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也谈诗的节奏花木早

发表于-2008年12月26日 晚上9:12评论-8条

诗,尤其是我国当代的新诗,被许多人冷漠、嘲笑,视为“边缘化”的东西。但就笔者所知,它在网络论坛中并不寂寞,其兴头远比现实生活里活跃生动。写手和读者不仅数量上大大超过杂志刊物,热情与关注的程度也超出一般群众的意料。因此,说新诗日趋没落甚至再无存在的必要是缺乏依据的,但我十分理解失望于新诗的每一个人,他们即便言辞激烈乃至尖刻,也不能看成恶意,恨铁不成钢而已。何况这些未免偏激的评论者指向还不是网络论坛出现的作品,多半针对“梨花诗”、“口水诗”、“下半身写作”等而发,关于这类所谓的“诗”本文不拟涉及,同样的批评已经太多,再重复已无意义。

我想说的是大量现身网络论坛的诗作,它们比大家注目的上述几类流派更有希望更有前途,绝大多数作者对诗的情感,说虔诚未免言过其实,说真诚倒也不算夸张,至少他们对诗无恶搞倾向。 也不能说这些论坛作品有多大成就,但可读可赏的佳作不乏其例。目下论坛诗作大多未形成什么流派,作者均在探索,生机旺盛而方向迷离,特别是关于诗的“节奏”,概念模糊。下面就此命题分述几点:

一 新诗的一个通病

除大家熟悉并深为反感的故弄玄虚、追求晦涩的恶习以外,为数不少的新诗写手还偏爱割裂诗句,这种现象在论坛俯拾即是,最常见的现象是刻意弄成的“两字顿”(包括其配套的一字顿和三字顿),无论按逻辑思维或形象思维都应与前、后文连接的词语,偏要刻意断开,以为这样就有“节奏”感,也难怪有人称之为“腰斩”。比如这样的句子:

在那

遥远的,乡村

我,曾经

度过,一段难忘的

岁月,苦涩

而悲伤的,日子

………………

又如:

想起,深绿浅蓝

和,胸前调皮奔跑的露水

按捺住心跳,屏息

有潮的声音

让你吻拥,月光下听你诉说横越沧海的情话

风动心旌

翅翼,沙沙作响

你不飞

有一万枚针,撩动我似展未展的芳心

撩动昨日芳菲

撩动,往事前尘

诗的“节奏”不是两字一顿(包括一字一顿或三字一顿)就能形成,问题远非如此简单。那么,“节奏”究竟是什么又如何产生的呢?

二 诗歌节奏的体现

(一)节奏包含什么

“节奏”一词的本原来自音乐,音乐的三元素是:旋律、节奏与和声。节奏的准确含义指“乐曲进行中力度和速度相结合并有规律的复现”。如今人们把节奏当成了快慢的同义词,也就是单指速度而撇开了力度,这虽属片面理解却已约定俗成,本文也无必要作正名的工作,但 我们在论述诗的节奏时最好还是别忽视其本原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节奏的解释为“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交替出现”即上文所谓“复现”,“强弱、长短”即“力度、速度”,意思相同。要理解并把握“节奏”最关键处是“有规律的复现”或称“交替出现”,否则整篇作品无凝聚之核心,至于支离破碎散乱无章。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反复出现贯穿始终的是乐曲动机03 33 10 02 22 70,它强有力的切分音型既形象地引入了命运的叩响,又象征地显示了和命运的抗争。试想,如果这个动机(音乐术语)不反复出现于乐曲进行中,整个作品就犹如散沙一盘。

再看诗的例子:《桃夭》(诗经 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也许有人会说,三段都有“桃之夭夭”是个巧合是个特例,别的诗词里若无类似词语交替出现,那又哪来的节奏?

