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诚信在美国轻轻地我来

发表于-2003年01月05日 中午1:07评论-4条

诚信在美国

一位美国商人说: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失去职业、失去机会,但万万不可失去信誉。

一群美国中学生,在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时抄录了某网站提供的一些材料。竟在全美引发轩然大波。

椐2月14日的《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堪萨斯城郊的一所名叫piper的高中,118名二年级学生被要求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其中28名学生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材料。此事被任课女教师pelton发觉,判定为剽窃,于是28名学生的生物课得分为零,并面临留级危险。再一些当事人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校方要求女教师提高那些学生的得分,这位27岁的女教师愤而辞职。

面对社会舆论的压力,学校董事会不得不在体育馆举行公开会议,听取各方意见。结果绝大多数与会者支持女教师。该校近半数教师表示,如果校方降格满足少数家长修改成绩的要求,他们也将辞职。他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远比通过一门生物课更加重要。pelton则说,她在带学生的第一天,就和学生定下规矩并由家长签字认可。规矩称:“所有布置的作业都必须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欺骗或剽窃将导致课程失败。”

我想,那女教师断然给28名学生吃鸭蛋,她当时一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在美国,很多事情是建立在相信你的基础上的。你说你会独力完成作业并在课堂纪律条款上签了字(因此可视为一种契约),老师岂有不信?谁知你却没有履约!

据了解,与个人信用相比,美国公司之间的商业信用更加重要。一家公司一旦言而无信或欠钱不还,将很难再在商界立足,甚至其商业生命将因此而终结。由此反观国内现象,很多企业借钱时是孙子、欠钱时是老子的做法,由衷感到我们离契约精神还真差得远哪!

在美国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享受到被信任的喜悦。但在国内,我想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在美国求学的华人带父母去曼哈顿参观无敌号航空母舰,买票后走出人群,突然想到老人可能有优惠,忙返回询问。售票员小姐闻讯赶紧一面赔不是,一面按老人优惠将余款退还。她并不查看你任何证件甚至也不去打量二老是否真老,他们所奉行的是一个“信你”的原则。几乎所有公共场合,凡有老人或儿童减价优惠,均无须出示证件,全凭你金口一开,人家就信了,哪怕有的老人长得年轻,或有的儿童看上去颇高大。”我想,人家这样信任你,再去撒谎或冒充,真是件很可耻的事。

有一名记者曾经把自己在美国的采访经历写了出来,大体是这样的“我拟完一个庞大的计划,驾车遍访美国著名大报和大型报业集团,并和其中发行量排行前八名的《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报社的发行人或总编辑访谈。我知道这很难,因为不经过熟人介绍或大单位推荐,一名普通新闻工作者即使在中国要见那些大报老总又谈何容易?即使有幸一见,谁又会坐下来和你谈一个钟头?但我决心试一试,把有关的资料通过邮寄、e-mail、电话的方式详细告之对方。各报对我自己叙述的情况深信不疑并开始表示出兴趣,没有任何人要求核实我提供的材料。后来采访的过程中,我几乎从不需要出示任何可证明我身份的证件或介绍信之类,只是在进大门时保安员要求登记姓名及驾驶证号。素昧平生的发行人、总编辑及其助手们欣然接待了我这个陌生的外国人,包括陪我参观、与我交谈、允我录音、准我拍照。约会既定,决不失信。在这些访问中,各报的恪守信用也同样另我感动。在美国的所有访问,通常于一个月前约定,时间精确到分。并且从没有任何一家报社公司推掉或延误采访。

我想大家一定都有过邮寄的经历,而我也有几次投递丢失,拖延和来函上精美邮票不翼而飞的经历。但在美国,很多重要的东西如驾照,支票,信用卡等,美国人都是一纸平信送达,且万无一失。尽管美国邮局分检信函早中国多年实现了自动化,但美国人寄信用的信封依然五花八门,小到巴掌,大到4开报纸的信封。一些美国人为了寄一些特殊的感谢卡或纪念卡之类,还常常自制信封,邮局也照寄不误。如果你在信封里鼓鼓囊囊地揣些东西,例如胶卷唱片,竟也能寄出。只要一旦交邮,就是对邮局的信任,只要地址写对邮资付足,邮局一定会受理。

在美国各大小商场购物,出口处没有任何检查或防盗装置,更不会有把门的保安。顾客偷点小东西真是天不知来地不知。事实上美国超市失窃的现象也是有的,但他们总是竭力避免对顾客不信任的痕迹,因此即使有人监视,也会非常隐蔽,常常是挂一而漏万。但他们又说,在美国偷盗的犯罪成本是相当高的,哪怕是偷一件小东西,一旦败露,其记录将跟随你终生。一般的人才招聘会招聘员工时都有一条规定:近十五年内没有偷盗、诈骗或其他罪案记录。”

诚信是道德范畴的概念,不能以利益为理由和准绳,就象我们不会去论证应不应该去偷盗,诚信也无须论证。如果利益成为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那么道德就一定会成为一种手段或装饰的东西,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消费主义在20世纪登峰造极,现实的生活状态必然导致相应的道德水准的波动。当我们以金钱的多寡来衡量一个人的才能品行、划分社会阶层时,我们也就会以对赚钱有利无理来理解道德。当利字当头,只能导致人类的集体迷狂,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不是危言耸听,人类如果不反省自己的行为,到最后恐怕导致的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灭亡。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轻轻地我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
文章评论共[4]个
吉利蛋-评论

诚信?晕~~~~~~at:2003年01月10日 下午5:01

冰丁-评论

我快晕死了~~~~~~~~~你怎么总是……~~~~~~~at:2003年01月05日 下午4:39

蓝色加冰-评论

我觉得现在失去什么都不行!~~~at:2003年01月08日 下午5:43

紫吹茗-评论

yuan,没变,还这么厉害at:2003年01月10日 下午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