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患有更年期综合症的李清照窑门姜

发表于-2009年01月03日 晚上10:24评论-0条

患有更年期综合症的李清照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写这首词的时候,李清照已经53岁,当时作者正在浙江金华避难。那时为宋高宗5年,当时金国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地以排山倒海之势挥师难下,追的高宗皇帝带着他的文武百官屁滚尿流地向南逃窜,举国上下,哀歌遍朝野,一片凄凉的景象。

当时,作者刚和第二个男人张汝舟离婚,自己孤单单一个人拖着前夫赵明诚遗留下来的一些心肝宝贝(赵明诚收集的部分珍贵文物)随着高宗的南逃大军漂流,好不凄惨。于是乎,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武陵春》。

一个53岁的半老太太,拖着一些宝贵的文物,一路颠簸肯定非常的疲倦。再加上当时社会混乱不堪,小偷小摸的一些恶民肯定浑水摸鱼,令作者过于劳心手里的这些宝贝,恐怕一不小心被抢去或者偷去。这些可是前夫的挚爱啊。若是保不住,黄泉之下如何交代啊?就是因为这些宝贝被张汝舟施以家庭暴力,唉!

将心比心,假如我们是作者,又处在当时那种内外交困的环境之中,心理能受得住吗?况且作者当时已经53岁,没有了当日写《如梦令》时那种“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花样年华了。每天的在焦虑、抑郁、烦躁中度过,很容易患上更年期综合症。再说,作者当时的年龄和更年期综合症的发病年龄45-55岁多间又非常的吻合,所以我敢断定《武陵春》这首词是在作者患上更年期综合症时写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康震先生在百家讲坛里是这样说道:这是暮春三月里的一个上午,风已停了,春花落尽,只余淡淡尘香,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无精打采。诗人说:“日晚倦梳头。”这个“日晚”不是说晚上,晚上要休息了,怎还会梳头?就说是晚上,那词人也不可能从早到晚一直呆坐还不梳头吧!所以这个“日晚”是说日色已晚,日头已高,可我们的女主人公还是没精打采地坐在梳妆台前,一点梳洗装扮的心情都没有。

我不赞同!

因为作者是个女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人比男人更爱美。而作者当时已没有了年轻时的花容月貌,再加上丧夫、再婚、离婚和当时跟随高宗南逃大军的漂流,肯定是憔悴不堪,就拿零落的花来和自己作比较,不敢在镜子面前打量自己。所以“日晚倦梳头”。其实,词里的“日晚”应该讲作早晨和晚间。因为女性一般都是在早晨化妆,到晚间休息时再卸妆,这是很正常的事。所以说,康震先生所讲的“日色已晚,日头已高”不甚恰当。

其实把“日晚”讲作早晨和晚间还和下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有点关系。

作者为什么说“物是人非”呢?很多人都会想到当时社会的混乱,引起了作者的爱国的拳拳之心,像唐朝杜浦在《春望》里写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也很爱国。但是,最贴近的应该是作者当时的“小生活”。

其实,作者还是在痛苦的再婚和离婚中走不出来。当她难以忍受张汝舟的家庭暴力而分手后,一些攻击她的“闲话”变接踵而来。可以想象以下,在当时那种封建的大家庭里突然有人再婚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然后再闹出个离婚的花絮来,那家伙比“艳照门”引起的轰动效应还要强烈。于是,作者非常的孤独,是心灵上的孤独,谁能理解自己呢?前夫死了,就是九泉有知又能怎样?能化解我心中的苦闷吗?都是你那些宝贝惹的祸。我每天的照看着那些宝贝,被张汝舟妒忌,以为我又在想你,还打我。康震先生在百家讲坛说张汝舟是想吞并赵明诚遗留下的宝贝才和李清照结婚的,我不这么认为。就算是李清照对前夫赵明诚的那些宝贝在小心呵护,也不能每天的独自把玩吧?你要想一想是在跟谁过日子啊?怎么说,男人在这方面还是小心眼的。所以就避免不了动粗。但是,李清照以前哪受过这样的委屈啊?生来就是千金大小姐,嫁给赵明诚后非常恩爱,或许连吵架的次数都为零,于是觉得在张汝舟那里受了莫大的委屈,还有自作自受的心理,想找个知心人说话也没有。再说,她年龄大了,容易产生疑心,觉得看谁都不顺眼,主要还是更年期综合症作怪。

于是,每当一个人在晚上看着赵明诚遗留下的宝贝文物便触景生情,来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白天唯唯诺诺的找不到自己的落脚处,晚上自己一个人把自己的愁苦混着眼泪倾泻下来,晚上卸妆的时候还要再关注一下那些宝贝文物,哪里还有心事梳头呢?所以,上句中的“日晚”也可以从这里发根。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几句只是作者在给自己找出路,毕竟前夫赵明诚遗留下来的那些宝贝还没有一个很可靠的落脚之处。于是去双溪划船,希望能让春水漂走自己心中的一些愁。这等于是天方夜谭啊,作者也感觉自己荒唐的可笑,为什么觉得荒唐呢?你想,一个53岁的半老太太划船能划多快?作者发现自己动作的迟缓,感觉自己老了,你看这小船都划不动了。于是又惆怅起来,心理又不安分了,干脆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放进小船里吧。

