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洋“情人节”的中国悲哀as911

发表于-2009年02月16日 凌晨2:50评论-4条

“男欢女乐”,两性情爱找个特别选择和表达的日子,这是性爱没有季节限制的人类智慧;有着五千年文明、生育能力最强的华夏民族撇弃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去过西方的“情人节”,这是中国人的“文化胸怀”。中国人进步了,西方胜利了,征服无所不在,从来没有停止。从近代船坚炮利的武力抢掠到当代的没有硝烟的经济盘剥,进而发展到了用文化性交让黑眼珠的东方生育出蓝眼珠的西方臣民。窈窕淑女在香艳酥骨的玫瑰花面前瘫倒,从来没有过的快感销损了中国文化的烈女基因,中国人你终于当了b*子不再立贞洁牌坊。

本来使自己的民族文化体系处于开放状态,扬弃自己的糟粕,兼收并蓄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这是民族特色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新陈代谢必然过程。然而,中国改革开放在文化建设上却走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我们在给孩子倒洗澡水时,连孩子一起倒了出去;我们母乳不足,在使用外部替代营养时,却给孩子喂下了三鹿奶粉。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立国之本,兴种之源。畸形的财富追逐和糜烂的感官享受阉割了我们对未来的生育能力。“牛郎织女”亘古不变信守会约的诚挚还有吗?“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传统婚姻责任还在吗?“山为陵,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乃敢与君绝”的爱情誓盟已经变成了性需求的虚假广告。

中国的部分人群在每年的2月14日表现的对异性的亢奋和消费癫狂,完全背离了西方情人节的文化内涵。笔者在花店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以每十个人一组,当问及洋“情人节”的由来和过此节的意义时,有90%以上的人不知道(知道的10%大部分是未婚正在恋爱的青年),只回答买花送“铁子”或送准备发展的“铁子”。“铁子”是近几年国人流行的时尚语言,泛指婚外保持性关系的异性。他们口无遮掩,“我们不是大款,送一束玫瑰花,表表心意,大款官宦都在金店、礼品店,一躲金箔玫瑰花上千元。今天,社会营造了这种气氛,咱们出来也赶赶时髦。”这就是中国人对过西方“情人节”的理解。圣.瓦伦丁如果活着,他一定保留拒绝中国人过以他名字命名的“情人节”的权力(情人节在西方也叫圣.瓦伦丁节,他违反基督天条,为真情相爱男女主持婚礼,而被监禁,狱长的盲女爱上了他,他为她疗治,在他临行时盲女复明)因为,他用生命捍卫的人类美好——爱情,用挚诚、责任卵化的爱情,而被中国的登徒子们玷污。

中国人过洋“情人节”并过走了样并不是偶然的文化现象,既有社会历史因素,也有社会政治经济原因。

中国历史上2000多年的封建集权专制社会对人性得压抑太久,连性享受都要由社会等级划定,皇帝、皇族、诸侯、士大夫、商人、城市手工业者、贫民,佃农,从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开始锐减,性享受指数形成倒金字塔型,到了底端,除了用生育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无享受可言,还有大部分由于贫穷处于性失业状态。统治者科学的认为,大众的反抗能力与性能力成正比,因此限制打压大众的性能力就成了维持政治统治的手段,于是御用文人们就发明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阿q们只能见了小尼姑在“梦泄遗精”中享受快感;祥林嫂们不守“忠贞节烈”只能捐门槛以自残。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张生与崔莹莹、许仙与白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和法海的雷峰塔统统把他们扼杀于爱情的摇篮。沉重的历史文化使当今的社会心理产生奇异逆反,今天的国人不愿意到祖宗那里去寻找失恋后的慰藉,新鲜的舶来品可能更有助于性功能的康复。

无独有偶,1993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被官方解释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市场经济”的地位在中国得到了确认。“市场经济”就是通过自由交易达到财富的兑现、增长和资本的最大化增值,以调控社会资源在不同生产领域的配置。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只要有助于发展什么都可以用的价值取向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就在同年四月,中国的消费者第一次过上了“情人节”。由香港人投资的利嘉鞋业是第一次在《北京青年报》上先后刊登了4则广告,宣称在2月7日到14日的一周内将抽取有特别优惠的“幸运情人卡”;几乎同时,开设在王府井的麦当劳店也贴出了“浪漫温馨情人节”的海报,情人节当夜来消费的情侣可以获得一枝玫瑰花。五星级的王府饭店则推出了价格为300元的情人节晚会,广告一登出,饭店的定位电话就被打爆了。(信息来源《激荡三十年》)暴富的部分中国人被压抑的性欲终于找到了合法释放的喷射口。道德先生们开始还嘴有微词,到了1998年搂着钱的道德先生也被刺激起了性需求,劳动大众的贫困化为这一需求创造了供给。有了供需,就需要市场。于是,每年2月14日,就成了国人的性交易大集——二奶、通奸、捉奸、女挂男抢好不热闹。“婚外情”、“一y*情”为旅店业、商业零售业、餐饮娱乐业和社会犯罪借机敲诈提供了商机。“市场配置资源”天衣无缝。