(二)古诗词的体现

即便没有同样词语交替出现,古诗词也不缺节奏感。众所周知,古诗词有格式、重音律、讲押韵,这些都属反复出现的元素,这些元素与旋律、节奏本来就是同步构成。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对仗处虽未象乐曲般标出f强音符号,但其特殊的结构就体现出一种强势,自然强于首尾两联;更由于对仗联与不对仗联的的组合,便形成了“力度和速度相结合并有规律的复现。”绝句不兴对仗,但其平仄、押韵规律未失,节奏感当然活跃其中。古诗词作品丰富,大家耳熟能详,此处就无须举例说明了。尽管新诗写手出于求变心理或对诗的规律望而生畏,反对诗的音乐元素和建筑美学,却也不敢轻视一切中外韵律诗的成果。

(三)白话诗的体现

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新诗作品,除思想、情感、意境等内在因素之外,视觉的形式均衡协调、听觉的优美流转也是重要品质。凡新诗卓有成就者无不吸取传统格律之元素,无论东方西方。当代孙则鸣先生说得好:“古今中外的诗歌无一例外地经历过格律化的进程,它们都主要集中在节奏和韵式上面。”

好就好在他点明了“节奏和韵式”,但“节奏”究竟是什么,一般初写新诗的人依然不甚清楚,孙先生还提出了“节奏型”,谓“节奏型就是主题节奏,它决定了音乐的节奏个性”,这论断也相当准确,遗憾的是仍未说明节奏以及节奏型本身的含义,这该是论述之美中不足。如前所述,新诗写手只知道使用停顿,且多半用“两字顿”,而惟恐读者不能领会其意图,便以割裂句子的方式表示。如此不仅未理解“节奏”的基本概念,也显示其表达信心之不足。他们使用的机械停顿法远不及闻一多、徐志摩等新诗创作探索者和理论奠基者阐述的“音尺”(或称“音步”)操作或“音节”运行,前辈诗人根本不需要将完整的句子割裂而“音顿”自在其中。更重要更关键的是,他们的“音顿”是有规律的复现,不似当今一些写手随心所欲杂乱无章,非但无规律可循,甚至不存在复现。这就与“节奏”沾不上边了,不过是些散文意义的停顿而已。

“节奏”是必需反复——而且有规律反复的元素,或意念、或词语、或句式、或音韵,倒不一定面面俱到。而无任何规律反复的元素,节奏就无从产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下面录徐志摩《我不知道风》作为新诗体现节奏的例证: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清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此诗共六节,显而易见:不仅每节句数、句式、韵律相同,连头三句的词语都一样,如此多的复现,如此严的规律,节奏鲜明就在情理之中。这样分析并不意味所有的新诗都须采取这一种格式,只是例证“力度和速度相结合并有规律的复现”这一节奏原理。变化可以无穷,但基本原理必须遵循。其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及其他诗作采取的是不同格式,而原理则一,所以节奏感同样鲜明。

朦胧诗派北岛、顾城、舒婷等诗人的作品也都讲究诗的形式和韵律,当然他们主要的贡献是向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作出的批判,但这不是本文的论题,因而从略。我们此刻说的是新诗佳作节奏感的体现,其所以能体现在于理性地继承并发扬了传统,而非无端地一概反叛。也举北岛诗一例:

走 吧

走吧

落叶吹进深谷

歌声却没有归宿

走吧

冰上的月光

已从河床上溢出

走吧

眼睛望着同一块天空

心敲着暮色的鼓

走吧

我们没有失去记忆

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走吧

路呵路

飘满红罂粟

此诗结构精练,复现之更加精彩!且韵脚何其完美,掷地有声。作者冷竣的基调与冷色的画面交融得浑然天成,“心敲着暮色的鼓”是个精心创设的意象,要把暮色影响了心绪的意思曲折表达,同时又须押韵(押韵也是元素复现)便有了“暮色的鼓”这一构想。若用心鼓则不可,暮色不能敲而心可敲,因为心是跳动的。可惜现在见不到如此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新诗了。它也用了“走吧”两字顿,但属有规律的复现,自不能与随意的割裂同日而语。

我曾提到网上论坛也有可读可赏的诗作,尽管还不是很成熟,但比起那些“散文分行写”的东西已不知强过多少,至少有些诗味。请看:

听歌 作者 宋煜姝

一些些的悲叹

浅浅淡淡的歌吟

人世种种情怨恨

且来静静地听听

一桩桩的旧事

朝朝暮暮的忧欢

飘飘洒洒的花落

匆匆遽遽的流年

一点点的愁思

悠悠冉冉地升起

仿佛断续的风声

和着黄昏的新雨

一盏盏的心灯

忽然间次第闪亮

仿佛满天的云散

又见明明的月朗

我不认识作者,经网上查询,意外得知是70后一位女诗人,令人感到十分欣慰。这首新诗的内容暂且不论,其形式不乏美感,节奏体现充分:(1)每节第一句与后面三句形成参差错落的格局,整体却均衡协调。(2)每节第一句句式相同,音步一致。(3)每节二四句押韵,但各节韵脚有别。

