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那一年,我们上九华山运大木楼兰故人

发表于-2009年03月10日 晚上8:39评论-8条

“双抢”过后,是一段相对农闲的时间。生产队借着这个时机要盖队部了。这是朱队长上任两年来一直念叨的事。他安排了四个壮劳力,并加上我和哥哥,到九华山林场去运做房梁的大木。听着朱队长提高了八度的大嗓门,就知道此时他的心里一定乐开了花。

过去队里开个会不是在队委家里,就是在田间地头,队长连个办公的地方也没有。每次到大队开会,其他的生产队长都拿朱队长开玩笑,说他从“不摆架子”。他明白这是笑话他连张办公桌都没有地方摆呢。我们的到来客观上助了他一臂之力。这也是我们一千多元安家费被挪用的主要原因。从生产队到林场来回有四十多里路。我们吃过早饭,带着麻绳,扛着搭杵和罗家四兄弟上路了。

夏日山区的早晨空气清新,薄雾和着炊烟弥漫在农舍、田间。抬眼望去,田连阡陌,稻秧碧绿,中间一条小路蜿蜒着伸向远方。所谓的“路”也就是宽点的田埂,两人交会都要侧着身子。路的右边不远处是潺潺流淌着的沙河。平时河窄水浅清澈无比,到对岸相邻的大队买东西,都是脱掉鞋趟过去。前些时逢梅雨季节,晚上突被震天响的水声惊醒。房东说,山水下来了。天亮出去一看,河面已涨到五十多米宽,水混如浆,波涛汹涌。水中的漂浮物一眨眼的功夫就能冲出百多米远。所以皖南山区的桥都是厚实的石桥,每个桥墩都呈船型,船尖朝着来水的方向。

九华山在生产队的南边。抬眼望去山顶上犬牙交错,黑压压的遮了半边天。后来查过资料,九华山的最高峰是十王峰,海拔1342米。与其紧紧相连的叫天台峰,上面有处很显眼的白房子。罗家兄弟说那叫百岁宫,里面供着地藏王的肉身。后来我们登天台到百岁宫看过,里面确实有座肉身塔。接着罗家兄弟就给我们讲当年九华山庙会的盛况;讲关于九华老爷(地藏王)的传说;讲现在和尚、尼姑都集中在佛教大队劳动;讲一些不愿还俗的和尚尼姑跳崖自尽……。我们一路上和罗家兄弟闲聊着,十多里路走下来倒也不觉着累。

罗家四兄弟个头都在一米七三左右,如狼似虎的年纪,浑身发达的肌肉泛着古铜色,两条腿粗壮的跟小柱子似的,每人都能挑五六百斤担子走百多里长路。能和他们一起扛大木,我们也觉着光荣呢。这说明,我们已经是大家公认的整劳力了!

下放以来,我们的工分三级跳。头三个月在社员大会上只给评了五分工。妇女还八分呢,我们脸上挂不住了。生产队罗副队长抽了口黄烟说,不少了,我们的小孩能干活了才给三分工。后来我们问罗副队长,怎样才算能挣十分工的整劳力。他讪笑着说,能挑动一担粪、能独自扛一架水车、能筑田埂、能割稻插秧、犁田耙地。一担粪一百五六十斤,走在田埂上跨沟过垄是不容易。但三个月后,我就做到了,这和中学时经常下乡农忙锻炼有很大关系。尽管这样,也就给评了七分工,还是不如妇女。直到“双抢”,我样样都和整劳力一样比着干,这才优先给我和哥哥评了十分工,其他两人给九分。虽然这工分挣得有些气人,但我们的确经受住了考验,证明了自己。

渐渐地,土路变成了石板路。渐渐地,又变成了上山的台阶。这条路通到哪里?九华街。有多长?十五里吧。这要花多少钱啊。这都是历朝历代的香客们捐的,每人捐修一段路,说是今后就不用走别人的路了。罗家兄弟谈起九华山来如数家珍。又走了一程,路渐陡,弯也多了起来。回头往山下看去,云雾在半山腰缭绕,大地沐浴着朝阳熠熠生辉,我们象行走在云端之上的神仙,只觉得心旷神怡。佛教圣地就是不一般啊。大约又走了三四里路便往右拐上了一条土路,这条路通往我们要去的林场。

林场在山的背面,这里的景色和前山截然不同。林木繁密,高大蔽日,感觉温度也低了很多。听罗家兄弟说,这里一人抱的杉木至少也生长了二十多年了。一排平房出现了,这是林场的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走出来接过罗家兄弟带来的证明,引我们进了房间。办公室里有桌子、床、火桶,还有锅碗瓢盆。听这位老王说,他们共有三个人在山上值班,都拉家带口,和山下的一年一换。老王把我们让进大火桶坐着,脚下竟然生着木炭火盆。这可是山下冬季取暖的家什。老王说,山上湿气大,难得见阳光,呆久了冷不说,还容易得关节炎。当他听说我和哥哥是“学生子”时,表示出惊讶。因为经过“双抢”的我们,皮肤黧黑发釉,又理着“阿乡”的头,从外表看和当地农民已分不出来了。说话间正午了,老王让老婆把饭端出来,也就是两碗蔬菜和一碟咸肉。我和哥哥不好意思吃,罗家兄弟说这是林场的规矩,否则就带干粮上山了。山高路陡,挑粮挑菜上山多不容易啊。老王说,山里人的生活就这样,习惯了。

