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小乔初嫁与东坡多情陈雨轩

发表于-2009年01月18日 晚上11:32评论-15条

 南唐中主李璟曾取笑宰相冯延巳:“‘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的回答很是巧妙:“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这是五代十国两位诗酒风流的君臣流下的佳话。自然的细微变化易被细腻多情的文人捕捉,而在旁观者看来,未免过于敏感,故李璟问冯延巳:干卿何事?却不料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还敬了中主一句。读坡公“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句,突有奇想,小乔初嫁了,亦干卿何事?求学珞珈时,一位先生认为这是坡公的某种妥协,因为词以婉约为正宗,花间词就是以男女相思为主要内容,并由此奠定了词的范式,也形成了写词的传统,所以即便是爱作天风海涛之曲的东坡,亦不能不作出一点退让,难免在词中还带有一丝绮罗香泽之态,犹如辛词中,英雄失意之时,也出现了“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一样。

这种解说有一定道理,然亦有意犹未尽之憾。

《念奴娇?赤壁怀古》被公认为东坡的豪放之作,词中为何突然儿女情长?这似乎不是问题,因为在词学界与读者群中似乎都已达成了普遍的共识:该词述周瑜不世之功,“小乔初嫁了”衬托他的英姿,英雄美人两相映衬,更显出公瑾的少年风流、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这种共识建立在大家公认东坡为豪放词人的基础上,这是公众的理论基石,但当我们一意孤行地进行某种理论预设,事先将坡公的词作定为豪放,然后带着有色眼镜先入为主地解读该词,将一切的追问与发难看成不值一提的信口雌黄时,我们会不会不知不觉地重复着前人的误读?会不会陷入一种人云亦云的偏见之中?是否也考虑过这理论基石本身也是靠不住的呢? 

自然,东坡有揽辔澄清之志,以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著称于世。他的横空出世,向温庭筠至柳永的雌声学语者们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坡公摧陷廓清,给北宋词坛吹进了一股刚健的雄风,驱走了男子作闺音的低靡之风,“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碧鸡漫志》卷二)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豪放并不是东坡的全部,冯煦为朱孝臧《东坡乐府》作序,就提出:“东坡之于北宋,稼轩之于南宋,并独树一帜,不域于世,亦与他家绝殊。世第以豪放目之,非知苏、辛也。”他认为苏词的最大特色是在刚柔之外,自成一体:词有二派,曰刚与柔。毗刚者斥温柔为妖媚,毗柔者目纵轶为粗犷。而东坡刚亦不吐,柔亦不茹,缠绵芳悱,树秦、柳之前旃;空灵动荡,导姜、张之大辂。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人赏东坡粗豪,我赏东坡韶秀。韶秀是东坡佳处,粗豪则病也。”他们是真正读懂了苏词的学者,常人往往愿意夸大苏词与柳词对抗、水火不融的一面,却绝少看出其实苏、柳二人的共同之处,也往往夸大二人志趣、品味上差别,将他们分属于雅人与俗人,格调高尚与志趣低俗之人,却忽视两人也和世上其他人一样,拥有着一些普泛化的情感,只不过这情感的抒发与解脱之道不同罢了。相对而言,柳永溺于消极情感,前人评其“尤工羁旅行役”即是言其善写流浪漂泊与无家可归的哀愁,东坡告诫少游勿学柳七作词可能也是对其语词尘下、溺于私情不能自拔而颇为不满。东坡并非没有象柳永那样的迷惘之感,也并非没有对人生的悲剧体验,如果我们读《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与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秦观“聊共引离樽”、“飞红万点愁似海”并没有太大区别。所不同的是:东坡不爱作草间虫吟,他往往以物我参透的通达心态化解种种人生苦闷。

细细品来,《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其实郁积着一股失意的愁绪,只是这股愁绪被横亘于作品中的冲天豪情掩盖了,遗失在充满动感的画面与铿锵有力的节奏之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东坡的伟大之处在于赋山水以生命,化平常为神奇。赤壁风物本不过耳耳,经其妙手描述,顿见无限生机。其写作手法直有鬼斧神工之效,以致范成大见到赤壁后对东坡稍有不满:“‘赤壁’,小赤土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及‘蒙茸巉岩’之境,东坡词赋微夸焉。”(《吴船录》卷下)当然,作者赋予了赤壁增添了雄豪、潇洒的气概,这是全词的主要格调。但不可否认,怀古主题之中也有身世之感,在波澜壮阔的画卷后却蕴含着人生须臾的虚无感:那些“千古风流人物”最终还是被“浪淘尽”了,空留山川遗迹供后人凭吊。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之时。其时作者四十四岁时,在“乌台诗案”中侥幸捡回一条命,贬居黄州近五年,此期作词数量甚多,有近五十首,占其词作的四分之一。著名的《赤壁赋》、《后赤壁赋》也是作于这一时期。《赤壁赋》中的情愫与词中的情感大体相近:始于低昂又终于解脱,矛盾交织又终于放达。但与《赤壁赋》中那个终于投身大化、顿脱人生枷锁的抒情主人公相比,此词似乎有更多的苦闷萦绕心头:人生如梦的思绪、年华易逝的慨叹。作者情绪其实相当低沉,似乎还没有找到对抗无情时间流逝的有效办法。“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里的悲剧体验有两层意味,一是曾经在历史舞台上风云际会、纵横驰骋的“一时之雄”都灰飞烟灭了,在江山无穷与人生须臾的对比中,人是永恒的命定的失败者,但英雄人物纵然经不过时间的淘洗,好歹他们的生命辉煌过,也不憾此生了;第二层体验是相比茫茫宇宙,人生不过白驹过隙,“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的平凡众生又如何安顿自己的灵魂?何况自己命运坎坷,年近半百一事无成,往昔的雄心壮志都已付诸东流,此种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与柳永“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的叩问如出一辙。要知道,在四十岁就已跨入老年行列的古代,此时坡公的年龄堪称垂垂老矣,已不复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之举,其暮年心态的流露也是常事。这样读来,可以体会到全词在江山如画的壮阔背景下,既渗透进了作者对历史长河的苍茫感受,又贯穿和映衬着词人对苦难人生无法释怀的低沉情愫。

