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月是故乡明苏昕

发表于-2008年12月15日 中午1:53评论-1条

大概已有十年,没有在家过中秋节了。每年都只能独守在他乡的星空下,静静地等待圆月西挂,等待东方发白。今年的中秋节依旧如此,不同的却是离家乡更远了。

似乎自己已经习惯了孤独,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了独自坐在窗前,书写着静静而又忧伤的文字。呵!忧伤!我以为这是一个离自己很遥远的字眼。可是,我错了。原来,我与之共渡了多年。爱上文字,已有好几年了。可当我翻开昔时的日记,竟在不同的词藻中,找到同一个深意。原来我的每篇文章,都隐隐的忧伤着。

前年中秋节,我在日记中写着:“又到了中秋节,日子过得悄无声息。今夜月圆了,而我又将与文字共度这漫长的夜……”;去年的中秋节,我的日记是这样开头的:“或许我该把这个日子给淡忘了,因为这与我没有一丝的关系……”;今天,又是中秋节,而我的日记,依旧忧伤哭泣。我习惯性地写了一些,忧伤思乡的文字。夜晚和朋友一起坐在草地上,欣赏他乡的中秋之月,一起回忆过去的中秋往事。

在家过中秋时,我才上小学。从我上中学后,一直到现在,便再也没有在家过过中秋节了。回首,一切皆是十几年前的往事了。很小的时候,奶奶给我讲嫦娥与后羿的故事。那时我便知道,中秋该是合家团圆之时。不过在我的记忆中,中秋团圆似乎像嫦娥奔月一样,只是一个传说。小的时候,家里过得挺宽松的。可是,爸爸却特别喜欢玩牌。于是,中秋团圆之时,家里只是在静静地等待爸爸的归来。有时,妈妈很生气,便让我去把爸爸找回来。然后,我跑遍他可能呆的地方找到他。可是,那时的他,根本就不会听我的话。所以,我亦常常在中秋佳节时,坐在牌桌旁。后来,哥哥上中学了,家里的负担渐渐重了,爸爸的牌打得也少了些。本以为随后的中秋,便可全家团圆赏月了。可是,奶奶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于是,每每中秋之时,我总会对着浑圆的月亮落泪。因为我心中的月亮,再也不会圆了。嫦娥奔月,是一个永远的传说。接着,我升了中学,哥哥上了高中,家里的负担加重了。为了给我兄弟俩上学,爸爸只有选择外出打工。于是,我心的中月亮又多了一个缺。与此同时,团圆这个词也离我越来越遥远。之后,哥哥考上了大学,我亦升了高中。此时,勤劳的爷爷却与逝长辞。爸爸回来给爷爷办完后事,带着妈妈一起外出打工了。从那以后,家对于我来说,只是一座空房和两幅爷爷和奶奶的遗像。可是,我在每个月假都会准时回来,回来打扫一下满是尘土的桌椅,将布在爷爷与奶奶遗像上的岁月痕迹擦掉。

我讨厌岁月不停地流逝,讨厌月亮周而复始的变化。上了高中后,我便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但我却感觉这种日子很适合我。因为这份孤独,是一份一份地植入我心底的。之后的中秋节,我便习惯性地一个人坐在明月之下,仰望着皓洁的月亮思忖。那个中秋的传说,是不是奶奶讲错了?团圆这个词是不属于我的。

我静静地说着,朋友也静静地听着,而月亮却在悄悄地挪移。“你现在很想家?”朋友问我。“想家?家在我上大学后便变得更遥远了。”我说。

家变得更遥远了?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说出这句话来。当年高考填志愿,我特意选了一个离家较远的学校。因为我想以此摒弃忧伤。可我,又错了。

如今回想起来,故乡的那轮月亮还是蛮圆的。至少,比现在的这个要浑圆。毕竟那时候,月亮见我笑过。每个中秋节,或多或少总有一些亲人陪着我。“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故乡还在我的心中,家离我并不遥远。故乡的那轮残缺的明月,此时应该在,我屋子门口的那棵常青树下,落下了点点斑驳的倩影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苏昕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云追月点评:

一个流浪的人在外,唱着一曲思乡的歌。

文章评论共[1]个
千山百合-评论

月是故乡明,同感,祝朋友冬天快乐!at:2008年12月15日 晚上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