其实,作者也意识到了自己患上了更年期综合症(当时或许不知道叫更年期综合症。)所以感觉自己很荒唐,整天的胡思乱想,还想把自己的苦闷和不快都扔下来,最好是放进小船里顺水漂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是,她也知道自己生活在现实里面,自己的愁苦根本就解脱不了。于是自己苦闷、疲乏、心烦,这时候更年期综合症就爱上了她。

下面这首>亦可以看得出作者李清照患有更年期综合症的影子.

临江仙

文: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无心情

这首词是李清照于建炎三年(1129)正月南渡逃到建康时所作,有很多文化人把这首词和社会大环境拉的很近乎,说李清照感叹宋朝局势混乱云云.

"庭院深深深几许?"这一句被很多文化人当成是李清照感叹家衰国恨的真实写照,说作者不是单纯地在写深几许的庭院,而是在描写自身心头中为宋朝一败涂地的战事忧心之情.后面这一句"云窗雾阁常扃."正式给出答案."扃"指自外关闭门户的门栓门环等,这里用是的引申义,意为关闭,就是说经常的紧锁院门,不敢到街上走动,外面甚是混乱.如果真是这样的理解,那就是自相矛盾,最起码一些所谓的文化人太不了解女人之心.比如"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这句被一些文化人说成李清照为自己不能像男子为朝廷建功立业而懊恼.悲哀啊,为李清照悲哀,更为那些文化人悲哀.

为什么要为那些文化人悲哀呢?因为他们太不了解李清照,最起码是太不了解女人,而自相矛盾地把这首>当作是李清照爱国爱民的重要凭证之一.

李清照是爱国的,这是不可否认的,当自己的国家被另外的蛮夷之国践踏时,每一个国民都会有愤愤不平之意,最起码打乱了原来较为平顺的生活次序.

如果说"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说的是李清照在描写当时的混乱局面,并为之忧心,那么作者不是傻,就是呆,呆得自己填词都忘记检查而被后人笑话.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建康很混乱,各门各户的都紧锁着大门不敢外出,和后面的"试灯无意思"就谬之千里了.都没人出来逛街了,建康城还会欢渡元宵,举办花灯文化节吗?难道是作者把词填得乱七八糟?非也,是因为作者当时已经被更年期综合症缠磨有一段时日了.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是作者在发泄自己内心中的抑郁,整天的关着门不想出去,望着窗外巴掌大的天空胡思乱想,觉得院子深得很沉重.为什么呢?后面的"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给出答案:南京城的春天来了,你看,梅花已经不再鲜艳,而柳树都鼓起了芽苞,在这春回大地的美好时光里自己却老了,青春不长在,可花却是开了败,败了开的,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唉,岁数不饶人呐.于是作者就慢慢陷入更年期综合症的魔阵之中,开始胡乱地"想入非非"."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无心情."经年前,和老公风花雪月地吟事作对那时何等地幸福,而自己却没有给老赵生下一男半女的,到现在想起这些事还十分苦恼,自己怎么就这么笨呢?说什么都没有用,一个巴掌拍不响,唉,老赵啊,你怎么就走的那么早呢?不然,我们现在也可以吟诗作对再续风花雪月的美好.可怜我因为日夜地想你而变得十分憔悴,再加上年龄的缘故,更年期综合症也过来折磨我,整得我跟秋风中的落叶一样,悲哀无处诉.看花灯有什么意思呢?你不在我身边,做什么都没心情,更不会像以前那样去填那些风花雪月的词牌,只能把院门紧锁,一个人在房里憋着,回忆我们曾经的美好.

不得不佩服李清照的填词技巧,"如今老去无成"中的"成"字可以理解为无子,也可以理解为是"城"-------赵明城,更能被一些文化人理解为"建树",这女人可真有一套啊.即使是向往以前的风花雪月也真人不露相地说"踏雪没心情",试想以下,那时柳树都发芽了的南京城,即使有雪也不过是一点残雪,再加上当时的局势根本不可能有人去"踏雪",顶多是"踏青",但是为时过早.所以"踏雪没心情"中的"雪"理解为风花雪月是最妙不过,更能体现李清照在回忆以前和赵明城花前月下吟诗作对的美好时光,而对现在因为年龄患上更年期综合症而"老去"觉得很"无意思",更"没心情".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写这首词的时候,李清照已经53岁,当时作者正在浙江金华避难。那时为宋高宗5年,当时金国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地以排山倒海之势挥师难下,追的高宗皇帝带着他的文武百官屁滚尿流地向南逃窜,举国上下,哀歌遍朝野,一片凄凉的景象。

当时,作者刚和第二个男人张汝舟离婚,自己孤单单一个人拖着前夫赵明诚遗留下来的一些心肝宝贝(赵明诚收集的部分珍贵文物)随着高宗的南逃大军漂流,好不凄惨。于是乎,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武陵春》。

一个53岁的半老太太,拖着一些宝贵的文物,一路颠簸肯定非常的疲倦。再加上当时社会混乱不堪,小偷小摸的一些恶民肯定浑水摸鱼,令作者过于劳心手里的这些宝贝,恐怕一不小心被抢去或者偷去。这些可是前夫的挚爱啊。若是保不住,黄泉之下如何交代啊?就是因为这些宝贝被张汝舟施以家庭暴力,唉!

