的桌上放着另一版本的“志摩全集”。我只拿在手上翻了一下,就轻轻地放下了。我母亲说这书是在路上捡到的,准备与废旧的报纸一道卖了。我还是坚持着我那该死的观念,并没有把这本书放在心上。到了第二个星期我再次回家,这本书还搁在原处。我突然觉得卖了多可惜,好歹也是一本书嘛。还不如带了回去放在书架上,算是增加我藏书的数量,我就把书放在了包里带了回去。

这样细数起来已经一晃都十年的光景过去了,我与他的作品相伴却不相识的时间已是十年。十年是一段不短的时光。

我的生活一直是忙碌且无聊的。我读书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厕间。而了解新闻也是看网上的标题新闻。而报纸上就更难找到一点精神的食粮。这本从我的家里带来的书放在我的书本的最上面,它有机会让我随手选中带到厕间。

长大了,对文字欣赏的态度也已经不象年少时的浮躁与猎奇。我居然耐着性子读了下去。不应该这样讲,因是诚心地一篇接着一篇地继续读了下去,吸引我的不仅是这些跳动着的灵动的文字,还有就是志摩笔下的景象华丽。

在志麻的书中我看到了曼殊菲儿那纯粹的完美的无法分析的美,当你想用挑剔的目光对于这样的女子有什么的不恭的评说,似乎就是在暗地里挑衅自己。你只能是遗憾于不得结识这样的一位才华横溢又有着粹极了美的女子。看到了康桥,这个被志摩说成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 还有令志摩觉得不曾虚度的一生中仅有的一个康桥的春天里, 恣蔓的青草,新来的潮润,怯伶伶的小雪球……看到了月光下,可以培畤百亩的畹兰,千茎的紫琳耿。志摩说,我那纯洁的童心如今哪里去了?让我的心愁随之积聚成山。

在志摩所描画的一幅幅的图画与意象中,我已经是不识来时的路,也不知去处的方向。我只觉得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都是神异的美。我已经被这样的美给拥来搂去,方寸大乱,又不自主地想沉醉其中。心府之中明确地感觉到受制着志摩的文字和他自由洒脱的思想的影响和调控。这种感觉其实是潜移默化的完成的。

我已经不再满足于在厕间的那点阅读的时间。我的欲望就是一次次地在书中去寻一片风光,放置好自己灵魂的姿态。我甚至在半夜醒来时还饶有兴致地翻几行曾在我眼前灵光闪过的文字。

一次,一位年轻的妈妈问我,她的小孩作文不太好,问我读什么样的书会有所帮助。那时我正在看志摩的书,随口就说,看“志摩全集”吧。说完之后我自己的都笑了。现在的孩子能有兴趣看这样的书吗?我不是也一样因没有兴趣而将这本书给冷落了十年,也因此差点也与这样的伟大的作家失之交臂。

我必须纠正我的说法,那些光耀文坛的名人何止只给我们留下的有限的文字,只是我们没有沉下心来,去领略他的其它他的所有。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蓝调音画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经典书籍总是令我们常读常新,常有新的发现。
文字源于自我证悟,亲易,温馨!

文章评论共[2]个
夜雨不朦胧-评论

有道理。at:2009年04月26日 中午12:55

蓝调音画-回复同意 at:2009年04月26日 中午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