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新探红楼(18):伪造的《已卯本》(一)安晓玲

发表于-2009年01月21日 中午12:16评论-2条

新探红楼(18):拙劣伪造的《已卯本》(一)

安 晓 玲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摘 要】

通过对比《已卯本》和《庚辰本》的正文,发现:《已卯本》是

以《庚辰本》为底本,伪造出来的;而且,伪造质量低劣。

一、 《已卯本》的疑点

(1)在《梦稿本》第3回第3页前半页中写道:

(凤姐问林黛玉):“妹妹几岁了?”黛玉答:“十三岁了。”

又问:“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黛玉一一回答。

现存的11种古本中,惟独《已卯本》按照《梦稿本》修改了,应该属于曹雪芹的最终定稿版本;但是,《已卯本》其它回目的内容,许多属于《红楼梦》中的低级版本;如第19、34、65等回为原稿版本;第13、20、32、38、39、68等回为第一次修改版本;只有第24、36和57回才属于后期版本。这就是说,《已卯本》的大部分章回都属于早期的版本,显然第3回的“13岁”是伪造者参照《梦稿本》,故意添加上去的。

(2)在《已卯本》的第2、4、7册的首页上写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这种写法表明:《已卯本》不是怡亲王府组织七八个人抄写的;因为“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的回目在《梦稿本》上不是属于最后修改的版本,因而怡亲王怎么会组织人抄写这部过度的版本呢?此外,以怡亲王与曹家的密切关系,还用得着他组织人员抄写《红楼梦》吗?实际上是:曹雪芹会主动把第一次发行和最终定稿发行的《红楼梦》送给怡亲王;因而,由怡亲王组织人手抄《石头记》的可能性很小。这样一来,具有所谓避讳字“祥、晓”等的《已卯本》,就成了无稽之谈。

(3)在《已卯本》的第二和四册的封面上写明:“乙卯冬月定本”;在第七册的封面上则没写,说明这次定稿的只有第一至四册。《庚辰本》的第一至四册的封面上,也没有写“定本”,而是在第五至八册的四册封面上写明“庚辰秋月定本”。这就成了怡亲王没有组织人抄写《红楼梦》的铁证!因为如果怡亲王要抄写《红楼梦》的话,曹雪芹会建议他抄写《庚辰本》,这个八册都是“定本”的版本,岂能同意与曹家关系密切的怡亲王去组织人员,抄写一部未全面定稿的版本《已卯本》?

(4)由于王府中的《红楼梦》是曹雪芹家送给怡亲王的,因此在《红楼梦》中不会出现避讳字“祥”、“晓”等;后来,在庙市上,二三十两银子就可以买一套《石头记》的手抄本,怡亲王要收藏不同版本的《石头记》,会舍不得几十两银子而组织人抄写吗?买来的《石头记》手抄本就更不会出现“祥”和“晓”的避讳字了。因此,在《已卯本》中的避讳字正是有人故意伪造的。

(5)一般认为,曹雪芹将写好的书稿,送交亲友审读,收集意见和评语;然后收回书稿,进行修改。《庚辰本》第二十回的眉批:“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进一步肯定了这一个“送审和修改”程序。如果怡亲王真的组织人抄写了《已卯本》,就说明:曹雪芹已经收回了全部8册《石头记》的“誊清”书稿,并且首先定稿了前4册,在它们每册的封面上,写上“乙卯冬月定本”;那么,曹雪芹再发送给亲友观审的书稿,理所当然只可能是前四册。他怎么会把刚刚收回而又未修改和定稿的“后四册”也送交给怡亲王去审阅和抄写呢?合理的程序应该是先送封面标有“乙卯冬月定本”的前四册;在次年,再送定稿完毕,并在每册封面上写出“庚辰秋月底本”的后四册。可见,怡亲王府如果要组织人抄写出《石头记》的话,其抄本只能是:带“乙卯冬月定本”标记的前四册和标有“庚辰秋月底本”的后四册。这一点再次铁证地指出:没有“乙卯冬月定本”标记”的、具有第61~7o回的《已卯本》根本就不会在怡亲王府出现!