将心比心,假如我们是作者,又处在当时那种内外交困的环境之中,心理能受得住吗?况且作者当时已经53岁,没有了当日写《如梦令》时那种“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花样年华了。每天的在焦虑、抑郁、烦躁中度过,很容易患上更年期综合症。再说,作者当时的年龄和更年期综合症的发病年龄45-55岁多间又非常的吻合,所以我敢断定《武陵春》这首词是在作者患上更年期综合症时写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康震先生在百家讲坛里是这样说道:这是暮春三月里的一个上午,风已停了,春花落尽,只余淡淡尘香,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无精打采。诗人说:“日晚倦梳头。”这个“日晚”不是说晚上,晚上要休息了,怎还会梳头?就说是晚上,那词人也不可能从早到晚一直呆坐还不梳头吧!所以这个“日晚”是说日色已晚,日头已高,可我们的女主人公还是没精打采地坐在梳妆台前,一点梳洗装扮的心情都没有。

我不赞同!

因为作者是个女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人比男人更爱美。而作者当时已没有了年轻时的花容月貌,再加上丧夫、再婚、离婚和当时跟随高宗南逃大军的漂流,肯定是憔悴不堪,就拿零落的花来和自己作比较,不敢在镜子面前打量自己。所以“日晚倦梳头”。其实,词里的“日晚”应该讲作早晨和晚间。因为女性一般都是在早晨化妆,到晚间休息时再卸妆,这是很正常的事。所以说,康震先生所讲的“日色已晚,日头已高”不甚恰当。

其实把“日晚”讲作早晨和晚间还和下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有点关系。

作者为什么说“物是人非”呢?很多人都会想到当时社会的混乱,引起了作者的爱国的拳拳之心,像唐朝杜浦在《春望》里写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也很爱国。但是,最贴近的应该是作者当时的“小生活”。

其实,作者还是在痛苦的再婚和离婚中走不出来。当她难以忍受张汝舟的家庭暴力而分手后,一些攻击她的“闲话”变接踵而来。可以想象以下,在当时那种封建的大家庭里突然有人再婚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然后再闹出个离婚的花絮来,那家伙比“艳照门”引起的轰动效应还要强烈。于是,作者非常的孤独,是心灵上的孤独,谁能理解自己呢?前夫死了,就是九泉有知又能怎样?能化解我心中的苦闷吗?都是你那些宝贝惹的祸。我每天的照看着那些宝贝,被张汝舟妒忌,以为我又在想你,还打我。康震先生在百家讲坛说张汝舟是想吞并赵明诚遗留下的宝贝才和李清照结婚的,我不这么认为。就算是李清照对前夫赵明诚的那些宝贝在小心呵护,也不能每天的独自把玩吧?你要想一想是在跟谁过日子啊?怎么说,男人在这方面还是小心眼的。所以就避免不了动粗。但是,李清照以前哪受过这样的委屈啊?生来就是千金大小姐,嫁给赵明诚后非常恩爱,或许连吵架的次数都为零,于是觉得在张汝舟那里受了莫大的委屈,还有自作自受的心理,想找个知心人说话也没有。再说,她年龄大了,容易产生疑心,觉得看谁都不顺眼,主要还是更年期综合症作怪。

于是,每当一个人在晚上看着赵明诚遗留下的宝贝文物便触景生情,来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白天唯唯诺诺的找不到自己的落脚处,晚上自己一个人把自己的愁苦混着眼泪倾泻下来,晚上卸妆的时候还要再关注一下那些宝贝文物,哪里还有心事梳头呢?所以,上句中的“日晚”也可以从这里发根。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几句只是作者在给自己找出路,毕竟前夫赵明诚遗留下来的那些宝贝还没有一个很可靠的落脚之处。于是去双溪划船,希望能让春水漂走自己心中的一些愁。这等于是天方夜谭啊,作者也感觉自己荒唐的可笑,为什么觉得荒唐呢?你想,一个53岁的半老太太划船能划多快?作者发现自己动作的迟缓,感觉自己老了,你看这小船都划不动了。于是又惆怅起来,心理又不安分了,干脆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放进小船里吧。

其实,作者也意识到了自己患上了更年期综合症(当时或许不知道叫更年期综合症。)所以感觉自己很荒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窑门姜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千山我独行点评:

李清照晚年所写的诗词是她生活的一幅缩影,最真实的写照,透过她的诗词,解读到李晚年的精神面貌及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