吃罢了饭,老王带我们去看大木,说是一周前就砍倒了。牵拉着脚下的藤蔓,穿过丛生的灌木,终于看到一棵清除了枝叶的巨大杉树倒在山坡上。这棵杉树有近三十米长,最粗处一个人搂不过来。罗家兄弟砍了几棵小杉树绑在大木的两头,四兄弟弯下腰去一声“起”,同时用搭杵撑住大木,然后一起上肩定住。我和哥哥赶紧到大木的中间扛住。罗老大喊着号子,大家深一脚浅一脚的往下挪。我感到肩上的重量在一百二十斤左右,最吃劲时总在一百五六十斤。“呦着,呦着……”,一路喊着号子,我们终于上了正路。

到了下山的台阶处,我们用搭杵撑住大木腾出肩休息。山区路窄坡陡,挑担换肩时不可能象平原地区那样采用“盘肩”。因此山里人发明了“搭杵”,就是用硬木做成的一头宽扁的圆柱体。“歇稍”时用宽扁头撑住扁担,上路时可平别在扁担下用另一肩分担重量,还可当拐杖拄着借劲。开始下山了,很快我们就发现走着台阶下山是不可能的。大木太长,石板路的弯又太多,六个人走起来有点象耍龙灯,但大木本身却不能弯曲,逼得我们只好撇开弯路尽量走直线下山。山高坡陡,走在前面的人担负了大半的重量还要走稳了步子,否则一旦失足几个人就要和大木一起冲下山去,后果不堪设想。罗老大和罗老三在前面把住了方向,有节奏的号子响了起来。“前面坡太陡啊”,“呦着,呦着”,“稳住慢慢走啊”,“呦着,呦着”。“又过一道沟啊”, “呦着,呦着”,“抬腿跨过去啊”,“呦着,呦着”。“前面有个宕啊”,“呦着,呦着”,“学生子丢开手啊”,“呦着,呦着”,“我们歇歇稍啊”,“呦着,呦着”,“歇好了往家走啊”。这一路走下来,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上山容易下山难。才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就象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浑身大汗淋漓,肩膀也因为大木的摩擦红肿了。心想幸亏朱队长派了罗家兄弟这样的强劳力,否则这棵大木绝对是运不回去的。接下来的路更不好走了。越往山下走灌木丛和水沟越多,我们走在中间只好不停地跟着穿灌木趟水沟。光着的小腿被树枝刮出道道血痕,又被沟里的蚂蝗吸住。我们只有在歇稍时才能抚摸下伤痕,拍掉腿上吸着的五六条蚂蝗。我们都说,回去要朱队长给记二十分工,这比双抢要累和危险多了。

太阳偏西时终于走到了山下,我们这才松了口气。回头再看山上,夕阳已把这座佛山装点的金碧辉煌了。面对如此景色,我们的疲劳似乎都减轻了。然而,经过一个村庄时,我们却受到了九华大队社员的嘲笑,说六个人才扛一根木头太可笑了。把罗家兄弟的脸都臊红了。他们拆掉大木上绑着的小衫木,两个人扛起大木来就走。我和哥哥在后面小跑着才能跟上。结果十多里路,我们半个多小时就走到家了。这罗家兄弟真的如狼似虎啊。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楼兰故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半斤点评:

那一年,离现在已经很遥远,但那一年的故事仍然珍藏在心间。文字便承载了历史说客的使命。
用流畅生动的文字记述了红色岁月中一段共同搞生产的故事。将那个时代辛劳,团结,热情,温馨的工作画面形象呈递到读者面前。
用心的文字,欣赏了!

文章评论共[8]个
半斤-评论

问好,学习了!期待朋友更多佳作。at:2009年03月11日 凌晨0:17

楼兰故人-回复还望斑竹多指教。问好。 at:2009年03月11日 早上9:19

风撕柳-评论

学习、欣赏!问好作者!at:2009年03月11日 早上8:07

楼兰故人-回复欢迎风撕柳来访。 at:2009年03月11日 早上9:20

文清-评论

感谢老朋友对散文版面的支持,祝春安!at:2009年03月11日 早上8:45

楼兰故人-回复老朋友了,不用客气。问好。 at:2009年03月11日 早上9:22

菊梦悠悠-评论

难忘的岁月里温情的记忆。问好。at:2009年03月11日 上午11:43

楼兰故人-回复菊梦说得好,难忘的岁月,温情的记忆。问好。 at:2009年03月11日 下午6:06