(6)既然《已卯本》的前四册已经定稿,那么次年出现的《庚辰本》的前四册应该与之完全相同;但是,在《庚辰本》上的第三回上,没有林黛玉的答话:“十三岁了”。这就再次表明:《已卯本》是伪造的。

本文从小说的正文内容分析,充分论证:《已卯本》属于伪本。

二、 对冯其庸“论庚辰本”的评论

冯先生在著作[1]叙述了《庚辰本》的特点和它与《已卯本》的关系,提出一个论点是:《庚辰本》是按照怡亲王府的《已卯本》抄写而来。这种观点,与实际完全不符。笔者在仔细对比了《庚辰本》和《已卯本》的内容后,得出正好相反的结论:《已卯本》是以《庚辰本》为底本进行伪造的。许多回目的文字,《已卯本》照抄《庚辰本》。后来,冯先生又声明:“把《庚辰本》看成是以《已卯本》为底本抄写的看法不对……但是这两个本子可能共父本或祖本,有待今后研究。”冯先生能公开承认自己的失误,的确有学者风度,令人敬佩!但笔者不同意冯先生的下列观点:

冯先生在著作[3]中,根据《已卯本》和《庚辰本》的以下几点不同,得出《已卯本》比《庚辰本》保留了更多的曹雪芹原稿的面貌。

1) 《已卯本》的第三回中有下列描述:(凤姐)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黛玉答:“十三岁了。”又问:“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

《庚辰本》却是:(凤姐)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在吃师门药?”根本就没有“黛玉答:‘十三岁了’。”又问:”一段对话。

2) 《已卯本》中冯的家人到应天府告知提出:“望老爷拘拿凶手,剪恶除凶,以救孤寡。”

《庚辰本》是:“望老爷拘拿凶手,以救孤寡。”

应该看到,产生这些差异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伪造者为了令《已卯本》不同于《庚辰本》而故意编造出来的。下面,笔者将论述这种可能性。

三、 前41个回目,《已卯本》和《庚辰本》的差异

现存具有78个回目的《庚辰本》的第五至八册的封面上都有“庚辰秋定本”的标记,表明:在1760年以前,曹雪芹对第一至四册,已经进行了定稿。成书于1759年的《已卯本》被红学界公认为出自怡亲王府,具有前四册的定本。那么理所当然,《庚辰本》的前四册应该与《已卯本》完全相同;因为《庚辰本》是在《已卯本》的基础上,曹雪芹继续修改定稿的。他不会对前四册又作修改,否则就不会在《已卯本》的第二和四册封面上标明:“乙卯冬月定本”。可就在这个关键的问题上出了大纰漏,伪造者为了突出《已卯本》与《庚辰本》不同,故意在词句上制造差异,而忽视了《已卯本》同《庚辰本》之间、密不可分的上述有机联系。

当笔者对比这两个版本的前四册时,发现许多差异。下面首先用“第三回”作例子,以资说明:

1)庚辰本:礼贤下士,济弱扶危。

已卯本:礼贤下士,拯溺济危。

2)庚辰本:说了些不经之谈。

已卯本:说了些无稽之谈。

3)庚辰本:一双丹凤三角眼。

已卯本:一双丹凤眼。

4)庚辰本: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已卯本:眉如墨画,眼若桃瓣,睛若秋波。

5)庚辰本: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坐第二,惜春就坐左手第二。

已卯本:迎春便坐了右手第一,探春左边第二,惜春右边第二。

6)庚辰本:两湾半蹙非蹙鹅眉,一对多情杏眼。

已卯本: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对多情杏眼笑非笑含露。

只有一个用词上的不同,则更多,不再赘述。

也是为了显示出这两个版本的差别,伪造者故意将诗词的排版也作了更改。例如,这一回目关于贾宝玉的形态描写,《庚辰本》是不用断号,采取隔开书写:

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 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 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袴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

而《已卯本》却故意连接在一起抄写,分成三段,如下: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

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第16回”

《庚辰本》:李[[景]](贵)、焙茗等随来到秦钟门首……李[[景]](贵)忙劝道:

《已卯本》李景、焙茗等随来到秦钟门首……李景忙劝道:

上面的双方括号[[ ]]黑体字表示涂抹掉的字,在《庚辰本》的正文中,只在需要删除的“字”上打一黑色小点;其后的圆括号()黑体字代表用来取代的文字。在《庚辰本》中因“景”字写错了,打上黑点,在“景”字的旁边写了个“贵”字;但《已卯本》在抄写时,故意只写“景”字,把很重要的“贵”自略去不抄。

“第19回”