民众选择过什么样的节日是民众的权力,官方不做打压,表现了政治的开明,笔者不持异议。问题是我们采取“拿来主义”的时候,我们在处理“民族性”和“国际化”整合扬弃民族文化使之成为现代文明的时候,为什么我们总是拿来糟粕或断章取义的拿来部分?为什么我们总是嘴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而扔掉了我们传统中的精华?比如,我们引进了“市场经济体制”,却不能引进人类先进的“民主法治政治制度”;我们引进了“看不见的手”,却不能引进看得见的“公平和诚信”;我们扬弃了自认为是糟粕的“重农抑商”、“闭门锁国”、“平均主义”文化传统,却再一次大规模剥夺了农民,却在对外开放中,采取了崇洋媚外的对外依赖型经济政策,却使我们的贫富差异扩大到了世界最落后国家的水平。“重商主义”、“拜金主义”、“骄奢淫异”、“纸醉金迷”彻底摧毁了我们民族文化中仁、义、理、智、信的道德传统和伦理体系,“美元”和“情人节”你能拯救我们的精神崩溃吗?

沉浸在“情人节”中自我陶醉的哥们们!你们可曾想到,全国还有4000万兄弟姐妹由于贫穷无力成家生子,还有2000万年轻美貌的妹妹们靠色情服务在养活父母兄弟。爱国人士号召“消费救国”,法国作家莫泊桑在小说《羊脂球》中讴歌美女“羊脂球”用肉体拯救国难,我们的洋“情人节”是否在经济危机中担负起这样的使命?靠卖掉8亿件衬衫换回一架波音飞机的中国劳动者,由于营养不良和食品的严重污染,生育能力折损了一半,两院医学院士种南山经研究得出结论:中国男子精子的成活率照比40年前降低了50%,因此造成了当前普遍的不孕不育证。经我考证在洋“情人节”中颠鸾倒凤的富翁们也不能幸免,因为他们所购玫瑰也吞噬了三聚氰胺。一个丧失了自我生育能力的民族文化,一个性功能残损的民族,你还有资格在“情人节”里狂欢吗?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as911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紫云山人点评:

情人节玫瑰的花瓣,业已分成两半。一半是放纵的浪漫;一半是华夏文化的忧伤!

咖啡茶1234点评:

也许情人节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了,拿来一用也并非不可。如果我们也有一个自己的情人节,想来国人也是愿意热闹一番。但是我们的骨子里可不能把洋玩意都当神物供奉,发扬民族文化才是根本。

文章评论共[4]个
杜十七郎-评论

据说俄罗斯正在禁止“情人节”,中国是不是也要封杀“情人节”呢?只要有情,有没有“情人节”都是一样的,毕竟,情人不可能只携手过一天。一辈子的事情,还是要慎重!相反,日本人过“成人节”“女孩节”等节日,倒是有意义的多!at:2009年02月16日 上午10:24

as911-回复只有是真情和高雅,过谁的情人节并不重要,问题是学习人家什么,好东西我们学得很慢或不愿意学或学走了样。中国文化危机相当严重。而没有人来拯救危机,这样会坑害我们的未来。 at:2009年02月16日 上午11:51

沧海一蝴蝶-评论

太片面,也太严重了吧?情人节你以为是另类情人的节日么?情人节就是有情人的节日!!!这一天出去浪漫的有情人,夫妻占了很大的比例,你知道吗?你调查了吗?at:2009年02月16日 上午10:54

as911-回复你还没有读懂我的文章,我并不反对大家去过情人节,西方的情人节非常纯净高雅。我批评的是部分人对他的歪曲。我是借题批评我们的文化建设,中国还有更多的人由于贫困不能享受情人节,政治腐败没有温情,中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民族精神家园遭到了践踏,再有几代人都不能修复。从这个角度看,我的观点,对那些真心相爱的人欢度情人节是一种肯定。 at:2009年02月16日 上午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