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板凳有什么好说的?有,要不然就不叫做传奇,既然叫做传奇就有故事好说的。
想起从前看过的《桃花扇传奇》序言:“桃花扇者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丽人之血痕也……”
《烂板凳传奇》也可以如此作序:“烂板凳者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板凳之板面也;板凳者,凳面之出处也;出处者……”
望文生义,烂板凳便是坏了的板凳,而且是坏得很厉害了的板凳。是的,都快六十年了,修了坏、坏了修,还是舍不得扔掉。为什么?因为那是能带来好运道的一件吉祥之物。
倒回六十年前老爷子年青时。斗争完了臭地主,分完了臭地主的浮财,只剩一副楠木棺材板,那时叫寿材。寿材是老地主的爷爷的爷爷留下的,爷爷的爷爷舍不得自己享用,留下话要等哪一代当了官才能享用,一直放在堂屋前的门廊里。
哪料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后又接连着中国革命两声炮响,老地主的爷爷的爷爷梦幻成烟。乡亲们说:“老地主几代人剥削压迫穷人,还留给他享受,屁!”
有人出主意,楠木是好东西,结实,也许还能给人带来好运,不如一家分一小块。于是咝咝飒飒,把它锯成了一小块又一小块各家分一块。
那时候他是农会主[xi],也得了一小块。当时没有多吃多占的风气,更没有贪污受贿的作风,都一律平等。可惜交通不便,山村的羊肠小道曲里拐弯,没法送进去城里卖,又缺乏市场意识,如果送去城里卖,可以多分好几个钱。
小小的一块做什么用呢?农会主[xi]想想,做个小板凳吧,七捉摸八折腾,果然成了个像模像样的小板凳。
一天主[xi]正坐小板凳上,一块瓦片从窗外飞进来,在他头顶呼啸而过。幸好那板凳比其它凳子矮了几寸!哇,真险!他想,这楠木果然能保平安,要是坐其它凳子,自己的脑袋岂不开了花。那时的阶级斗争观念还没那么强,没想到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又一次在晒谷场搭的戏台子下面看戏,一盏汽灯掉下来。他又坐得矮没砸着,让坐高凳子的人挡住了。汽灯是他自己端端正正挂在舞台上的,当然不可能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于是他更坚定的认为,这楠木是块吉祥物,就是能保平安。
他要儿子常常坐小板凳。儿子很听话,常坐在上面做功课。果然儿子成绩不赖,身体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他又想,一定是那楠木板凳保佑了他的儿子。儿子很听话,一直把小板凳带在身边。果然一帆风顺,保护他大学时成绩斐然,大学毕业又分了个好单位好工作。
儿子工作后,小板凳虽然已经破烂也还是留在身边。那板凳简直是一路福星高照,保佑了他官运亨通,事事如意、万事顺利。
老爷子常来看他,千叮嘱万叮嘱要他坐那小板凳,不能嫌它破烂,不要图一时舒适。他把烂板凳靠在墙上,或靠在沙发边上,坐着还挺稳稳当当的。反正他从小惯了,不违父意。
只是再后来又升了官,上司或下级来家便显得不太雅观,想丢掉又怕父亲生气。再说,万一真把运气丢了岂不后悔。于是,便放在一旁,父亲要来时才用。
他的太太觉得好玩,自己的运气不怎么行,便也想坐坐看是不是能带来好运气。哪知,她分量重,才挨上便叭哒一声又噗嗤一下,先是板凳腿折了,后是他太太一大摊堆在锃亮的大理石上。
虎气十足的太太虎目圆瞪、虎眉倒竖、虎威大发、虎吼如雷:“这样的烂板凳留着做什么?”顾不得老爷子的千叮万嘱,叫小保姆哗啦一声,把个能保吉祥平安的板凳扔到了垃吸堆里,帮胖太太出了口恶气。
老爷子听说后,气得连饭也不肯吃,提起行李就走,回乡下的老屋去了。一捡垃圾的人瞄中,拿去顶替家里那块坑坑洼洼的砧板。
欲知后事如何,请凭自己想象。或者,那捡垃圾的闻着“砧板”有股异味,便把它重新丢回垃圾堆里去了,或者……或者……
老爷子的儿子运气依然没变,照样一路福星高照,事事如意、万事亨通。所以老爷子也没再责怪他们,照样常常走走。
我要说的是别信这信那的,别听这听那的,还是信自己的听自己的好。你看那地震、沉船、桥塌、爆炸、车祸中突然离去的人,难道个个都因为没有带吉祥物?别说是老地主的爷爷的爷爷的寿材,便是几千年前皇帝老子的寿材做了板凳,也帮不了自己。
说句玩笑话,或许正是那老地主没了那副楠木棺材心里难过,耿耿于怀,于是伸出暴着青筋的手,拽了那板凳一把,才让胖太太叭哒、噗嗤一下的。
这个故事当然是人家编出来逗趣的,哪会有这样的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生活里近似的事确实有,听后如果能够如同当头一棒、猛然觉醒,是会有裨益的。
看过这样一幅漫画:一人自己弯腰驼背的雕着菩萨像,一雕完便噗地跪地顶礼膜拜。菩萨还是他辛辛苦苦造出来的呢,没有他的汗水,哪来那尊菩萨?“能工巧匠”们自己造出“神”来,然后供在大堂上自己顶礼膜拜,这样的事并不稀奇。
有人几十年的辛辛苦苦造“神”,不仅自己拜倒在神位下,还要千千万万人和他们一起顶礼膜拜。结果呢,把神竖得越高便越害人害己,“神”把自己赶入了地狱,还要贻害后人。苦耶!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造神雕神者大有人在。有些虽然没有害自己,也会害自己的后代。呜呼!
-全文完-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