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诗意的栖居乘马班如

发表于-2009年02月13日 上午10:02评论-4条

诗意的栖居

文学的最高形式是什么?曾经和几位朋友在酒桌上进行过探讨。那几位才人俱是小说写手,因而异口同声选择了小说。小说确实能够真实的反映社会现实,但我却坚持认为诗歌才是文学金字塔顶的钻石,虽然自己不会写诗。

在我看来,诗歌是人类情感的浓缩和升华,是人类心灵深处那团神圣的火焰。“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在中国,很早就确定了诗歌在文学中的崇高地位。最近,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理论在国内颇为流行,他所追求的这种存在、思考、言说三位一体的诗意的言说,很大程度上是以德国诗人菏尔德林的诗歌语言为典范的。

几位朋友没有选择诗歌的原因固然与他们本身的创作有关,但中国现代诗歌精品的匮乏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的中国诗歌就象是一支水平仪,在苦苦寻求着自己的平衡点,但一不小心,那颗水银便会滑向两极,或失之于流俗呆板,或失之于晦涩诘拗。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还是在于诗歌自性的缺失,换句话说,就是缺少但丁、里尔克、李白、杜甫这样真正意义上的诗人。真正的诗人理应与物质保持一定的距离,更应该有一种道德、良心、责任担当的勇气。在现今的中国社会,大多诗人或主动或被动,被所谓的主流垄断文化同化,或被金钱名利物化,很少有人愿意去做那只“特立独行的猪”。诗歌不再神圣,而成为一种摆设甚至成为商品。当眼睛被蒙蔽,心灵被麻痹的时候,写出的作品当然不可能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

我一度也因为当今中国诗歌的式微而对诗歌的前途感到忧虑。但当我读过苏利.普吕多姆后,又重新拾起了信心。

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是第一位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诗人,“表彰他的诗作,它们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和智慧结晶的实证”。他写下的《摇篮》、《碎瓶》、《银河》等传世名作抒发了对爱情、理想、正义的追求,虽然这些作品创作于100多年以前,但时光的阻隔和读者审美情趣的变化并没有消解其美学价值。

“沿着长长的堤岸,巨大的轮船/在浪花里静静的摇摆/不理会女人之手/推动的摇篮……好奇的男人/冲向布满诱惑的地平线……巨大的轮船/远离渐渐逝去的港岸/庞然的身躯/顿然感到摇篮的晃动”。读着这首《摇篮》,心灵也在震动。摇篮,轮船,代表着人生诸多的矛盾与冲突。留恋温暖的家园却又向往充满诱惑的未知世界,鄙视物质造成的精神退化萎缩却又安然享受物质带来的便利和快感,我们在悖论的丛林里生存挣扎,渴望完美却时时充满憾恨。

“扇子一记把花瓶击出条缝/……那一击不能说重/它没有发出一丁点声响/……可那条浅浅的裂缝/日复一日蚕食花瓶/……爱人的手也往往如此/擦伤了心,带来了痛苦/不久,心自行破裂/爱之花就这样渐渐萎枯……”(《碎瓶》)。总以为自己的爱情、信念牢不可破,拥有时不去珍惜,不去用心呵护,可往往一个细小的缺口就会造成整个大厦的倾覆和崩溃。原来,在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前,所谓的坚固其实也很脆弱。

激荡着智慧和情感,探索着人生的意义,这样的诗歌可以镇住时间的冰山化作永恒,也真正成为了“存在的家”,使我们得以“诗意的安居”。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乘马班如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冰止乙醚点评:

诗歌是浓缩的灵魂,也是人类前进的梦想。

文章评论共[4]个
正斜-评论

支持问好at:2009年02月13日 中午1:22

乘马班如-回复同好同好~~~~ at:2009年02月14日 中午12:17

NortheasternWolf-评论

阅读欣赏了 西方的节日我不喜欢 但祝作者节日愉快!~~~~~~~~~~at:2009年02月14日 凌晨2:20

乘马班如-回复我也不喜欢,呵呵~~~ at:2009年02月14日 中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