可以说,东坡强为高歌,然终不免凄迷。

明确了这充满张力与豪情的文字后面的另一种情愫,再来看小乔初嫁。

从上下文看, 在“公瑾当年”后面忽然接上“小乔初嫁了”是一冒险之笔。原因有两点:一,史载,建安三年,孙策亲迎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建威中郎将”的官职,并同他一起攻取皖城。周瑜取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赤壁之战。此处写小乔初嫁可能会指为违反史实;二,上阕已定下缅怀历史追怀英雄的基调,后面又有周瑜的“雄姿英发”,硬插上小乔这一人物,似乎也不大相称。但作者对自己的创作有清醒的认识,他在给范子丰的信中说:“黄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所,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 他并不是要做历史的忠实记录者,那是史家们的本职工作,而他,则要天马行空地游走地黄州的土地上,任联想与想象纵横驰骋。

在作者肆意挥洒的背后,明显弥漫着对青春年华消逝及一切美好事物无情凋零的隐隐感伤,而小乔初嫁正好触动他的隐秘的忧伤。我们知道,诗人总是一群异常敏感且情感丰富之人,正象义山《暮秋独游曲江》云:“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真是没有办法,一草一木的变化都会让诗人如此萦怀,他们总是感叹着美的消失和时间的流逝。萧绎《金楼子?立言》说:“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至如文者,惟须绮觳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这确实是诗人们的专利。好在东坡诚实,坦承自己多情,也不讳言对时间的流逝的哀伤。作者对美好与纯真的深情缅怀体现在不经意的一笔“小乔初嫁了”之中,当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浮现在作者脑海中时,作者完全沉浸在怀古之思中,当他从想象中回过神来,才发现时空的阻隔,小乔与自己分属于不同的时空,于是自嘲多情。

坡公是通达洒脱之士,绝不会象理学家板起脸孔,不食人间烟火,他也从不讳言对美好青春的艳羡与欣赏。后来流放惠州时所作《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的下阙,他就直言自己多情:“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作者巧妙地设置了两个画面,一道高墙挡住了视线,墙内是青春逼人的红粉少女,墙外是头发花白的老词人,墙内二八佳人的自由欢笑引发了老词人的无限遐思,正当青春年少之人尽情享受着生命的灿烂,自然不会体会到老人对青春的留恋与缅怀。一堵围墙,挡住了词人的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也挡不住对青春美的向往。置身此情此景,令人想起韦庄的词句“当年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桥红袖招”,浪漫与爱情永远属于翩翩少年,可是词人当年的英气勃勃已无情地被时间的长河带走,韦庄如此,东坡同样如此。所以,行人纵是多情,墙内佳人却是无意,时空的隔阂永远不可能被消除。

东坡的多情绝不是对这些佳人们有不可告人的低俗肮脏罪恶念头,也绝不是皮肤滥淫,而是将她们视作美好人生与迷人世界的标志。小乔初嫁之于东坡的感受,就象我们突然听到高中或大学的某校花出嫁的消息之后,也会有一种莫名的惆怅一样。尽管你并没有和校花说上一句话,更不可能和她走到一起,但校花的出嫁还是会引起心理的波动和震颤。这细微的心理波动后面隐藏着我们对美人迟暮的潜意识的担忧。曾经风靡一时的《同桌的你》中唱出“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了嫁衣”,同桌之间只有借半块橡皮的纯洁友谊,并没有发展为男女之情,但还是会牵挂着同桌女孩的婚姻,因为出嫁意味着一个少女经过通向妇人的世俗仪式,也意味着豆寇年华从此结束,终结了那刹那间的绚丽,从此美好将为粗俗所代替,浪温的诗意将琐碎的生活代替,纤纤玉手将被粗厉的老茧占据,而杨柳腰肢说不定会变得象水桶一样粗壮。朴树《那些花儿》中“她们都老了吗?她们在哪里呀?……她们已经被风吹散,散落在天涯”也表达着同样的情感,那些曾经美丽的花并不能走进你的生命中,但她们的离去却让人产生丝丝伤感,不仅仅伤感于美丽的殒落,更是伤感于生命年轮的无情。多年以后的某个下午,我们也都会不经意怀念那些穿越我们生命长空的少女们,她们风姿绰约或者风华绝代,象一道道彩虹照亮了黑暗的夜空。当然,我们能做的是怀念,也仅仅是怀念而已。

