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文革,十年浩劫。动乱年代像一场黑色喜剧上演着它的血腥与残酷。畸形的社会形态繁育出变态的心理形态,人性泯灭、道德倒戈、法制全盘溃败、个体生命被巨大的社会潮流肆意践踏、偏激的思潮以及盲目的理想主义者等一起混同于那场巨潮中。理想是一种个人化的品质,理想拒绝“主义”,因而理想者与理想主义格格不入。然而浩劫中的人猛却自觉不自觉地将理想刻画在脸上,挥舞着理想主义的旌旗横行于中国大地,“主义”就像恶魔一般附体其身,操控着他们的心智,于是一群狂热的理想主义者轰轰烈烈地演绎了那段荒谬而骇人的历史。
在这样一场黑色喜剧里,荧屏内外没人能笑的出来。十年文革已被定格在历史荒流中,距离我们似乎也已经非常遥远了。但我却认为它一直就近在咫尺,这是我们缺乏直视与正视的勇气,我们在逃避它投射来的目光。即便是经历过那段刻骨历史的人们也聪明的跳了出来,站在彼岸,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与口吻讲述自身遭受到的伐害,文革仅仅成为他们品质的试金石,他们以受难者的身份沾沾自喜,如:王蒙、张贤亮等辈。巴金所倡导的“全民共忏悔”的声音早已被湮没在喧攘的人声中。
我忽然感受到了浩劫背后另一层悲哀。没有正视历史的勇气,对浩劫缺乏诚挚的忏悔与反思的决心,那么灾难就会像日噬一样,一旦过去,它们便会重新登上舞台,文革的悲剧完全有可能以同样的理想与激情的方式重演。
历史不过是渐渐模糊的涓涓溪流,而时间继续在流逝。新的世纪的人们将无法读透那些悲剧的根源,个人有限的记忆无法承载那样沉重的灾难,因而灾难之后的人们失去一切洞察自己与历史的能力,历史将退缩成一堆毫无意义的图示符号。恶魔依旧活着,我们却没有任何抵御它的免疫力。
好了伤疤忘了疼,那么我们将会重新体验到流血的苦痛。由忘却到记忆,我们是否应该有更多的反思?
围城书生
2008年4月4日清明
手稿于大学宿舍
-全文完-
▷ 进入围城书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