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1998年开始在网络上发表作品。1999年,她在南京短暂居留,从事广告。期间写作大量中短篇小说,陆续发布于互联网。拥有广泛读者群。网上有固定专栏和作品集。
她的小说题材大多围绕工业化大城市中游离者的生活。情感和告别,生死和宿命。
一个隐匿而漫游的写作者。她这样介绍自己。从这一点讲,她已经是一个有着独特气质的女子。这种特质与生俱来。像王菲冷冷地站在舞台中央冷冷地唱歌一样,人们说唱歌要表情丰富,但她就是没有表情。这就是个人特点,旁人若要去模仿,只会学到其外形而表达不出其神韵。
现在有很多人从事写作,依靠的是炒作包装或者背景关系。但安妮宝贝是被广大的网民选择出来的,是因为拥有读者才进入市场。她的早期作品在网络上发表,因为风格独特,引起广泛关注。她是一个真正被读者检验过的作者。当然,那时候网络才开始普及,于她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遇。网络可以说是她成名的江湖。
也有很多人把写作当作时髦职业,或者某种时尚身份。这样的人到处签售拍照,喜欢做明星甚于做一个创作者。但安妮宝贝不是。她自己都说了:是一个隐匿的写作者。事实也是如此。
其实这就说明了一切:那些喜欢做明星甚于做一个创做者的人,如果他们不做任何的表演与活动来吸引眼球,书就卖不出去。而安妮宝贝的读者是隐藏的。她出版一本新书,不用出来摇旗呐喊,也会有广大的读者群。
我其实在2006年才开始知道安妮宝贝。先是在朋友处看了她早期的那些短篇小说。文字阴郁,赤luo,绝望。用的是有点不健康的方式。但文字洗练得很干净。一切如她在一个访谈里说的:只写真诚的有效的文字。
读者懂得识别灵魂写作者的文字。她正好是这样的作者。
2008年她出版的新书:《素年锦时》。吸引我的先是书名。翻开首页,看到几个字:世间。情份。相持。
心中一暧,便买下带走。
这是一本杂文形式的文集。书里安妮宝贝谈论身世,家庭,童年,南方,流失,生命的客观性。还有她在南方沿海的故乡宁波。
即使全书看完,也愿意把它放在床头桌上。有时候,入睡之前,可以拿来翻动几页。
这本书所呈现的心灵疆域和思考力,“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文字如同穿越月光夜色的清越笛声。一个素颜女童和始终执守边缘的写作者,身份分裂交错。出入自如,似漫游无人之境。
书中另有一篇最新三万字小说《月棠记》,内容首次涉及都市男女婚姻主题。作者称之为“讲述成人的故事,属于孩子的心。”
她笔下穿棉布衬衫的剃着平头的男人,和那个光脚穿球鞋的女孩,给过很多人安慰。
现实生活中安妮宝贝是隐匿的遁世者。
在她的博客上看过她说,人要遁世,人更要做事。
在一个平常的年月里,过平常的生活。做事就是要让自己活得其所。做事使人生更可能接近美好,如果你不做事,人生就没有收获。活着,没有魂灵,就是一具行尸走肉。
我想人们生活的世界并不是理想中的世界:上大学。有一份好工作。有一个爱人。有一个温暖的家。平静地上班下班。买菜做饭。要做的只是按部就班地过到老去的那一天。
相反,人们或者承受悲伤的流浪与告别,孤独地在举目无亲的异乡城市里彷徨无着;或者找不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等不到相爱的人;或者身患疾病,无助地等待死亡的到来;或者憎恨人世的不公平等等。
现实的生活,就是红尘滚滚大浪淘天。而惟有可以安慰的是,人们可以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只要愿意,任何人顷刻之间便可以拥有。
安妮宝贝的文字都是非常简洁纯粹。譬如她小说里的故事从来都不千回百转,相反非常简单,脉路非常清晰。想要表达的就是世间的流转起伏的情缘意志,以及生或者死。
有关素年锦时这样一个绕口的词,安妮宝贝这样给读者解释:整本书有时光流转般的基调,平和朴素,时时流动,每一个瞬间又是花团锦簇的,所以这样起名。
对于一个平凡的生命来讲,生活在烟火的世俗天地之间,面对的不只是微笑和鲜花,还会有嘲笑与失落,若能平静坚韧地面对,依循品德与良知去生活,那么,在这个朴素无华的年份里,应该也会有一些花团锦簇的日子在我们的生命里闪现。
如此,大概就是安妮宝贝被大多数读者接受的原因。
-全文完-
▷ 进入安亦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