不仅“有规律的复现”得到保证,还体现了“统一而有变化”艺术的基本规律,继承与发展的辨证关系。

再录一首,也是在网上看到的近作。

珍贵的收藏 作者 清秋

泪水

不都是悲伤

只为那

心灵的一次次碰撞

信件

不需要太长

一句话

架起思念的桥梁

缘分

不是谁都能遇上

我和你

也许是前世的同窗

真情

不需用爱来丈量

太珍贵

要精心地打包 用心地收藏

此诗与前面的举例在格式、韵律方面不谋而合,它也用了时兴的“两字顿”,然而都有完整的意思,可独立成句。诗尽管显得稚嫩,情感却是真挚的,主题也能推陈出新,特别是诗的韵脚平仄声交替运用,动听优美。如此看来,孜孜不倦于新诗探索进取者,在网上论坛人还不少。

三 节奏是诗的要素

其实这已经是多余的话了,之所以还要罗嗦几句,无非希望新诗的写手摈弃“散文分行”的模式和习惯,足球就是足球,手球就是手球,足球运动员能以手球的方式射门吗?各种文章也都有各自的文体感,不然何须分类成诗歌、散文、戏剧等等?分类是科学的范畴,是科学发展之必须。历来有所谓“散文诗”的称谓,严格说来是并非科学的。散文如果使用了诗的格式就达不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若诗歌采用散文的格式,又何不干脆写篇好的散文?既要写诗,就必须讲求节奏。而讲求节奏首先须明白节奏的含义才能正确掌握。诗既脱胎于音乐,音乐的元素也就作为基因被诗继承。这不仅中国如此,外国也然,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绝非分行写的散文,我国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也绝不叫诗。

(获2008年11月2日——4日北京“中国专家学者科学与人文论坛”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评审“改革开放30年-中国专家学者优秀论文一等奖”。)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花木早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生命之花点评:

诗的节奏就如歌曲的旋律。

生命之花点评:

问好作者。圣诞节快乐!

文章评论共[8]个
NortheasternWolf-评论

拜读了 问候作者:新年快乐~~~~at:2008年12月27日 早上9:18

花木早-评论

问候以上两位,新年丰收!at:2008年12月27日 上午11:18

花木早-评论

谢谢编辑和北方的狼!at:2008年12月28日 中午2:02

心无垠-评论

你好老师朋友!看了,贴了,增知了,长见了!最后要回去研究了!人不学不知艺啊!我在你里学习就是走了很大的捷径了呀,要是去大学听大课那不就难了吗~~!还是烟雨里藏龙卧虎啊!~~欣赏了!大大地虚心地学习那!at:2009年04月10日 凌晨0:00

花木早-回复大姐夸奖了,我已把《大连印象》发你邮箱,请查阅。 at:2009年04月10日 下午5:30

心无垠-回复我有3天都没打开信息页了 是网络个我调整功能搞的,所以今天才看到你的信息,我小声告诉你,我做编辑5天了,所以天天很乱的事,我都有点后悔了那,平白多了好多乱事。我在散文版,本身水平也不高,就是人气还不错,我想要是再年轻5年也好啊~~哈哈,看来我就得"下地狱"了啊!为大家做事,苦也心甘吧!我马上就看那邮件!谢谢你了老师朋友! at:2009年04月15日 下午6:58

心无垠-回复我有3天都没打开信息页了 是网络个我调整功能搞的,所以今天才看到你的信息,我小声告诉你,我做编辑5天了,所以天天很乱的事,我都有点后悔了那,平白多了好多乱事。我在散文版,本身水平也不高,就是人气还不错,我想要是再年轻5年也好啊~~哈哈,看来我就得"下地狱"了啊!为大家做事,苦也心甘吧!我马上就看那邮件!谢谢你了老师朋友! at:2009年04月15日 下午6:59

心无垠-回复我有3天都没打开信息页了 是网络个我调整功能搞的,所以今天才看到你的信息,我小声告诉你,我做编辑5天了,所以天天很乱的事,我都有点后悔了那,平白多了好多乱事。我在散文版,本身水平也不高,就是人气还不错,我想要是再年轻5年也好啊~~哈哈,看来我就得"下地狱"了啊!为大家做事,苦也心甘吧!我马上就看那邮件!谢谢你了老师朋友! at:2009年04月15日 下午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