1)《庚辰本》:李贵忙喝止说:“偏你这小cao[上入、下肉]的知道,有这些咀嚼”

《已卯本》:李贵忙喝止说:“偏你这小r i[上入、下日]的知道,有这些咀嚼”

2)《已卯本》的p.312页上故意留下两行空白,未抄写“上半段”的文字。

上面所列出的“差异”同《已卯本》与《庚辰本》的神似相比,真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因而,笔者认为这些“差异”正好可以证明《已卯本》是以《庚辰本》为底本进行伪造的。因而,第40回以前的《已卯本》同《庚辰本》的上述“差异”,变成画蛇添足,暴露出《已卯本》是伪造的真面目。

四、 前41个回目,《已卯本》和《庚辰本》的一致处

当核对第41回前的《已卯本》和《庚辰本》时,就会大大吃一惊:这两部本子不仅仅内容和文字神似,而且就连抄错及其改错的方法也相同。例如:

第三回《庚辰本》第68页:这是琏(二)嫂子,黛玉虽[[不知]](没有,也)曾听见母亲说过。

《已卯本》第46页:这是琏(二)嫂子,黛玉虽[[不识]](没有),也曾听见母亲说过。

——————————————————

“二”字,在《庚辰本》上抄漏了,上面采用(二)表示将“二”字添加在字行的旁边;[[不知]]表示写错了,需要涂抹掉的内容,改换成(没有,也),它们也是添加在[[不知]]字行的旁边。当《已卯本》照着抄时,居然原封不动地把“二”和“没有”写在字行的旁边。像这种弱智的照抄不误的地方,太多了。笔者统计了一下,《庚辰本》在第三回误抄并改错的地方共计68处;《已卯本》伪造者所委托的“抄写人”在私下秘密照抄时,居然照抄《庚辰本》的错误及其纠错的地方(如上所示)竟达28处。《已卯本》自身的抄错并修改的地方也有188处(可以看出誊抄的质量是何等的低!),但是,《庚辰本》上,没有一处按照《已卯本》的“误抄”改动过。这就有力的证实:是《已卯本》按照《庚辰本》抄写而成。

为了节省篇幅,下面各回目不再举出实例,只公布统计结果。

第四回,《庚辰本》的抄错和修改共36处,《已卯本》为108处;而《已卯本》照搬照抄《庚辰本》的错误和修改方式达10处。

第13回,《庚辰本》的误抄和改错共35处,《已卯本》为16处;而《已卯本》照搬照抄《庚辰本》的错误和改错方式居然达到28处,占《庚辰本》纠错处的80%。

第16回,《庚辰本》的误抄和修改共44处,《已卯本》为2处;而《已卯本》照搬照抄《庚辰本》的错误和修改方式为7处。

第39回,《庚辰本》的误抄和修改共27处,《已卯本》为45处;而《已卯本》照搬照抄《庚辰本》的错误和纠错方式达17处。

第40回,《庚辰本》的误抄和修改共59处,《已卯本》为44处;而《已卯本》照搬照抄《庚辰本》的错误和修改方式共15处。

上面的数据充分证明:《已卯本》的确是以《庚辰本》为底本伪造的,而且所请的七名“抄写者”对《红楼梦》一无所知,又很不负责任,经常是按照给出的样本《庚辰本》,原样照誊;仅有大约一半的地方,才按照伪造者的要求,将《庚辰本》在字行旁边修改的文字抄进正文里。如上面的写在字行旁边的(没有,也)二字,把“也”字抄入正文,写成“也曾听见母亲说过”。

还需要提出的,《庚辰本》中相当多的字行旁边添加的文字,因抄写者忘了誊写在正文中;为了减少字行旁边添加的字太多,便不加字,结果变成“不纠错”;结果《已卯本》也照着“不纠错”,进而导致《已卯本》中的错误特多,质量很低。这一点,在第55~59回目中,尤为突出;所以,笔者称之为“拙劣伪造的《已卯本》”。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 冯其庸:《论“庚辰本”》

[2] 冯其庸:《重论“庚辰本”》

[3] 冯其庸:冯其庸点评《红楼梦》,2004年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安晓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文章评论共[2]个
NortheasternWolf-评论

拜读欣赏之余,顺祝春节愉快 天天快乐!~~~~~~at:2009年01月24日 凌晨2:30

笑破红尘-评论

拜读,问候。春节快乐!at:2009年01月25日 下午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