读此词,总让人想起《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东坡的多情与贾宝玉眼见大观园一个个出嫁的女子后产生难以名状的惆怅之情何其相似。贾宝玉的身上大概也有东坡的影子。他自己宣称乃“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见一个爱一个”的情种,但宝玉不同于西门庆的皮肤淫滥,而是追求所谓意淫, “我能够与姊妹们过一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他所独有的精神上的恋爱不是基于某个人的,而是对大观园女儿世界的泛爱,因为这个女儿国是理想与美好的精神化身,似乎在这里,世俗的一切失去了藏身之地,时间也停止了脚步,而大观园终是乌有之乡,它的破碎也象征着人类永恒的精神悲剧:时间是留不住的,一切的美好终归会化为尘埃。我们再看坡公《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上阙:“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枝上柳绵吹又少”,叹时间无情,难怪东坡的红颜知己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哽咽失声。看来东坡所言“知我者,朝云也”实乃肺腑之言,她的聪慧与灵秀,使她真正能走进坡公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苦痛他的焦虑他的旷达背后深沉的忧伤,了解他对美的叹惋与追悼。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白居易《琵琶行》,其实香山刻画琵琶女因人老珠黄而“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致使她“江口守空船”,在一个“月明江水寒”的夜晚,她想起少年时期的风流韵事,无限伤感,于是弹起琵琶,抒发心中悲怨……这一系列描写,也寄寓着香山自己青春不在,人生无常的感伤,与东坡小乔出嫁与墙内佳人的心态极其相似。可是马致远《青衫泪》却将琵琶女裴兴奴与白居易敷衍成一段浪漫爱情故事,并让他们结为夫妇,想必“曲状元”并没有体会到诗人之心而堕入了皮肤淫滥的恶趣了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陈雨轩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文章贵有独到见解。多情东坡自有公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坡公之多情既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又有情到深处爱无私的大爱,似发黄经卷中的古文字,读来意犹未尽……
苏轼可读性强,“赤壁”可读性更强,如此,小乔初嫁与东坡多情似乎更该读一读了……
建议精华!

文章评论共[15]个
美泉-评论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掳灰飞烟灭”,小乔的绝美,周瑜的才略,然而怎如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确实是好文章!at:2009年01月19日 中午12:03

梓菲-回复老师把沙发让给我吧,嘿嘿 at:2009年01月19日 下午4:01

美泉-回复没问题,菲儿坐好了。 at:2009年01月19日 下午4:08

陈雨轩-回复感谢两位老师的点评,衷心说声谢谢! at:2009年01月19日 晚上8:39

梓菲-回复美泉老师是老师,菲儿和你一样是学徒哟,雨轩咱们一起努力吧—…… at:2009年01月19日 晚上8:43

陈雨轩-回复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at:2009年01月21日 早上8:15

千山我独行-评论

好文章~~~~~~问好~at:2009年01月19日 中午2:27

陈雨轩-回复谢谢,请多指点! at:2009年01月19日 晚上8:38

茉莉格格-评论

写得真好。由一首词而引发的连绵思绪,用优美文辞表现出来,妙趣横生又舒缓流畅,显示出作者的深厚知识和非凡文笔,受益匪浅。拜读并问好。at:2009年01月20日 上午10:46

陈雨轩-回复谢谢,请多交流指点 at:2009年01月21日 早上8:16

白云1-评论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白居易《琵琶行》,其实香山刻画琵琶女因老珠黄而“嫁作商”,“商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致使她“江守空船”,在一个“月明江寒”的晚,她想起少年时期的风流韵事,无限伤感,于是弹起琵琶,抒发心中悲怨……这一系列描写,也寄寓着香山自己青不在,生无常的感伤,与东坡小乔出嫁与墙内佳的心态极其相似。可是马致远《青衫泪》却将琵琶女裴兴奴与白居易敷衍一段漫故事,并让他们结为夫,想必“曲状元”并没有体会到诗之心而堕入了皮肤滥的恶趣了吧?at:2009年01月20日 中午2:08

陈雨轩-回复有感而发而已,谢谢关注 at:2009年01月21日 早上8:16

白云1-评论

文章贵有独到见解at:2009年01月22日 晚上9:46

陈雨轩-回复有独到见解,但不希望是哗众取宠 at:2009年01月23日 中午12:02

白云1-回复朋友多心了 at:2009年02月04日 晚上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